简·奥斯汀的真爱经历?

简·奥斯汀(1775 ~ 1817)是英国女小说家。他出生在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的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出版了六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出版于1811,是她的第一部作品,之后是《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爱玛》(65438)。《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她去世后第二年出版的,用的是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境殷实。她生活在一个农村小镇,接触到的都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她的作品中没有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写了身边的小世界,尤其是绅士淑女之间的婚恋风波。她的作品轻松幽默,充满喜剧冲突,深受读者喜爱。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着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则另辟蹊径,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农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虽然反思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到今年7月18日,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已经去世180年了,但她的作品却在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近年来,她的代表作有《傲慢与偏见》、《爱玛》等。也被搬上银幕,至今仍在电影界广受欢迎,深受观众喜爱。

奥斯汀的艺术树为什么常青?出于好奇,作为一名英国记者,笔者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参观了奥斯汀故居。

故居位于汉普郡奥尔顿西南一英里处的肖顿村,距离奥斯汀出生的汉普郡斯蒂文顿村只有10英里。这是一栋朴实无华的二层小楼(见下图,作者拍摄)。房子面朝马路,三面花园环绕,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据说奥斯汀亲自在路边种下了这棵古橡树。主干道附近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简·奥斯汀故居”。现在是成为简博物馆,常年对外开放。

踏入故居,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安静优雅,与主人安静的个性很合拍。奥斯汀还称赞它是她创造的“伟大的宝库”。的确,她令人钦佩的创作效率得益于房间内简洁和谐的环境:实木地板,一些小摆设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壁纸图案简洁协调,墙上的名画色彩鲜艳,人头栩栩如生,仿佛在呼唤着作家的灵感。

1809年7月,简·奥斯汀的哥哥埃德沃德将他在肖顿的房产转让给他的母亲和姐妹,奥斯汀在此定居。她做完家务后就秘密写作。在七年半的时间里,他写了六部非凡的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在最后两部小说出版之前,奥斯汀死于肺结核。奥斯汀的哥哥亨利在她死后主持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公布了她的真实姓名和身份。

这所房子里有一扇著名的“吵闹门”,它的声音可以让奥斯汀提前知道“有人来了”,从而安静地收起她正在写字的纸笔。博物馆还陈列着许多奥斯汀作品的手稿和私人信件,以及她过去写的书桌,据说是来自中国。这张桌子看起来像一台缝纫机。有人来了,把笔和纸放进桌子里,把桌子盖起来,就“天衣无缝”了。它与“声音之门”相协调,为奥斯汀的“秘密写作”服务。可惜门装反了,现在不能发出声音了。不过提醒一下,奥斯汀的著名小说都是在半保密的状态下写成的,只有奥斯汀知道她写作的难度,以及她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多少有些不为人知的感受。奥斯汀的努力工作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回报。她一生都很节俭。她41岁去世时,只留下了561.7的积蓄。

据叙述者说,奥斯汀出生于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父亲会即兴创作诗歌。奥斯汀从小在家里阅读父亲收藏的古典文学书籍和通俗小说,练习各种文体的写作。14岁时,她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爱情与友谊》。1801年夏天,奥斯汀热恋中的男友不幸离世,令她悲痛万分。第二年,她接受了一个大地主的求婚,但第二天早上她改变了主意。因为奥斯汀意识到单纯为了财产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另外,如果你一点都不爱他,怎么能在一起生活呢?结果,她一直没有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