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没有放弃的原因
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没有放弃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在宋濂心中,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其他的他都不在意。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濂以学为乐,因此学习中的苦自然就算不上什么了。
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