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世说新语》(中)
王力可楚仲,他曾经嗜女如命,妻妾成群,最后终于精疲力尽,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但经过周围人的劝说,他还是能够果断决定,忍痛打开后柜,让几十个宫女嫔妃大开眼界,自己一个人待着。“随它去吧”的背后,大胆的背后,是一颗理性的心。
容止,gfd,礼仪。都说魏晋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但在审美上却极其阳光。美是一面棱镜,与光交织,折射出万千事物。在这里,英雄,伪娘,或者美丽病态的帅哥都有市场。
首先是曹操。据说他有一次想去见匈奴使者,但又羞于启齿,就让容貌姣好的崔代替他去见,自己则抓着刀看守着。也许曹操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匈奴使者一眼就看穿了:“在床边抓刀,是英雄。”似乎有些品质是无法被不堪的外表掩盖的。这个东西用在女人身上,就是气质美女。
其次是言和。这个帅哥的标志就是皮肤白,白到女人都能找到地钻。魏明帝曹操有一次怀疑他皮肤白是因为偷偷擦粉,就在炎热的夏天给他热面条吃,然后睁开眼睛看着他白面冒汗。令他失望的是,言和撩起红裙擦脸,脸色更白了。
最后,潘安和韦杰。潘大帅哥“扔水果赢汽车”的故事众所周知,但更有信息量的其实是韦杰。当韦杰从张羽县到京都时,人们早就听说他非常英俊,所以他们包围了他。可怜的帅大卫自己也是体弱多病,围观者如墙,看着大卫哥死。
改过自新就是改过自新。听说过很多浪子回头金的故事,其实挺无聊的,但周初是个例外。
周初年轻时是村里的祸害,但最可怕的是他在村里横行无忌,却不觉得被人讨厌。当时村子里有两个恶魔:龙虎。村民们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周处杀虎,希望经过一场相互残杀,三害同归于尽。没想到周经过三天三夜的拼死奋战,终于回到了村子里。当我看到相亲对象互相庆祝的时候,我才明白,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把借来的刀,杀了别人,也杀了自己。痛苦过后,他突然垂下眼帘,心在翻滚,鼻子微微发酸,然后他找到了陆云,决定重新做人:“我想重新做人,但我怕我做不到。”陆云安慰道:“早上死了,晚上就死了。”一个人即使早上听到圣贤的道理,晚上死了也不值得。这辈子,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什么时候都不晚。谁也没想到,周初成了忠臣孝子。
他能拼死战斗三天三夜,不是凡人。有时候极度邪恶的人,只是因为太强大,不懂得生活,才成为悲剧。一直认为,能被载入史书的人,即使千百年来臭名昭著,终究不是平庸之辈。
羡慕就是仰慕,希望自己能达到仰慕者的程度。可以是知识修养,也可以是魅力,这一般要看我从事的是哪一行,或者是哪一行比较弱,因为人总是处于自己最成功和最失意的方面,很难放下。
比如王羲之,当他得知人们对《兰亭序》、《金谷诗序》赞不绝口,认为他堪比石崇的时候,他“很高兴”。看到这里,我心里有疑惑。《兰亭集序》的文学地位自不必说,是一部佳作,从眼前的美景到眼中的深思,最后,从古到今,不约而同地感叹和阐释。不过我对《金谷诗序》一无所知,所以查了资料,一看就知道了。在兰亭下,苏东坡也评论说:“兰亭之会胜于金谷,王羲之胜于纪伦(石崇),甚喜。金谷的俱乐部是尘埃的朋友;冀伦之于邵毅,犹如风筝之于天鹅。”苏轼认为王羲之是一只天鹅,而石崇只是一只风筝,这就让人奇怪王羲之为什么要羡慕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况且从长相上来说,石崇虽然长得漂亮,但王羲之也被誉为“女婿”。经过沉思,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王羲之是“清纯俊赏”,而石崇是“奢富”。或许当王羲之的《幽兰亭》可以效仿石崇的《奢华金谷》时,总是一种对内在缺陷的修补。或许,所谓的羡慕,都是生活在彼岸。
看到《伤逝》,总会想起鲁迅的《伤逝》。里面的故事和情节早已被岁月淡化,只留下一句话:“人必须活着,爱是美好的”,但我更愿意相信,人必须爱,生活是美好的。看了《伤逝》这篇文章,我承认,所有的嬉闹和沉思,都变成了说不出的叹息。在人生最后的刑场,送上最后一碗酒的人是最让人心碎的。不要等行刑,心已化为尘土,炉中之火很暖。
因为这个时期有爱,给兄弟朋友下属真心,用一个死来升华,是那么的感人。于是曹丕参加了王的葬礼,驴叫不是作秀,是悲痛无以言表;于是王君冲后来做了官,整天和公务绑在一起。有一天,他路过跟着阮籍和嵇康喝酒的黄公酒窖,老朋友死了,留下一段孤独的往事去捞河水,可是河水已经干涸,只剩下几条被风吹了几下的死鱼,以为会有一条清流;于是郁亮即使为死去的儿子伤心,也平静地让媳妇改嫁;于是法谦死后,智道林知道了自己生命的回归日期,不是为了同生,而是为了双死,只为了那个能读懂自己的人...
所以这一切,王戎看得最透彻。
王戎因失去儿子而伤心欲绝,山简去看望他。他似乎有些不解,又安慰道:“只是他怀里的一个婴儿。你怎么能这么难过!”你看,生命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没有价值的。何必执着呢?他不是唯一的一个。但王戎回答:“圣人忘情,最不深情;爱情之钟在我们这一代。”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曾经是爱情的奴隶,最后看透了一切,没有爱情也没有亲情,迷失在人间。还有一种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真情,只是行尸走肉,也不必悲伤。而我,像茫茫人海中的一个路人,动了感情,用了心,眼看着万物凋零,却收不回来。
所以允许我哭,不要自持,不要超脱,像个“中立”的人,傻乎乎地“时钟”感情。
隐居就是避世,隐居。记得很久以前,我很佩服那些有大作为的人,觉得那些隐居的人,不过是打着逍遥自在、心安理得的幌子,逃避尘世罢了;更大的,我讨厌那些弄虚作假的官僚,却对隐居深山的圣贤情有独钟;现在,我明白了,选择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社会的事,与他人无关。个人的心智,个人的心智,自我的选择,才能让社会多彩有序。尤其是在魏晋这个复杂奸诈的时代。
所以,当我看到空雨四十多岁才出来做官,隐居结束歌唱生涯的时候,我没有嗤之以鼻。隐居时可以放心山泽,言行谨慎,做官时为老百姓谋福利。即使你解读不同的生活方式,本质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空雨用自己诠释了两种生活方式,而戴奎和戴云用两兄弟诠释了一种生活方式。
戴奎淡泊名利,隐居山林。他一生为官,以琴书自娱。但其弟戴云欲立大功,最后被封为广陵侯,一直是大司农。谢安不解地问:“同为兄弟,为何选择如此不同?”哥哥戴云说:“我做官哥哥也不会换他的快感。”
每个人的内心都不一样。有些人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有的人隐居,与山川聊天自娱自乐。如果他们跟随自己的心,他们会达到同样的目标。然而,在阮籍面前,这一切肤浅的认识,都只化为一片啸声。
据说阮籍的口哨能传一两里。阮籍有一次听说苏门山外突然来了一个道士。阮籍急忙去看,只见那人抱着双膝跪在岩边,风如神定,阮籍伸腿而坐,不拘小节。一片寂静,只有风在呼啸,仿佛在窃窃私语谁先开口。阮籍忍不住了,打开了谈话文件夹,一发不可收拾:从皇帝、神农到夏商周,从儒家到道家。然而,那人眼睛盯着,一言不发。最后阮籍忍不住了。他给了他一个长长的口哨,看起来像是怨恨,赞赏,交流,最后无声的发泄。没想到真人开口了:“你可以再吹一次。”阮籍又吹了一次,直到郁闷,然后转身离开。当他走到半山腰时,突然听到山顶上的合唱声,如“几声号角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回头一看,阮籍看到真人,一个声音,吹出了一万个音色,空旷的世界立刻拥挤起来,就像阮籍的心一样。原来人一开口说话,说的都是错的。不如发出一声咆哮,化作万千世界,怎么理解都没问题。
原宪有三十二篇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感动。这里的女人,无论是穿着粗布的衣服,还是装饰华丽的发夹,都被一种铺天盖地的气场所衬托,让你到最后都忘了脸,只记得感觉。原来,美终究是太单薄了,美需要在火中提炼。在层层强制过滤下,我舍不得下面的女人。
(1)自己的命运
在命运面前,人们最能看清各自的性格,却很难分清好坏。
陈英,东阳人,以坚忍不拔著称。秦末大乱时,东阳人想支持陈婴当首领,但陈婴的母亲极力反对。她说:“不!自从我成为你的儿媳妇后,我一直很穷。一旦有钱了,恐怕就倒霉了。还不如把军队交给别人,做好了可以稍微捞点好处;如果失败了,灾难就由别人来承担。”我不想评论历史的格局,如果当年是陈英当领导的话。如果你粗心大意,无能为力,不愿意赌一把,安然未必是人生选择。我佩服的是,陈颖妈妈贪得无厌,看得清得失,找准坐标,落地谋生。
王静小时候家里很穷。后来他的官职达到了2000石。她妈妈警告他:“你只是一个可怜的人。你祖上积德,官位达到2000石。能不能就此打住?”但王晶说,缘分就是要被打破的,人定胜天。臣忠臣孝子,苍天不容。后来,司马昭想控制朝廷,夺取魏国政权。魏帝立即召集王诜、王景和王业到* * *去讨伐司马昭。没想到,王诜和王业急匆匆地跑到司马昭去告发他们。他们想叫王晶跟他们走,但王晶终究还是保持了自己的忠诚,只是没想到世道变了,狄威被杀了。他是下一个。抓捕前,王静含泪与母亲告别,后悔当初没有收手,以为做好自己的本分,守住自己的道德心,就平安了。没想到,命运之外还有一双神秘的手,看不见摸不着,把一切都当成了稻草狗,不用所谓的世界的标准。他们只是沿着一条神秘的道路生活。但是命运遇到了王晶的母亲,终究还是输了。它听到王太后下面的话,眼睛红红的:
“孝为子,忠为臣;有孝心有忠义,何必承我之恶!”
你没有错,你没有迷路,你没有死。看看你,作为儿子,你孝顺;作为朝臣,你是忠诚的。忠孝两全。你对我做了什么?
仿佛走了一圈,一切似乎都已注定,刀开始落下,王晶就此瞑目。
做官用人,最怕做同乡,有走后门的嫌疑,但许云是个例外。魏明帝发现后,派了一名武士去逮捕他。所有人都慌了,只有许云夫妇镇定如云。在县衙里,许云解释说:“孔子说‘提拔你认识的人’,我的同乡就是我认识的人。陛下可以审核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他们无能,我愿意承受我应得的惩罚。”回到家,妻子坐在锅炉旁,细细地煮着小米粥,想起临走时对丈夫说的话:“我只能以理服人,难以解释。”记住。“当时全家人嚎啕大哭,只有她一个人很有涵养,像个军师,安慰大家,稳住自己。可是,怎样才能在心里彻底放下呢?对于深爱的人,我告诫自己没有危险,却又深怕会有。我有一锅粥,我已经掺了水继续煮,一直煮到眼睛有点红,心也烧焦了,但是还是没见老公回家。情绪失常,她举起一盆满满的粥,刚想砸,却发现厨房门开着,丈夫还穿着皇帝给的新衣。她放下粥,赶紧跑去接丈夫,抱怨道:“这件新衣服没有旧的舒服。”许云刮着鼻子:“衣服不如新的,人不如旧的。"他老婆把他推开,走到火边拿起碗和勺子:"又来了,别哄我,快把这碗粥吃了……慢点,小心别烫着了……"
(2)稳如泰山
玉是最好的比喻。如果能如玉,冷暖自知,能装下一颗无瑕的心,做女人最好。
一块玉要稳,首先要学会对称平衡,这样才能挂在脖子上或腰上,才不会斜着掉下来。赵妈妈嫁女儿,一定要告诫:“到了婆家,不要太贤惠太贤惠!”女儿不解:“妈妈,你要我做坏女人吗?”母亲回答,“你不能做一件好事,更不用说一件坏事?”佩服这样的母亲,把人性摸得透透的。好女人偶尔会被骂恶毒,坏女人一旦做得好会让人容光焕发。所以,做人,不要过多的评价人,不管是好是坏。
玉要冷,就不要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诸葛诞的女儿一嫁入皇族,她的丈夫王就对妻子无礼地说:“你看起来很卑微,不像你父亲的公休。”他老婆立马换了个姿势:“你自己长得也不像你爸爸燕云啊,那你还怪我完美!”“我告诉你,如果你认为我不是理想的妻子,那是因为你不是我梦中的英雄。看清对方,知道女人是卑微的,有时候只是尊重你。
玉要暖,就是把自己扔进火海,还觉得想游泳。据说桓温平定蜀后,娶了败帝的妹妹为妾,住在书房里,非常喜欢她。之所以把它放在书房的后面,是因为他有一个公主的妻子,富康公主,晋明帝的女儿。公主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带了几十个婢女拿刀杀了她。当公主到达时,李正在梳头,她的长发垂地,像瀑布一样,她的皮肤像玉一样。整个房子就像一个玉亭,不需要紫烟红焰来衬托。空气凉爽而多雾,让人心平气和。公主大吃一惊,愣了一会儿,只听那女子缓缓说道:“我毁了我的国家和我的家庭,我不想来这里;如果我今天能死在这里,那将是我的心。“公主觉得很惭愧,收起了刀和仆人,离开了这里,留下了一种被战争洗刷后的宁静之美。平底鞋、绿云、雪肤、玉心已经让人汗颜,不能再有了。
我最爱这样的女人,能暖能稳能冷,能让人难受,愿意低头。
贾充一生有两个老婆,被晋武帝赐了一个左妻一个右妻。贾充的前妻是刺史李丰的女儿,因为司马师怀疑李丰和狄威在说自己,以此为借口杀了李丰。李风的女儿李也受到牵连,离婚,独自流亡异乡。直到晋武帝皇帝被赦免,被召回。人都回来了,但离了婚的人身边多了个美女,郭。汉武帝虽然大发慈悲,给了她们特殊的名声,但还是特意命令两个妻子并肩而立。但是我的心不见了。我该拿那些装腔作势的和平怎么办?让我一个人在外生活,喜忧参半,一个人生老病死,仿佛从来没有爱过,失去过家人,搬不完家,绝望的时候想轻一点。可是郭实在想不明白,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德行,或者是想看看丈夫的前妻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丈夫立刻给她泼冷水:“她坚强,正直,有才华。你还是不去的好。”郭不听,心意已决。很多宫女跟在他身后,希望用一个前所未有的盛大仪仗队伍给自己打气。可是到了李的家里,在那间既不铺张也不寒酸的里间屋里,李轻轻站起来,嘴角直勾勾的,带着一丝遗憾,转身迎着她。郭看着她走远,动如玉山,他愿意沉浸在她的冰天雪地里。回家后,郭告诉贾充,贾充说:“你看,我怎么跟你说的!”
其实说再多也没用。有时候女人的心就像玉,就算碎了也要看玉心深处藏着什么。
技术方案指的是对技巧或药方的掌握。这篇文章里的人都像是身怀绝技的神仙,像是能听出一粒米的音差的阮贤,像是能从煮熟的菜里尝出煮的是什么样的柴火的荀旭,像是能从语句的死里看出相依为命的郭璞。
越说越玄乎,但也不是完全迷信。相反,我相信,用一些迷信的东西来解释,生活是可以真正还原的,就像下面的和尚“于法开”的故事。
我迷信“石天道学”,非常“虔诚”迷信。但他经常肚子疼,长期治疗无效。后来他找了法凯的医生,最后说根本原因是“过度虔诚”。更神奇的是,余发给Xi奎开了一副药,吃了一顿大拉肚子,撒了好几堆拳头大的纸团;切开一看,原来是我之前吃过的符号。
说实话,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真的懂吃,懒得去查。我只是在想,其实这个“符号”不仅仅是几张纸,它是我们内心最需要保护的地方,因为我们不安,过度敏感,最后,我们会生病。也许一颗泻药就能把所有的自我捆绑起来,一个个打通。
我一直对古代那些精通琴棋书画的人很着迷。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培养这种情绪。一切都变成了表演和装饰,而不是描绘生活和整理灵魂。最近有个朋友在学葫芦丝,学弹单个音符要花很长时间。不禁感慨,很多东西真的很难学。另一个朋友在描述王羲之的《兰亭序》。他在电话里说,光“勇”字就练了十页,即使小时候学过,现在还在纠结。但他们都说,沉下心来,就是宁静美好的。
于是我,凭着一点点本事,看到了这件巧妙的艺术品,终于可以与棋类、钢琴、字画、建筑、骑射无关,而只是推开这些华丽的装饰,看到一些真实的内核。
众所周知,很多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他们做的事情。也许我们可以从和江的故事中理解这一点。魏明帝建陵云店,牌匾在题写之前被人误钉了,于是请擅长写楷书的大臣钟伟登梯题写牌匾。钟伟径直爬上梯子,也许是因为他恐高或害怕糟糕的问题。恐惧地写完,下了梯子,头发都白了。一个梯子的时间不够白,是每一笔落下时犯错误的恐惧,是特长变得致命的反思。最后,他告诫后人以后不要学书法。看到最后一句话,我想我可能无法理解他在天梯上复杂的心理活动,但儿孙自有儿孙,他们有些迷恋。如果真的停下来任其发展,哪怕死在高高在上的梯子上,为自己所爱的东西殉情不是更好吗?如果你爱我所爱,你一定无怨无悔,你的情感在你手中。
顾长康的故事在本文中占了好几个。这个人画得很好。他给别人补三毛,立马显得很有才华,很有魅力。此外,如果他认为任何人都应该住在山沟里,他会把他的肖像放在山沟里。当然,我是一个喜欢看人眼睛的人,所以我更喜欢他画人眼睛的故事。据说他画人“好几年”。当被问及此事时,他说身体的美丑与眼睛无关,只要一点点眼睛,就能说出一个人魅力的全部,还能听到画中人对你说话。先简单说一下他为两个人画的眼睛。
关于尹中侃。尹中堪长得丑,又是独眼巨人,所以顾长康为他作画时,他婉言谢绝了。而聪明的常康只是清晰地指出瞳孔,用飞舞的白画笔轻轻一刷,像一片轻云遮住了太阳,既生动地保护了一颗敏感的心。
关于嵇康。顾长康平时不看阮籍和嵇康的画像。他的解释是:“手挥五弦易,目送五弦归洪难。”眼睛凝聚着一个人的灵魂,难以解释,似是而非而又简单,高贵而又卑微,而像阮籍这样忍受了一个时代的悖论,流下了一个群体的无奈的人,不是眼睛。
宠礼指的是礼遇和荣誉,实际上指的是受到皇帝、王子、官员、官吏的善待。虽然荣辱不惊,但真的落在自己身上,又有多少人能掉以轻心。例如,在盛大的活动中,皇帝只问:“符涛在哪里?不在这里?”符涛受宠若惊,回去后向儿子吹嘘“做父亲就是这样”如果我是他的儿子,我会反驳说:“荣誉之下,必有大祸。”不然就听听杨府的故事吧。
杨府从周楠回京,去卞范家拜访,说因服了“乌十三”而坐不下。卞凡之被任命为丹阳尹,但他立即拉开窗帘,掸去床垫上的灰尘。任阳福径直走到大床上,盖着被子,从早睡到晚。而卞凡之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他,像情人,又像奴隶,极其卑微。然而,他心中有一个计划。他当时是从桓玄造反,给了杨府如此优厚的际遇,还拉拢杨府组党谋取私利。所以杨府一走,就原形毕露:“我感激第一个原因,我感激!”
我希望我们能同舟共济。不要让我失望!我告诉你,世界上没有白睡!
自由任性应该是魏晋名士最重要的特征。和刁民斗黑暗,真的是强行反击。清醒,每天都很痛苦,不如我面前的一杯酒,让我生300天。魏晋这些人很爱酒,也可能是醉了。正常人的生活都是渴望平静,闲适,半醉半醒。而太清醒的人,又不愿意骗那些装醉的人,只能靠酒精来治疗心理疾病。《任丹篇》中有关酒的故事很多,如阮籍、刘玲、孔群、张、周伯仁等。据说阮姓的人都会喝酒,有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围成一圈,喝很多。为了方便,他们用大酒坛装酒。有时候,一群猪会拱着鼻子一起喝酒。他们只会把浮在水面的酒舀出来,继续赚钱,直到酩酊大醉。
如果你喝了太多的酒,就必然会有关于禁欲的谈论,比如刘玲的妻子。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做到的就是“戒”——戒烟、戒酒、戒毒、赌瘾、贪婪,甚至是恋爱,这还不是拔一层皮稳定心态。以前我对上瘾的人印象非常不好,看起来就是个玩物。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人有任何瘾,都是因为他身体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对应着这个瘾。一边是空的,另一边一定要有重量,心才能平衡。平衡的代价是上瘾。和刘玲一样,妻子也多次劝他戒酒,但他软硬兼施,和和气气。无非是因为他不把胸墙浇上酒,云就盖过山了,又怎么能让天盖地呢?
于是任丹把它放在酒里闻了闻,这些都是不真诚的气味。但是,任生并不是通过世人的宽容而为所欲为,再粗暴也无法超越人性。所以当我看到尹虹桥的时候,我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个人成了张羽的地方长官。临走前,京都人让他带一百封信,可是到了石头城,他居然把信都扔进了河里。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沉者沉,浮者浮,殷红桥做不了书帖!”
他祈祷沉就沉,浮就浮,不能当邮递员。我想如果我不想,我可以推掉。既然承担了这个责任,就应该尊重每一条粘贴的信息。无论怎么过生日,它的底线可能不是仪式,但一定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良心。
所以当我看到桓伊的时候,我紧皱的眉头又舒展开来。据说子游有一次在船上听说,刚刚从岸边经过的是他所仰慕的吹笛子的人桓伊,就派人去告诉桓伊,想听你弹一曲。桓伊当时已经是权贵了。他名声在外,于是去了子游的船上,演奏了笛子三部曲。唱完之后,笛子还在,但桓伊已经转身离开。从开始到现在,两个人之间只有三首歌,却没有一个字。
我尊重你的要求,请你成全我的生日。世界上多余的话太多,有时候一首歌就够了。
三部曲是奢侈品,希望你能理解。
简骄傲,即傲慢无礼。魏晋士绅享受着各种特权,自命不凡、看不起别人的人,似乎只有表现出自己的尊严,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优秀。例如,谢佳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所以谢安和谢万一起去访问王天。王天,又名阿奇,王导之子,士绅阶层。果然,两人去王家坐了一会儿,王天就出了家门。谢安和谢万受宠若惊,以为他会自娱自乐。我没想到王天只是一个人在院子里洗头晒头发。他一脸傲慢,根本没有招待他们的意思。无聊的谢安只能安慰自己:“阿池不会受影响的。”
看到这篇文章,突然想忘记那个时代的背景,只说人。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被动和谨慎的,我们越是变得大,我们越不能暴露我们的真实气质,更不用说只是洗然后暴露自己在阳光下。有时候,真的累了,就想这么简单,骄傲。你沉默,你不解释,你不在乎。你走吧,我不留。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我自己-
我真的不想再被“人造”了。
2011旧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