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不一定要排斥温柔。
都说莫言的书真好。难怪余华看完忍不住破口大骂。我准备考虑从纸质书开始。
第一,精彩评论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西边的太阳很亮,眼泪让我看到了七种颜色。”
点开这句话,有这样的评论:“你试过吗?嗯,这个可以说很详细了。睫毛上的彩虹很华丽。似乎温暖的阳光在试图安慰一个哭泣的孩子。”
在这个评论之后,有五个帖子,内容如下(帖子的昵称用数字序号代替):
1.在阳光下,你可以看到你的头发是彩色的。
2.眼泪充当棱镜。
3.(3回复2)科学一点一点带走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好。
(2回复3)去掉神秘感,但美依旧美。
4.(4回复2)从探月中了解到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后,我不再有那种味道,读月亮的诗也没有感觉。
5.(5回复4)科学不必扼杀浪漫,智慧不必敌视童话,理性不必排斥温柔。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去百度看到余华评论《生死疲劳》时骂人的内容。看了一篇关于该书再版发布会的文章,莫言邀请好友余华和西川出席。然后从文章中摘录几段,分享给大家。
第二,新闻发布会的趣闻
1.莫言和余华是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的同学兼室友。莫言回忆说,合租一个房间的时候,他在写《酒国》,余华在写他的处女作《在细雨中呼喊》。他们之间只有一个柜子,“可以听到笔尖摩擦稿纸的沙沙声”,“甚至可以听到彼此的喘息声”。柜子中间有个裂缝,我写累了。当我向后靠的时候,我的目光相遇了。“然后灵感突然消失了,他写不下去了,我也写不下去了。”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莫言挂了一个挂历堵住这个缝。这是“圆满完成各自小说”的必由之路。
2.余华说,“我觉得如果要用中国文学中的一本书来解释《活着》写的是什么,最好用《生死疲劳》。反之亦然。如果要解释生死疲劳是怎么回事,那就是活着。”
3.谈到自己的创作过程,莫也很激动。他多次提到自己“极度兴奋”,“一边写一边发抖抖腿”,这个构思了43年的故事,43天就完成了。难怪连余华都说,“小说家要进入一种疯狂、癫狂的状态,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莫言最让人羡慕的就是他容易进入,而且他进入的速度非常快。”
4.西川对莫言语言的评价是莎士比亚和李白的结合,是“完全创造性的”,“足以让干涸的河流奔流成亚马逊”。探索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莫言谈到了自己的童年。莫言五年级因为话太多辍学,过早进入成人世界。脱离群体的莫言一头扎进大自然,于是开始和牛羊交朋友,和猪狗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