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满是忠骨。他们为什么要穿着靴子死写这首诗呢?
《他们为什么穿着靴子死去》这首诗出自清代徐锡麟的《大堤》。
原诗:
“楚赛”清朝:徐锡麟
军歌要唱大刀响,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有国家死亡的战场,为什么他们穿着靴子死去。
解释:
去打仗的士兵应该唱着军歌来到胜利日。
决心把满清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军人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为什么考虑把尸体运回老家?
注意事项:
1,欢:与“欢”谐音,古人常将其作为还乡的暗语。
2.胡奴:指清朝的封建统治者。关羽:甘肃玉门关是汉代出境的主要通道。
3.战地:此指平沙旷野,后指战场。
4、马哥裹身:英勇作战,战死沙场。
简介:
徐锡麟(1873-1907),本名孙波,浙江绍兴人。1901年在绍兴官学任经学、算术教师,后任副督学。1903,乡试后,排在副榜。
1905年,清朝在各省扩充新军,加强反革命武装。作者为了掌握军队,决定“捐官”到日本学习军队。出发前夕,笔者前往吉林奉天等地考察情况。面对俄国和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竞争,他深受感动,于是创作了《夺权》。
扩展数据:
《战场上拼血》是1906写的边塞诗。当时作者从日本归来,北上游历,考察了吉林、辽宁的情况,一路上有很多感触,所以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前两句写的很有气势。“军歌要唱大刀响,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士兵要唱着战歌,挥舞着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的统治者杀到外面去。关羽,原指玉门关,这里指山海关。
清政府在关外发了财,要在关外杀了他们,彻底消灭他们。这里用“环”字,表示反清斗争必胜,将士们将载歌载舞凯旋而归。
最后两句极其悲壮,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如果只为国破战场,为什么他们死的时候还穿着靴子?”作为一个军人,你想的都是为国捐躯,根本不会去想身后是什么。如果你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为什么要用“他们死的时候还穿着靴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气概,充分发挥了他报效祖国、战死沙场的热情。
写这首诗一年后,作者在安庆起义被捕,清政府要他写一份认罪书。他写了一本直书:“你可以杀了我,割了我的心,断了我的手和脚,断了我的全身,但你不能不义地杀学生。”后来他慷慨赴死,用生命实现了理想。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的感情,慷慨悲壮的语气,豪迈的气概。最后一句“他们为什么穿着靴子死去”,表现了他刚猛赴死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现代边塞诗中不可多得的好诗。
百度百科-无奇不有(徐锡麟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