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车的华为为车企“造梦”
随着华为的深度入局,在一些核心环节,例如芯片研究、人工智能设计等方向,“国产”的要素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品牌与诸如特斯拉等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人间清醒任正非。
不造车!不造车!不造车!
“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短短27个字符,折射出了一位76岁“霸道总裁”的决绝。至此,也为华为近几年甚嚣尘上的造车言论划上了一个休止符。
不造车的华为未来将集中注意力在汽车行业的哪些版块呢?
11月25日,在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了一份名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内部文件,文件内容显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该文件的签发人正是任正非,同时文件末尾处还标注“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由此推理可知,江湖上至少有3年的时间不会传华为造车这事了。
至于为什么说“人间清醒任正非”,原因很简单,华为“不贪心”!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同时踏入一条河流,自然也不会有企业能囊括这世间所有的行业。当然,没有不代表不想,比如蚂蚁集团,吃穿住行,要啥有啥,另外,它估计恨不得全世界就只有它这一家金融企业,也恨不得小蚂蚁的股价冲出地球,走向银河系,结果遭“反噬”!
但凡大蚂蚁有点实业支撑着,我也不会如此地落井下石,这也真是拿着2100元的工资市井着2.1万亿市值的心。相比大蚂蚁,华为之所以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民营企业,和它是一家实打实的企业有着莫大的关系。
就拿研发举例子,华为过去10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4,850亿,仅2018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051亿元,这个研发投入的力度是什么水平呢?在全世界企业研发投入最多的的10家公司中,2017年华为排在世界第8位,2018年上升到世界第5位,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
高投入研发带来则是颇丰的收获。2018年华为的各项专利申请世界第一,其中5G专利技术占比世界第一,比美国的高通还要多,现在华为平均每天申请8个各类专利技术。一家能让美国政令反复无常的企业,足以受到尊敬。这样的华为,我相信,只要它想造车便可以造得出车来。事实也是如此。
“特斯拉现在能做的,我们都能做到。”
分管消费者业务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近期表示,华为在汽车领域已经进行了长达7年多的探索,目前在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等方面与全球多家知名车企有着广泛的合作。
既然华为如此厉害,为什么不造车呢?这里我将进行一番结果导向也就是俗称的“马后炮”分析。
造车,弊大于利
从车市大环境来说,现在造车并不是一件很乐观的事情。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乘用车市场累计批发销量1518.7万辆,同比下降10.1%,今年累计净销量同比减少170万辆。即便如此,中国目前的销量表现在全球来说也是最好的。欧洲、北美洲今年前9个月同比下滑分别为29%、19%,放眼全球来看,预计今年会跌掉一个欧洲的年销量(1500万辆左右)。
早在多年前,有专家称中国汽车销量将突破4000万辆,不过回顾这几年的中国车市,2017年则是巅峰,销量达2887.9万辆,随后便分别为2808.1万辆、2576.9万辆,而今年预计在2400万辆上下。目前来说,在疫情与全球经济进入下行的多重因素影响下,不仅中国车市回不到2017年的状态,全球车市更是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恢复。此时介入造车,对于华为来说并非明智之选。
虽然现在特斯拉能做的华为都可以做,但它不一定有特斯拉一样的热度与销量。就连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巨头在新能源领域都无法与特斯拉抗衡,华为又有何底气与之较量?熟知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是“特斯拉粉”,但u1s1,特斯拉目前是踩着风火轮扶摇直上,连风水学都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另外,从华为本身优势来讲,通信技术才是其专长,尤其是在5G技术支持下,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将得到质的改变。有人说华为可以造手机为什么就不能造车呢?原因很简单,手机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并没有像汽车所需要的那么长,光从手机和汽车的体积就可以浅显粗暴地得出结论。
华为连生产手机都被制裁,主要是在芯片方面,虽然华为可以自己设计芯片,但是它不能生产芯片,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能够卡住华为命运的咽喉的原因所在。现而如今眼目下,生产手机都已命运多舛,造车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工厂、配套设施等都不是小金额可以解决的,即便以华为去年627亿元的净利润来算,对于造车所要烧的钱来说也是远远不够,毕竟“200亿元”只能揭开造车的面纱,600亿也不过只能揭三次面纱而已。
都知道汽车是成规模效益的,只有达到一定的体量,才能够赚钱。做得好的如丰田,2019财年的纯利润为20,76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68亿元),这是它在全球卖了1000万辆新车才赚来的;来看看宝马集团,2019年净利润为50.22亿元,销量252万辆;说说新能源的翘楚特斯拉和蔚来,2019年在净利润方面各亏损8.62亿美元、112.95亿元。虽然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今年风光无限,但也抹不掉它们曾含泪嚼窝窝头的时光。
再加上华为又不想被资本操控,这样便无法为造车提供更多的资金,即便华为每年都能够实现600亿元以上的净利润,但押上身家性命全拿去造车,那就跟地主家的傻儿子没什么区别了。所以“造车不是你想造,想造就能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另一份文件则要求详细报告恒大、宝能等企业2017年以来在当地投资和拟投资建设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情况,包括土地占用、建设内容、项目进展、完成投资等情况。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加大关注,要想进入整车领域,目前来说很有门槛。如此一来,华为利用自身优势,为车企提供解决方案是最好的选择。
做中国的“博世”
说起造车,博世比华为更有发言权,但博世至今都没踏入整车造车领域,但它却是车企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供应商。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整车厂在给发动机厂打工,而发动机厂在给博世打工”。还有媒体曾这么描述:“世界上一半汽车的燃料导入系统和刹车系统是博世提供的。”作为汽车产业链最上游的技术型企业,博世不仅掌握着主动权,而且手握高额利润。
虽然博世的名气远不及奔驰、宝马,但它的产品和技术却是这些德国战车驰骋天下最重要的保障。可以说,没有博世,就没有德国卓越的汽车工业。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一家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企业,它可以在朝代变革的竞技场上和硅谷的新创企业一样快捷有效。这就是“术业有专攻”为其带来的战斗力。
如今华为已坚定决心不造车,那它势必要成为上游的技术提供者,这与博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加之目前博世正在从一个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向IOT公司转型,二者狭路相逢也是迟早的事情。
或许华为与博世的竞争早已开始。就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主席Stefan?Hartung透露,今年博世将继续在“三化”新技术领域投入超过10亿欧元。其中包括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电气化交通领域投资5亿欧元,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超过6亿欧元,并投资1亿欧元用于互联化交通解决方案。
今年10月30日,在华为Mate?40中国区发布会的最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正式宣布推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品牌——HI。
“HI带来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我们继承华为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并追求跨越式技术发展,实现领先与超越。我们相信新模式一定会开发出好的智能电动汽车,实现品牌向上,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HI”主要关注的是目前的电动汽车智能化所有难点,包含了1个架构,5大系统,30余个零部件。其中,车载系统“HiCar”已合作150余款车型,包括沃尔沃、吉利、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主流品牌。华为预计,2021年,HiCar将在500万辆车中进行预装。
就在前几天,长安汽车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包括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显然,华为负责的是智能技术版块。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华为汽车电子销售额有望在未来十来年的时间内达到500亿美元量级。这同样也将利好国产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随着华为的深度入局,在一些核心环节,例如芯片研究、人工智能设计等方向,“国产”的要素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品牌与诸如特斯拉等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文/甘芳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