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国会大厦攻防战有多残酷呢?
1945年4月16日,苏军三个方面军的250万大军在奥德河西岸400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兵锋直指德国首都柏林。经过18个昼夜的激战,苏维埃的红色巨锤将第三帝国的心脏砸得粉碎。在柏林战役中,苏军经历了地狱般的残酷巷战,为夺取一座座象征纳粹至高权力的建筑物付出了高昂代价,在这些目标中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国会大厦尤其受到重视,包括朱可夫元帅在内的苏军前线将领们希望在5月1日之前夺取国会大厦,作为国际劳动节的特别献礼,围绕国会大厦的殊死战斗就是整个柏林巷战的缩影。
进攻柏林城前苏军听取作战计划
柏林要塞核心
德国国会大厦位于柏林市中心蒂尔加滕区北部,始建于1884年,由建筑师保罗·瓦洛特设计,于1894年建成,融合了古典式、巴洛克式、哥特式、文艺复兴等多种建筑风格,是柏林的著名地标之一,在1894年至1933年间一直是德意志帝国议会和魏玛***和国议会所在地,因此被视为德国政治权力的中心,也被苏军看作纳粹政权的象征。不过,在纳粹党人眼中,国会大厦代表着他们所痛恨的民主制度,在1933年的“国会纵火案”发生后,这座建筑物就被废弃,一直没有修复。
1900年时的国会大厦,前方是绿树掩映的国王广场,在广场中央耸立着胜利纪念柱。第二张照片是苏军攻克柏林后在柏林地标建筑胜利纪念柱前合影。
1945年春季,柏林被宣布为要塞,城区划分为8个防区,市中心的政府区设为Z区,由出身警卫旗队的党卫军老兵威廉·蒙克准将指挥的党卫军部队防守,他们直接听命于希特勒本人,不受柏林城防司令节制,而国会大厦是Z区北部的防御要点。
从进攻的角度看,国会大厦绝不是一个易于攻克的目标。在蒂尔加滕区北面,流经柏林城区的施普雷河呈U形转弯,形成一个向北的“半岛”,国会大厦位于半岛根部东侧,坐东朝西,背靠河岸,其南面不远处就是勃兰登堡门,西面隔着400米宽的国王广场与克罗尔歌剧院相对,国王广场北面是包括瑞士大使馆在内的外交官公寓区,西北面是被称为“希姆莱宫”的内政部大楼,上述建筑群形成了国会大厦的外围屏障,有2座桥梁将半岛与施普雷河北岸城区连通,分别是西北面的毛奇桥和东北面的皇太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