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符言

老子〔文子〕曰: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天地而无表里,洞同覆盖而无所[石亥]。是故,体道者,不怒不喜,其坐无虑,寝而不梦,见物而名,事至而应。

老子〔文子〕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即舍公而就私,倍道而任己,见誉而为善,立〔名〕而为贤,即治不顺理而事不顺时。治不顺理则多责,事不顺时则无功,妄为要中,功成不足以塞责,事败足以灭身。

老子〔文子〕曰: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智主,藏于无形,行于无怠,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始于无形,动于不得已,欲福先无祸,欲利先远害。故无为而宁者,失其所宁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其文好者皮必剥,其角美者身必杀,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华荣之言後为愆,石有玉伤其山,黔首之患固在言前。

老子〔文子〕曰:时之行,动以从,不知道者福为祸。天为盖,地为轸,善用道者终无尽;地为轸,天为盖,善用道者终无害。陈彼五行必有胜,天之所覆无不称,故「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

老子〔文子〕曰:山生金,石生玉,反相剥;木生虫,还自食;人生事,还自贼。夫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故去而不迟。「是以,圣人无执故无失,无为故无败。」

老子〔文子〕曰:一言不可穷也,二言天下宗也,三言诸侯雄也,四言天下双也。贞信则不可穷,道德则天下宗。举贤德,诸侯雄;恶少爱众,天下双。

老子〔文子〕曰:人有三死,非命亡焉;饮食不节,简贱其身,病***杀之;乐得无已,好求不止,刑***杀之;以寡犯众,以弱凌强,兵***杀之。

老子〔文子〕曰: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薄施而厚望,畜怨而无患者,未之有也。察其所以往者,即知其所以来矣。

老子〔文子〕曰: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即治道通矣。原天命,即不惑祸福;治心术,即不妄喜怒;理好憎,即不贪无用;适情性,即欲不过节。不惑祸福,即动静顺理;不妄喜怒,即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即不以欲害性;欲不过节,及养生知足。凡此四者,不求于外,不假于人,反己而得矣。

老子〔文子〕曰:不求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不能使祸无至,信己之不迎也;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让也。祸之至,非己之所生,故穷而不忧;福之来,非己之所成,故通而不矜。是故,闲居而乐,无为而治。

老子〔文子〕曰: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以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未免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锉。故福莫大于无祸,利莫大于不丧。「故物或益而损,损之而益。」夫道不可以劝就利者,而可以安神避害,故尝无祸,不尝有福;尝无罪,不尝有功。道曰芒芒昧昧,从天之威,与天同气,无思虑也,无设储也,来者不迎,去者不将,人虽东西南北,独立中央。故处众枉,不失其直;与天下并流,不离其域;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不为始,不专己,循天之理;不豫谋,不弃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从天之则;内无奇福,外无奇祸,故祸福不生,焉有人贼。故至德言同格,事同福,上下一心,无歧道旁见者,退之于邪,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

老子〔文子〕曰:为善即劝,为不善即观,劝即生责,观即生患,故道不可以进而求名,可以退而修身。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以知见求誉,治随自然,己无所与。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穷而道无通。有智而无为,与无智同功;有能而无事,与无能同德。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道理达而人才灭矣。人与道不两明,人爱民即不用道,道胜即名息,道息人名章即危亡。

老子〔文子〕曰:使信士分财,不如定分而探筹,何则?有心者之于平,不如无心者也。使廉士守财,不如闭户而全封,以为有欲者之于廉,不如无欲者也。人举其疵则怨,鉴见其丑则自善,人能接物而不与己,则免于累矣。

老子〔文子〕曰:凡事人者,非以宝币,必以卑辞。币单而欲不厌,卑体免辞,论说而交不结,约束誓盟,约定而反先日,是以君子不外饰仁义,而内修道德。修其境内之事,尽其地方之广,劝民守死,坚其城郭,上下一心,与之守社稷,即为民者不伐无罪,为利者不攻难得,此必全之道,必利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