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里的“夏蝉”,不仅是高洁的象征,甚至有“羽化登仙”之用,为何?
玉蝉
炎天暑月,耳边不时传来阵阵蝉鸣声,“蝉”这种独特的生物有多种叫法,如螓、蜩、螗、蟪蛄等等,还有一种十分有趣味性的说法:知了。“知了——知了——”知了会不会以为自己都知了,所以才一直歌唱着知了?
知了在成为成虫之前,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泥水之中土地之下,隐忍潜伏,短至三四年,长达十数年,直到脱壳化蝉,才能破壳而出重见天日,引吭高歌。但出土后蝉的生命十分短暂,活不过一个夏天。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古人称这种行为品行高洁,不食人间烟火,出淤泥而不染,有重生之意,故而十分推崇,成为古人追求新生、高洁的象征代表。蝉的寓意、地位和用处,也变得越来越赋予人文的深邃形象。
夏蝉
小小的蝉有大大的寓意
1、与佛道同路的重生与永生
由于蝉的生命周期中能羽化,古人认为其是一种周而复始、绵延不绝、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生物,汉朝以后,人们都用蝉的出土来象征人能重生,也代表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追求的无限执着。
古代随葬的重要器物“蝉形玉琀”,就是人们把玉蝉放入逝者口中以求庇佑,寓意着灵魂不灭,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同时,道教思想把蝉蜕看作是飞升登仙的门道,蝉就以灵物在道教著称。后佛道两教相互影响相互吸收,蝉这一灵物符合佛教静心的思想,同时“蝉”与“禅”同音,所以佛道造像也深受蝉的影响,如菩萨头冠上的蝉纹就是著名象征,为轮回之意。
菩萨蝉冠
2、与器具同行的神秘与圣洁
早在商周时期,起到一定装饰和美观作用的蝉纹就已经被铸刻在青铜器之上,如鼎、爵、、盘等等,以露水为食的蝉被人们尤其是上层贵族阶级赋予饮食清洁的意义。
蝉只以食露水为生,餐风饮露,与世无争,而且生活轨迹不易被人察觉,古人不知其如何生死,以致于人们把蝉神化,认为只有品行高洁的神仙才能这样生存,所以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神秘且圣洁的灵物。
玉在中国的丧葬习俗上也极具有无比神秘的宗教色彩,加之人们把玉的本身的一些自然特性与人的品德修养相结合,“玉蝉”这样代表君子清正高洁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蝉也常被古人用来自喻是具有仙根的表现,也是自己清高的表示。虞世南的《蝉》中:“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古代玉蝉
3、与生活同向的多重寓意
首先,蝉又名“知了”,寓以“知足常乐”的含义。《赋得蝉》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蝉,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志向高远,与众不同,不与世同污;自己当官时清正廉洁,是因为自己知道满足。
其次,古代学子多在胸口佩戴刻蝉的玉器,取陆龟蒙《引泉诗》中:“是时春三月,绕郭花蝉联。”中的“蝉联”与一下子就能做出惊人的成绩出人头地的“一鸣惊人”之意,寄予了莘莘学子期盼的高中上榜的说法。
再者,依中国古代阴阳学家和玄学家流传几千年的说法,蝉有先知先觉的先见之明,可以认识事理较早,知人所不知,觉人所不觉。然后,“蝉”与“缠”同音,往往是爱人之间的信物,寓为情谊缠绵长久、永永远远。还有,蝉“鸣”谐音于“名”,在腰间佩饰蝉意为腰缠万贯,名声远扬,名利双收;蝉伏卧于绿叶上,名为“金枝玉叶”。
清代腰间配饰
听,蝉在歌唱着自己的地位
1、蝉和玉器相结合的审美文化
蝉的形象文化盛行于古代,是古人都熟悉了解的昆虫之一,尤其是在一些玉石器皿上。蝉在古代经常以一种最为普遍最为悠久的昆虫形象出现在古人的玉雕中,尤其是玉蝉作为古代常见的玉石雕刻题材在古代玉文化中的地位备受尊崇。
蝉是古人认为的推崇物,是圣洁之物,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对蝉有着别样的情怀,经常吟诗作画用以自喻。因此,将蝉与玉放在一起再合适不过了。据考证,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蝉形的玉器。
红山文化玉蝉
商朝的青铜器上镌刻着蝉幼虫的形象。汉前的玉蝉大多采用玉质细腻、色彩洁净白皙无瑕疵的青玉、碧玉琢磨,对雕工讲究极深,力求匀称清晰的轮廓、简单粗犷的线条与优美精细的描绘,多用古典朴实的造型,纹饰简单干净、简洁流畅,入手圆滑易把玩。
明清后的雕刻玉蝉讲究记实和玉的完美品相、醇厚包浆,但也会在蝉身周围加上回纹、勾云纹等多种吉祥纹样,在不同器物上的蝉纹所蕴含的某些寓意和审美意境也不尽相同,所以蝉纹具有很强的审美性、观赏性与装饰性。
明清玉蝉
古代的劳动匠人们将高硬度高质量的玉石从头到尾精心雕刻出轻薄的蝉翼、细小的蝉足,蝉的样子也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细致逼真地呈现在大家眼前,再辅以精美绝伦的雕花纹饰,彷佛这蝉马上就要活过来似的。
古代的玉蝉形象的变化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直至汉代,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来到了重要的转折时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以玉比德”的影响,玉器在汉朝产生了经典的“玉德学说”,玉蝉在其中较为突出,足以体现玉蝉文化影响力的广泛深远。
2、口衔玉蝉便可羽化登仙
蝉是纯洁、身份、通灵的地位的象征。商朝的青铜器上就有了蝉的形象,自周代后期直至汉代的丧葬习俗中,都有在逝者口中含蝉的文化风俗。玉蝉距今的历史已约有七八千年,流传至今,弥足珍贵。
青铜器蝉纹
古代用于丧葬的含蝉的玉蝉的一种,古代人们认为蝉能羽化不死,人去世就好像蝉化茧为蛹,来年就能重新活过来,是古人视死如生的心态的反映,企盼自己或者亲朋能如同蝉一样蜕化再生,转世轮回后依旧为世间上等生物——人。所以含蝉一般体积小巧,刀刻纹饰简单,没有穿眼,在死者口中含蝉用于压舌的随葬品。
再者,蝉纯洁、通灵,在逝者口中含蝉可以使他不受邪魔侵扰,永保身体不腐,灵魂不朽。《说文解字》中:“蜕,蛇蝉所解皮也。”蝉形的玉唅,是古人借助蝉的生理特性来赋予其特定的意义,希望人能在死后,脱胎换骨,清白于世,羽化飞升。
从人的精神层面上来说,古人用蝉的一生来比喻自然界人类生命的代代相传,这是人死后留下的一种精神寄托,富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汉代含蝉
3、诗书赞歌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蝉作为重生与永生的代表,可以说,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求从未变过,《庄子·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不知春秋。”《荀子》中:“饮而不食者,蝉也。”《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古人知道蝉的一生短暂,就会充实自己生命里的每一刻;古人了解蝉的清高自洁,就会把其作为自己的品格追求;古人悲哀蝉的一夏光阴,就会慨叹世事无常,发出对生命的质问。蝉,在古代中国的诗歌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逍遥游
古代的蝉可不是用来吃的
1、玉蝉的三种用途
玉蝉既是生人的配饰,也是死者的葬玉。古代玉蝉的用途一般分为三种,除了用于丧葬的含蝉,还有佩饰蝉和冠蝉。佩饰蝉,顶端有对穿眼可佩戴于身上以作装饰或用于辟邪,有利于为家族增添财运福寿。
冠蝉,是帽饰的一种,修缀于帽子之上,作为主人身份的象征,既能彰显地位,又能显示清高。君子冠蝉是把自己与玉石的品质相较量,豪门贵族冠蝉则是身份、权势与地位的象征。历史悠久的蝉配饰,不仅出现于人们的衣着上,还存在于香囊、丝织物、玉器之上,不仅是美好的代表,也是文化传承与丰富的发展历程。
冠蝉
2、带有蝉的礼器愈发高贵
礼制在现代人看来是有些古板,但在古代却是人人都要遵守的行为准则。礼器也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古人将蝉铸刻在青铜器、玉器之上,或直接琢磨雕刻成蝉形器物,把自己对蝉的喜爱和对蝉意的理解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在各种器物上,有明显自然沁色的玉蝉更是一种高贵的礼器被载入史册。
蝉纹礼器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以蝉的蜕化来比喻人的重生的思想早已不复存在,但人们赋予蝉的品行其中衍化出的文人气节,在诗词歌赋中集中于精华流传至今。
从礼器到配饰,从丧葬文化到玉文化,蝉一直都处于重生、复活、神秘、圣洁、清高的品格风骨,这种内在的精神价值体系、图腾象征、品德代表已经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骨血之中。于是,蝉成为至今为止人们仍不可或缺的吉祥之物,深受古人甚至现代人的青睐,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