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江洋的《浴》

江洋的《洗澡》,我看过一本电子书,* * *有484页。全书由三部分组成:《采飞与飞》、《像土匪洗衣服》、《沧浪之水》。为了更好地理解书的主旨,我先去百度了一下介绍,然后仔细看了一下书的序言,才知道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的第一次思想改造——当时一般叫‘三害’,也叫‘脱裤子切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看不惯‘脱裤子’这种说法,就改名为‘洗澡’,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洗脑’。"

在我看来,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是第一部《采地龙与采菲人》和第二部《像土匪洗衣服》,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的生活背景。第二部是第三部《沧浪河水清》,主要写“洗澡”。

对我来说,第一部分就像一个平静的湖,淡淡的,不荡漾,不痛苦,甚至不无聊。但这部分占了全书的大部分,在全书484页中占了355页。在阅读这355页的过程中,我经常感到困惑。好像这和洗澡没什么关系。作者花这么多篇幅是不是有点不合适?“文学研究会”写知识分子琐碎的日常生活有多大价值?人们在读文学作品、看影视作品的时候,总会喜欢其中的一两部,或者认同他们的生活态度,或者认同他们的价值观。读第一部的时候,一开始我以为徐彦成和姚蜜会是吸引我的两个人。徐彦成性格很好,毕业于国内某著名大学,有真才实学,曾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与英美学者合作出书,角逐名利场,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似乎是一个充满知识分子气质的人。另一方面,姚蜜安静而温和,自我成熟,谨慎而坚定,是一个静水深沉的人。但是当他和她见面交往的时候,他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在互相写信的过程中,他说:“可是,顾问先生,你就像天上的天使,只有一个脑袋,一对翅膀。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一颗凡人的心。如果你想让我放弃‘她’——或者‘她’看不起我,那会撕去我一半的心,让我终身残疾。”还有她的那句“我会是你的芳芳。”让我不寒而栗。一个是已婚男人,一个知道对方是已婚男人却有“不顾一切”的意思。两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男女活着。幸好最后他们能“不再客气”,否则,人家会大吃一惊的。显然,徐燕成作为丈夫,不够勤勉,不够称职。作为父亲,他对孩子几乎漠不关心,他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他似乎一直只关心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不得不说是个自私的伪君子。相比之下,杜敢爱敢恨,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了家庭的完整可以承受,有顾全大局的魅力。而罗侯是个勇敢的人,见多识广,人缘很好,默默守护着自己喜欢的人,努力帮助。是一个善良、正直、勇敢的人,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第二部足以吸引我,引人入胜。在这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从建国初期到“三反”运动这段时间跨度内,众多知识分子的个人境遇和思想变化,展现了一系列俘获人心的“洗澡”。

“三反”运动作为一场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本来应该是一场积极向上的思想运动。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地位高的校长、院长之类的,洗‘大锅饭’,洗地位低的‘小锅饭’,洗不太大也不太小的‘中锅饭”。全会是最大的‘大盆’。人多意味着水多,意味着浴缸大。一般一个教授只需要洗个‘小澡’,这又是一个搞笑又荒诞的运动。无论是杜和丁的一次“洗澡”,还是和朱的多次“洗澡”,都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异化的“三害”。在这里,个人隐私和个人正当需求都是有罪的。无论如何,你都要认真检讨自己,反省自己,甚至“无中生有”。不管错不错,关键是“不要护着自己,要把错的像仇人一样挑出来,狠狠地骂。骂得越凶越好。“挑自己的毛病是‘老实’,凶是‘深刻’。”这样的“三害”无疑给知识分子带来了一场身心的折磨,实在是太过分了。

看小说,明白有这么一段历史,以史为鉴。我想这才是这部小说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