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吃什么饭

三伏吃的传统食物有饺子、面、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三伏天的成因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千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最早的记载是在《史记·秦纪六》中:秦德公二年初伏。秦德公是秦宪公之子,秦武公之弟。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后,群臣未立秦武公之子公子白为君,而是拥立秦德公为君。

秦德公继位后,重大举措是将秦国国都迁到雍(今陕西凤翔)。公元前677年,秦德公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郎峙祭祀天帝,占卜吉利后住进雍城大郑宫。

这样秦国子孙可以黄河饮马,梁国、芮国都来纳贡。秦德公迁都,为以后的秦穆公时代强盛打下了基础。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置伏日,并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