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换却后庭花,箫鼓番成羯鼓挝."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隋唐演义》,完整的一句诗为:
凯歌换却后庭花,箫鼓番成羯鼓挝。
王气六朝今日歇,却怜竟作井中蛙!
是陈后主跳入井中后的一首旁白诗。
前2句解释为:
“凯歌”为凯旋之歌,就是战斗胜利后为庆祝所唱的歌,现在经常说的是高奏凯歌;
换却“”就是换成
“后庭花”指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后来暗喻陈后主只知享乐,不理朝政。现常指亡国之音,首先《隋唐演义》作者是清朝人,经过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渲染,到清朝时,“后庭花”就等同于亡国之音。
“箫鼓”就是箫与鼓,用来演奏的,也指乐奏,是陈朝比较常用的演奏乐器;
“番成”就是换成;
“羯鼓”相传是来自羯族的乐鼓,北朝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的北方,隋朝源自于北周,所以在隋朝也较流行,后来在唐朝开元和天宝年间达到流行顶峰,唐玄宗据说也擅长羯鼓;
“挝”就是敲打;
“凯歌换却后庭花”就是说本来应该高奏凯歌结果却是奏响了亡国之音;
“箫鼓番成羯鼓挝”就是说以前演奏都是用箫鼓,(隋朝统一以后,必定推广羯鼓)以后演奏要换成用羯鼓来敲打了;
两句话意思都是说南陈亡国;
加上后面两句,南京曾经做过了六朝首都,现在王气消散,再无皇帝了,而陈后主作为南京最后的皇帝,却像个井中青蛙一样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