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铁凝写小说的文学评论
第一,解构的公共性
说到铁凝小说对解构的张扬,首先要说明什么是解构。所谓的解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雅克?解构主义的领袖德里达不满于贯穿几千年的西方哲学思想,挑战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仰,批判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在德里达看来,西方哲学史就是形而上学史,其原型就是将“存在”定义为“在场”。借助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称此为“在场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在场”是指一切事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词,一个支配力量,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实的、初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所有的人和物都落在逻各斯的门口,遵循它的运行逻辑,而逻各斯是永恒的。①
德里达等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是这种被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简而言之,解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者就是要打破现存的一元秩序。当然,这个秩序不仅仅是指社会秩序,还包括现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和伦理规范,还包括个人意识的秩序,如人们心中更多的抽象文化遗产积累而形成的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无意识的民族性格。反正就是打破秩序,然后创造一个更合理的秩序。
也许是耶鲁批判派的激进派希利斯?米勒更形象地阐述了这个问题。他说:“解构这个词让人觉得这种批评是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成不相关的碎片或零件的活动,让人想起一个孩子把父亲的手表拆开,还原成一堆无法重新组装的零件。解构主义者不是寄生虫,而是叛逆者。他是一个破坏西方形而上学机制,使之不可挽回的孩子。”②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90年代作家铁凝创作的一些作品,会在其中发现解构。以写于1995,165438+10月1-20的《何的求爱》为例,作为一个女性作家,铁凝试图通过何的求爱或这一典型人物的刻画来讴歌女性的解放,塑造一个勇敢的女性。为了表达这一点,她首先把女主角从伦理和舆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年仅65,438+02岁的何进入了恋爱季节,对表妹爱慕不已。在爱她的过程中,她表现出野蛮、执着、狂野的言行,当然也不失小女孩的嫉妒、天真、无经验。然后让她有第一次名副其实的爱,当然还有性。那年她16岁!!这些直接旨在解构读者对现行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等社会规范的认同感,并不自觉地维护其心理的情节,对于习惯并自然遵守现行社会规范、严守社会伦理的读者来说,不亚于一次打击,令人瞠目结舌。
在这方面,如果我们看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一些文化底蕴和集体性格。总的来说,中国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严肃、认真而且有些保守。所以对于铁凝的大胆甚至肆无忌惮的文笔,以及对国人长期以来捍卫的道德堡垒和伦理堡垒的致命打击和破坏,读者初读这篇文章时自然会有不满和排斥。这些心理并非有意为之,而是长期积累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性格对个人的必然作用,使他虽然有摆脱旧习俗的心理倾向,却无法摆脱民族性的影响,可以充当“保守主义”的旗手。所以在阅读一部作品的开头和发展时,必然充满作者和读者的对立。《何的求爱》一文使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不仅以旁观者、参与者和欣赏者的身份出现,而且在文章最初的接受过程中也以反对者的身份出现。一个女生12岁谈恋爱?!一个女生高中毕业前居然和人发生关系?!一个母亲管不了女儿却被女儿控制?!女儿的男朋友在身边伺候,妈妈怎么安心?!何像一个异端,在读者惊讶的同时,开始了她大胆甚至冒险的人生旅程。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何二乔竟然把和别人同居当成了一种“高尚”的“事业”,以赚取更多的钱,让母亲和主人公马建军过上更好的生活。当她意识到爱情的重要性时,她不顾马建军再婚的事实,开始了一场爱情之战。一夜“立雪”之后,小说主人公马建军再次原谅了何二乔,两人亲密相拥。所有的伦理道德和婚姻义务都是一张白纸。这对被困在爱情围城中的人有着强烈的震撼,对那些压抑个性,让思想适应社会,努力被社会同化的人也是一次很好的精神洗礼。经过痛苦的心灵碰撞和矛盾,读者只能放弃自己的反对,以观察者的身份冷冷地盯着何的《征途》,尽量不去添加个人的反感,当然也尽量不去欣赏和同情剧中的人物。因为付出太多,伤的越重,痛的越深。这是因为何二乔最大的作用就是彻底解构读者的文化背景、群体性格和欣赏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铁凝的这部作品改变了以往作家娱乐和教育读者的写作习惯,开始为自己写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化写作。虽然我们无法为她所属的女性群体的觉醒和崛起而摆脱写作,但至少可以说她改变了文学作品的生产与接受的关系。文学生产不一定受制于文学消费,作者也不一定非要迎合读者,这与80年代盛行的为读者写作的时尚大相径庭。可以说,铁凝试图通过这部作品解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既有关系、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作者的创作风格与习惯、读者的接受习惯与阅读习惯。事实上,她已经实现了那个目标。因此,何二乔(也许是作者本人)无愧于解构主义者的称号。何的《求偶记》是一部具有解构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力作,文章并没有仅仅从内涵上反映何的求偶记。至于是作者故意为之,还是主观目的偏离了客观效果,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二,“新女权主义”(母性)和平均主义的萌芽
在试图摆脱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从属于政治”、“政治本位第一,艺术本位第二”、“无产阶级文学”、“社会主义文学”等创作观念的束缚,以及文学只为上层建筑服务,从属于政治需要的社会话语之后,铁凝开始了个人化的写作尝试。
在个人写作的同时,由于自身的原因,铁凝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女性题材,如何的求爱和悠扬的笛声。在何张扬、倔强、不屈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女性作家长期以来所呼唤和憧憬的有家庭、有事业的新女性形象。虽然在这部作品中,何二乔不仅不顾家庭一再扼杀爱情,而且她所谓的事业也只是用青春和美貌换取金钱。但不可否认的是,像何这样有个性有气魄的女性才是中国女性真正的希望。铁凝成功地塑造了何这一叛逆角色,但同时也有意无意地使自己贴近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群体,为女性写作。
然而,她的小说与女权主义作家的小说截然不同。虽然女性主义的核心、工具和策略是解构,即对男性、中心文化和男性话语的解构,但同时试图建立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改变男性中心文化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女性文化。④铁凝在解构这一点上与他们相似,也是通过揭示人类文明中父权制的本质,试图打破现有的性别秩序,重新确立女性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铁凝的小说中,并没有主张建立一种与男性文化相对立的新的女性文化。她小说中的男性是强弱结合的,是一个有情有义,专一爱着的女性群体。她主张女性以温柔和真实与他们相处,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这在小说《笛声悠扬》中尤为明显。女主角再怎么训练,男主角也学不会开枪,因为他无法摆脱文革时期被歧视、无权开枪的阴影。女主角意识到自己霸道又霸道,但两人已经陷入尴尬。终于,一阵悠扬的笛声响起。"她隐约意识到,他们一起出发,又因为一首遥远的单簧管而重逢。"⑤,男女主角得到心安,一起回归。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铁凝试图在男性文化和女性文化之间寻找一个协调点,即平衡原则。男女在现实和工作中应该平等相处,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压迫”和“控制”。也许这就是包括女权主义作家在内的女性作家创作有男女主人公情节的作品的归宿。从理论上讲,女性主义作家认为“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的特征是:1。女权意识或视角。第二,颠覆性或解构性。第三,大胆揭示女性独特的经历和体验。⑥这种观点是可以接受的,符合呼唤女性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的需要。然而,在实践中,女性主义作家在遵循这些特征的同时,似乎忽视了男性的存在,或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丑陋的男性形象。在小说《致命的飞行》中,林白让走出镜子的女人磨刀,举起刀对男性实施性暴力。当代文学中的另一位女权主义者海楠,甚至忽略了现存的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她只听从来自女性生命深处的神秘召唤,作为一个纯粹的女性符号生活在秩序之外。其他女性主义作家,张洁和张馨心,是经验主义的女性主义者,也就是说,他们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反思女性。当人们对女性体验作品感到厌倦的时候,也意味着这两位作家的衰落。至于残雪的作品,太超前,太怪诞,太个人化。被称为女性主义作家的女作家王安忆接受了女性主义理论,但对其表达了独特的怀疑和判断,因而暂时被排除在女性主义作家的阵营之外。
从这些作家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女性主义作家要么囿于女性世界,对女性的另一半采取敌视的态度,要么单纯描写女性的经历,要么以先锋的姿态将自己与读者隔离开来。也许几十年后的作家会拿起锋利的笔墨去解构这些女权主义作家的作品,因为他们在解构不合理的男性文化和男性话语的中心地位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同样不合理的以女性为中心、以女性为主导的女性话语。就像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因为落后和不平衡而被淘汰,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一样,再次提倡单元化的女性主义文学似乎也走进了死胡同。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铁凝的作品。她主张“新女权”,即母性。女人扮演温柔的角色,关心安慰男人,和男人在一个虚幻的文学世界里,然后* * *在现实生活里。对面的“我”是一个想通过“沉睡”寻找爱情的角落,并且还在寻找。最后,在女林的感召下,他“有一种久违的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欲望,像远处的闪电。”还有《马路行动》里的被困者杜理科·艾福,有在楼里失去爱情和热情可能最终像老冯老人一样假装结婚的悲伤的郑潇,还有安德烈一生只为本分而活的一系列脆弱的男性形象。在她的解读中,男人有他们脆弱的一面,女人也有他们坚强的一面。男人和女人不应该走向对立的一面,而应该走向一种平衡和统一——生活驱动下的“人”。在她的小说《秀色》中,秀色村的男人们背着半人高的木桶,在崎岖的山路上,把生命的春天带回家。秀色村的女人为了水,用自己的体温和热量留住打井人的心。为了水和生存,俊男美女们正在演绎一部史诗般的命运交响曲和一部人生悲喜剧。“新女性主义”(母性)和平衡的萌芽在铁凝的作品中显而易见,而这些独特的风格也因其独特的个性而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展现出来。
作者的一些展望
本文之所以分析铁凝的写作风格而不是其他作家的写作风格,是因为她的小说在选材和创作上对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她的创新意识以及在创作和作品中保持个性和自我的个性。不可否认,有些作家在创作中迷失了自我,他们只是千百遍地构造“他人”的故事,很难在作品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黑格尔曾说:“风格一般是指一个个体艺术家在表达上充分看到自己个性的某些特征,在风格上曲折多变。”⑦他还肯定了风格与个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心理和审美倾向对作家的创作风格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作家和其他写作爱好者在创作中一定要注意保持个性和认同社会的关系,不要在拥有* * *的同时失去个性。在这方面,铁混凝做得更好。本文以她和她的创作文本为例进行论述。如果能得到一些利益来更好的创作,就达到了作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