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的来历和意义

复活节的来源

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被钉上十字架,3天后死而复活的基督教节日。它是基督教与古代所谓异教风俗的结合物。据说复活节Easter一词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神话中黎明女神的名字Eostre。

它的愿意是指冬日逝去后,春天(spring)的太阳从东方(east)升起,把新生命带回。由于该词喻意新生,于是被基督教教徒借用过来表示生命、光明、欢乐的恩赐者耶稣再次回到人间。

节日意义

复活主日,如以上所述,原无专用弥撤、因为前夕守夜礼通常延伸到主日清晨。礼参加此主日日间的弥撤。这可视为对耶稣复活的延续庆祝。为考虑来参与弥撒的教友中,有不少未曾参加复活前夕的礼仪。

因此,讲道时要提及前夕守夜礼的重要性,尤其对置於祭台旁的复活蜡烛加以解释,使教友了解逾越奥迹的各个幅度,以及其统一性。弥撒经文所表达的是教会对耶稣之复活所洋溢出的惊叹与喜悦之情。

进堂咏首先宣报耶稣复活的喜讯:「主真的复活了,阿里路亚」今天主祭诵念的集祷经、献礼经、领圣体后经、颂谢词等均强调逾越奥迹与我们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