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有哪些特产和旅游景点?
以上是中国三大保护文物!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和长江以北的聊城独树一帜。尤其是老城区,湖水环绕,聊城现在发展的很好。可以去东昌湖转转。东昌湖约4.5平方公里,比大明湖大5倍,东昌湖与古运河相连。形成江湖联系,可以去水城明珠剧场。在东昌湖的西南侧。此外,还有东亚的曹植陵、阳谷的景阳冈、狮子楼等。临清古运河沿线好像有个国家级的,具体名字忘了。特产:大枣
1.阳谷、茌平等县的传统土特产,又名熏枣、焦枣。它是由熟鲜枣经水煮、窑熏、冷却精制而成。只有窑熏的1流程才会重复三次,持续六天,而且是“窑三次水六次”之后才能做。枣子做出来后,颜色深紫亮,花纹细密,有一种特殊的甜味。《旧县志》记载:“黟县是枣产区。用鲜枣和火熏,操作很精细,出口南方各省,每年上万袋,利润很大。”产品不仅供应本地,还畅销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雕刻葫芦
雕葫芦:又名葫芦。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清末民初蓬勃发展。当时聊城养虎杖的风气很盛,虎杖葫芦销量很大。种植、生产和销售葫芦的村庄大多集中在聊城城关、闫寺镇和凉水镇。雕刻的葫芦设计精美,刀工流畅。虽然贵,但是供不应求。1978以来,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葫芦切割组合成各种形状,变平雕为通雕,使图案立体化,创造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新产品,成为馈赠佳品。
聊城毛笔
聊城毛笔:聊城毛笔制造业历史悠久,明朝中期就有1000多名制笔人。清代第一秀才傅以渐,进京赶考,即选聊城一等毛笔。康熙帝曾用聊城毛笔写诗,并为广岳楼题写“申光钟”的匾额,可见聊城毛笔在当时的名气。聊城产的刷子有200多种,大小不一。按规格,有最大长度的“抢笔”,可以写3尺字;还有小头笔,可以写豆形小字。根据原料的不同,又可分为“羊毛”、“狼毛”、“加倍双双刷”、“七紫三羊”等。聊城毛笔,除了少数纯羊毛笔,基本都是用三国时期的“魏生法”制作,72道工序后完成。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刚柔结合,吸墨性强,经久耐用。具有工笔“尖、齐、圆、健”的独特美德,是书画佳品。1955年被评为全省同类第一。不仅畅销国内,还通过青岛、上海、广州等港口5次销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书法家舒潼、杨选庭用聊城毛笔写下了许多佳作。5.老豆腐
高唐名吃,又名豆腐脑。制作精细,配料独特,风味独特。其特点是:豆腐白亮,嫩而不松,卤水清而不淡,油而不腻;食物的香气扑鼻,肉而不腥,辣而不呛。老豆腐是用精选的优质大豆制成的。将黄豆去皮碾碎,浸泡在阳光暴晒的储存水中(净化过的黄河水最好),待其饱满后用石磨磨成浆状。发泡后包装(滤渣),入锅煮沸制成豆汁,冷却后放入桶或大桶中,加入石膏,密封20分钟制成豆腐,加入卤、油等配料即可食用。喜欢吃辣的可以加炒红辣椒。还有老王寨的驴肉、武大郎烧饼、支豆腐、八批果、聊城瓜塔(尤其是沙镇瓜塔)、东阿阿胶、冠县鸭梨、临清狮子猫、高唐瓜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