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14~15岁家长反对女孩和男孩玩?

初恋故名之意是说,人的爱情萌发的最初部分。在初中或高中,是正位于青春年龄的人,是恋爱的最初阶段,对爱情的初步认识。

人是要有过程的,感情也是一样,每次总是从比经意的角度去望他(她),有意无意之间和他(她)说话,一但他(她)离开又想找回他(她),这样的感觉就是喜欢上他(她)了,当两个人同时拥有这样的感觉,并且走到一起,就叫初恋。恋爱

初恋正因为年轻纯真,因为年轻,所以许多时候恋爱的双方都不懂得控制,往往会身陷在里面出不来。所以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家长会反对,因为那样就耽误了学习,也因为年轻,年轻气盛往往为了对方不考虑后果许多的时候会作出不该做的事情。

初恋正因为年轻纯真,因为年轻,所以两颗未经世俗污染的心在一起,感觉才是那样的纯,那样的真。怀念初恋,正是怀念那种萌动的心,那种爱的初体验。

但恋爱是最初的,也是最美好的,

同名世界名著:<初恋>

作者:屠格涅夫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大多以爱情为题材,且往往以悲剧结局告示终。这看似一个千篇一律的俗套,其实不然,每当我们读罢一篇掩卷之时,总有一种深深的惆怅和淡淡的衰愁萦回心头,久久挥之不去,而对每篇的回味又是各各不同的。

很多人把少男少女的相互爱慕之情叫"早恋",其实这是一个尴尬的字眼,因为它不科学.少男少女的爱慕之情应该叫初恋.初恋是无可非议的,初恋是人生第一朵绽开的鲜花,如初生的朝阳一样美好.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平心而论,谁没有过少年时初恋的美好回忆?

少男少女的初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少男少女的初恋是情的“萌生”,不是性爱的本身,它往往是单方面的、心理上的、感情上的爱恋,是纯洁的心理之恋。这心理之恋往往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具有不现实性和脆弱性。它像是一场有趣的游戏,给人留下的是亲切的甜蜜的回忆。

2.有人说,爱情不仅是对异性的肉体的追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是人类在精神上亲近的需要。而少男少女的初恋几乎完全是精神需要的追求。正如歌德所说的,道德纯洁的少男少女的初恋,“永远趋向崇高的目的”。

3.少男少女的初恋是以异性的自然吸引为基础而产生的最纯洁、最真挚的感情,它不含有任何杂念。这种爱是不自觉的,却是真诚的,感情色彩十分丰富,它不考虑各种各样社会因素,是两性之间最自然的爱恋。中学生(有少部分高年级小学生)对异性的恋又是比较朦胧的,受对异性的好奇心驱使。这种自然的爱恋的流露,过了少年期再也不会出现。所以,人们把少男少女的初恋又称为“一过性”的爱与恋。

从当前世界的一些地区来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男少女的营养状况普遍比五、六十年代好,因此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增长得比较快,性成熟的时间也提前了。

日本东京都养护教谕会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6年级女生初潮率占65%,而她们的母亲在6年级时只占7%。6年级女生与其母亲的年龄差是25年,说明在25年间猛增了58%。

在我国,1963年至1964年北京的调查表明:女生月经初潮平均为14.5岁;而最近成都市教育局中学政治思想教育研究小组对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大约从11岁到14岁,而12岁、13岁最多。男生出现第二性征的年龄大约从12岁到15岁、16岁,14岁为最多。都比60年代普遍提前一年至一年半。

现代家庭又比较注意智力投资,中小学生的知识视野普遍在扩大,大量的并非针对中小学生的刊物、言情小说及反映恋爱的电影、电视和爱情歌曲等在学生中公开而广泛地流行。当代世界的图书、刊物、广播、电影、电视相当普及,在这些小说、戏剧、诗歌、歌曲、美术作品、摄影照片、画片中,性刺激量在大大地增加,这些都对少男少女的性意识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初恋总是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绝不会离开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而出现“早恋”的。应该说,初恋是随着生理、心理发展的步伐,正点到达的。

有人把少男少女初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爱慕意识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异性的爱是悄悄地发生,悄悄地进行,是默默地爱,或称为“暗恋”。在这个阶段里,他们喜欢观察异性同学,愿意接触异性同学,但又由于害羞,总要回避异性同学。所以便把对异性的爱深深埋藏在心底,不轻易流露。甚至直到毕业分手也不向对方流露真情。

第二阶段是由爱慕意识发展到具有初恋行为的阶段。这阶段的特点是双方愿意或默许发展更加亲密的异性关系。如果说第一阶段具有“单相思”的味道,第二阶段就带有“心心相印”的意思。这时男女同学之间不再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关系了。

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中,已有人不满足于同性朋友的友谊了,开始渴望和追求得到异性朋友的友谊。

据美国1972年统计,男生初恋12岁以前已占17%,13岁平均占18%。女生初恋者12岁以前占7%,13岁占12%,15岁占21%。

据我国的调查,1400名中学生,交了恋爱朋友的有104人,其中男生有36名,女生有68名。在我国,情窦初开期基本上在十四五岁,这个时候正好是初中二、三年级。在11所学校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学时初恋的高峰,一个是在初二、初三,一个是在高三时期。初三这个高峰期要比高三的高峰期来得要猛些,蔓延得要快些。从另一调查中看到,初一时,初恋者占班级学生的4.43%,初二时占8.19%,初三时占12.99%,高一时占27.26%,高二时占13.38%,高三时占36.23%。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学生随年龄的增长初恋人数也在增加。因此,不管在“开放”还是“封闭”的国家,都不赞成学业尚未完成、经济尚未独立、身体发育还不够健全的少男少女谈恋爱。并且人们都在探讨如何解决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不赞成”中小学生谈恋爱的矛盾。

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家庭和学校、父母和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要求学生的家长和教师,对少男少女的初恋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寻求友谊是少男少女普遍性的心理特征,是由生理和心理发展而引发的一种既合“情”又合“理”的现象。因此,不能把少男少女稍有接触或接触频繁,就说他们在搞对象,更不能嘲之为乱搞和作风不正派。

心理学家认为,初恋是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他们说,一般在12岁到14岁学生开始步入青年期,这是学生性的成熟期。第二性征出现促使了学生的心理巨变,寻求友谊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在萌芽、在发展,应该说是可喜可贺之事。教师和家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对学生中出现的初恋意识和行为,家长和教师一要表示理解,不能用蔑视的口吻讲话。二要为学生保守心灵的“秘密”。学生的初恋不大怕教师知道,倒是怕家长知道。为了教育效果,不宜“扩散”。老师要为学生“保密”。如果需请家长配合教育,也只能正面地向家长介绍中小学生普遍的情况和问题。三要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千万不能针对某学生初恋问题进行班级讨论。四要尊重学生人格,不能厌弃和歧视有初恋意识和行为的学生,不能采取“孤立”政策对学生施加压力。“孤立”的结果会使学生更加感到心理上的“孤寂”,从而,需要寻求更多的慰藉,使初恋的双方结合更加紧密,原本不明朗的关系,可能明朗和公开化,并以一种十分顽强的方式抵抗着教师和家长所施加的压力。其结果是激起学生的逆返心理和强烈的对立情绪,不利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