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作品《夜总会的五个人》赏析
(1)读《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如身临其境。在夜晚城市颓废浮华的舞厅氛围中,整部小说通过对五个失意者不顾国家存亡的疯狂和神经质行为的描写,以及对城市中迷茫失意者的悔恨和感伤,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都市人的颓废和麻木。
(2)历史上,社会和文学界对穆时英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攻击他的人品,有的赞美他的文学。穆时英的真实社会观已经无法考证,在我看来也无需评论前人的是非。至少现在还有人喜欢他的作品,喜欢他的风格,喜欢他带给这个世界的“新感觉”。
2、写作特点:
(1)快速剪辑生活片段,采用“空间并置”的结构。为了适应繁华、喧闹、复杂、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穆时英还在小说中大量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画面与情节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不同画面与情节之间的连贯、呼应、对比、暗示等艺术效果。
(2)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用简单的色彩表现了光怪陆离的都市之夜,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3)重复句式,用平淡的笔法,表现都市人的麻木和空虚,感染力强,形式结构新颖,秩序感强。比如“嘴唇被咬的时候……”、“像爆炸的气球”和“时间的脚步……”来自不同的人群,达到了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4)对人物的意识和无意识进行精神分析,重点是双重人格。《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里有专门一章讲的是“快乐的五个人”。这五个失意的人周六来到舞厅聚会,狂笑不止,玩得不亦乐乎。作者用黑白描写构成舞池空间的场景,将舞池空间简化为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也暗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扩展数据:
穆时英(1912 3月14-1940 6月28日)简介:
1,穆世英(1914 2002年3月-1940 6月28日),祖籍浙江慈溪县乔庄镇。中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笔名包括和佚名子。
2.穆时英在中学时就表现出了文采。1929岁,考入光华大学西方文学系(据西方文学系根据顾在穆时英遇害后所写的《悼念穆时英先生》一文,见7月6日国家报1940)。
3.穆时英从1929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次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我们的世界》;1933前后,穆时英出版了四部小说集:《南北极》、《墓地》、《女性身体的白金雕像》、《处男的感觉》。
4.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香港任星岛日报编辑,1939回上海。历任汪精卫政府主办的《国民报》社长,主持《中国日报》的文艺宣传工作。
51940年6月28日下午6点40分,穆世英在上海市三马路福建路195号附近下班后,被人力车袭击。他右肩和右下腹中弹,因失血过多死亡。当时普遍认为他是被潜伏在上海的“反强奸”组织开枪打死的,时年28岁。
6.在现代文学史上,穆时英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大师”,推动了新感觉派小说走向成熟,也是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开创者和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把上海的城市文明描绘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昙花一现,揭示了社会的贫富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