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古音到北京音声调方面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中古音到北京音声调主要发生的变化如下:
1、音调数量减少
中古汉语中有八个声调,而北京话中只有四个声调。这是因为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一些声调合并或消失了。
2、高平声的变化
中古汉语的高平声在北京音中变为阴平声。如中古音的平声字“脂”在北京音中读作“zhī”。
3、阳平声的变化
中古汉语的阳平声在北京音中变为上声。如中古音的平声字“支”在北京音中读作“zhī”。
4、上声和去声的合并
中古汉语的上声和去声在北京音中合并为一种声调。如中古音的上声字“猪”和去声字“居”在北京音中都读作“jū”。
5、入声的变化
中古汉语的入声在北京音中变为轻声。如中古音的入声字“塞”在北京音中读作“sāi”。
北京声调的特点:
1、四声系统
北京音采用四声系统,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轻声。这四个声调分别用数字符号1、2、3、0表示。
2、平声的特点
平声是北京音中的第一声,音调平稳,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如“爸爸”、“妈妈”就是平声词。
3、上声的特点
上声是北京音中的第二声,音调由低到高升调。如“哥哥”、“姐姐”就是上声词。
4、去声的特点
去声是北京音中的第三声,音调由高到低降调。如“弟弟”、“妹妹”就是去声词。
5、轻声的特点
轻声是北京音中的第四声,轻声的发音非常轻微,几乎没有音调变化。如“的”、“个”等词中的“的”、“个”就是轻声。
6、声调变调
在连续的语流中,北京音中的声调会发生变调。如在一句话中,一个字的声调是平声,但其后的字是上声或去声,那么这个字的声调就会变成上声或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