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妹小说

沈是沈从文的第九个妹妹,出生于1912,比沈从文小10岁。童年的九妹是幸福的。她是家里的宠儿,特别受母亲宠爱。沈从文早期创作的两部小说《玫瑰与九妹》和《炉边》,回忆的都是亲情,其中三岁到五岁的九妹是主角。玫瑰盛开时,九妹“总是独自站在花盆边,对着绯红和浅红的花朵微笑”;她还写信给在长沙读书的大哥送去了许多玫瑰花瓣。二哥和六哥被户外卖零食的喊声引诱,九姐去“游说”妈妈满足他们的“饕餮”欲望等等。这个形象是幼稚的,可爱的,聪明的。有九个姐妹在身边,这个家庭充满了祥和幸福的气氛。

沈从文1923年夏天来到北京。由于湘西的混乱,九妹和她的父母随着军队沿着鄂西边境流离失所。四年后,1927年,沈从文在脚跟稍稳的时候,带着母亲和九妹去了北京。一个是照顾妈妈,一个是为了妹妹的未来。这个时候九妹十五岁,已经长成大姑娘了。1928年初,沈从文到上海发展,立即带着母亲和九妹一起生活。沈从文初到上海,生活窘迫。在小说《楼居》中,他写到母亲生病没钱看病,九个姐姐因为不适应大都市的生活而经常哭泣,他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拼命赶稿。1929年7月期间,预感到自己即将离世的母亲,担心连累沈从文,抛下九妹,只身返回故乡。

九妹来北京的初衷是想有学习的机会。九妹从小聪明好学,比六哥岳泉还厉害。《炉边》中,岳泉在母亲面前炫耀自己的代言,却中途忘了。九妹嘲笑刘大哥,自己一字不差地背课文。从《炉边》和《玫瑰与九妹》来看,三五岁的九妹有足够的智力对付哥哥。母亲深爱九妹,却没有余力供她上私立学校或新小学。到了15岁,九妹接受系统的教育,学一技之长已经非常迫切。但令人不解的是,沈从文为九妹选择了法语专业,而不是实用技能。九妹虽然有才华,但是没有正规教育,没有基础。学法语无疑是一个费力又不可预测的选择。沈从文好像很自信,专门请了一个大学法语系的四年级学生来教她。他答应了妹妹将来读书的所有费用,并希望她将来去法国深造。沈从文到上海公学任教后,九妹在那里借读。除了继续学习法语,她还学习了英语和编织。在青岛大学,九妹还在学法语。法语和英语的学习生涯并没有让她掌握这两门高深的知识,反而培养了她高傲的心性。

1933年夏天,沈从文带着张兆和和九妹来京时,九妹21岁。按照那个时代的习惯,谈婚论嫁为时尚早。结婚时24岁,而《边城》里的爱上诺时才十三四岁。当新婚的沈从文正坐在秋日的庭院里,在洒满斑驳阳光的桌子上写着他的代表作《边城》时,他能不为妹妹的婚事操心吗?在1997期间,笔者几次拜访已进入八旬的张兆和先生。说起九妹,她好像挺反感的。她告诉笔者,沈从文和她曾将九妹介绍给在燕京大学心理学系任教的夏云(夏阿信饰),但九妹心气太高,两人关系无法维持。

刘祖春,地方作家,后参加革命,解放后任中共宣传部副部长。1934年刘祖纯在沈从文的支持下赴京求学。从1934到1937,刘祖春一直是沈家的客人。刘祖春贪恋沈家的祥和气氛,渐渐对九妹产生了爱意。多年以后,他回忆起第一次见到九妹的情景,依然心驰神往:“从文的妹妹孟玥从东屋出来晚了,拉开窗帘,站在那里微笑地看着我,一个刚从老家来京的小伙子。”而九妹显然对刘祖春有好感。他周末去沈从文家,总是九妹陪着。她喜欢听刘祖纯和沈从文,有时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沈从文和张兆和把这一切都记在心里,他们很乐意促进他们的关系。4月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傍晚,沈从文建议刘祖纯和家人去中山公园散步。大家在回廊里坐了一会儿,沈从文和张兆和借故走开了,留下九妹和刘祖纯两个人。两个害羞的年轻人在黑暗中不肯先开口,这时一个游客嘻嘻哈哈地走过来,他们匆忙跑开了。刘祖春1937北京大学毕业。此时他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随着华北形势的日益严峻,刘祖纯决定投身革命,他与九妹的爱情需要结束了。又是一个周末,刘祖纯从沈从文家回家吃饭,九妹坚持要送别。他们一起沿着白色大理石雕刻的石桥走过北海和中南海。刘祖春讲述了侵华日军在华北的肆虐和抗日浪潮的汹涌澎湃,透露了自己要去山西加入* * *生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的想法。九妹用自己的决心表达了对刘祖春的爱:“我什么都不怕,去哪都不怕。”她美丽的白脸望着晚霞映衬下的北海白塔轮廓,异常严肃坚定。但刘祖春明白,革命意味着他可能会流血牺牲,他的死还不够,他拖着一个没有心理准备的姑娘,理智地告诉他:“我没有权利,也没有勇气。”7月27日,1937,他赶到沈阳,向张兆和借了20元路费。看到这种情况,九妹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她看着刘祖春,脸上带着惊慌、痛苦、惊疑和责备。刘灿祖春怎么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个人命运被时代强力推动。他拿了张兆和的钱,匆忙离开了。从此,他成了永别。

1938 10,张兆和带着次子和九妹逃出京,经上海赴港,于110抵达昆。上世纪40年代初,九妹已近三十,青春正悄悄消逝,但人生依然无望。在昆明期间,九妹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工作,信佛,斋食,参加当地佛教活动。一旦图书馆被敌机轰炸,她就帮助别人保存东西。警报解除后,她回到住处,却发现房间被小偷洗劫一空,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一扫而空。被神经刺激的九妹终于疯了。沈从文没有办法,只好把九妹送回湘西的元陵哥哥那里。后来,九妹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农民,文革中死于饥寒。九妹远没有辉煌。她的名字里只剩下一段文字,我的二哥,是沈从文写的。但因为有沈从文这样的大作家,九妹无法选择平凡的生活。她有很多可能性,但命中注定只能活在二哥的阴影下。她的火焰照亮了沈从文的小说。当火焰熄灭时,她只会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