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尔吉·农花束的思考
作者在第一人称和日记式报道中高超的叙事风格,让人隐约感到一种强烈的带入感,对思考极其恐惧。其实查理·戈登是一个有思想的阿尔吉·农,也是现实中你我他的倒影。查理·戈登经历的一切不都是正常人不得不经历的命运吗?从稚嫩的婴儿到成年的巅峰,再到老人的全面衰落与死亡,我们都会经历从懵懂到巅峰再到衰落的生命周期。
个人觉得和活着很像。这是一个悲惨的世界。无论我们如何挣扎,如何努力与命运抗争,最后都毫无意义。我们逃脱不了生活的诅咒,都会被时间打败。这不是我们的选择。多可悲啊!也许活着没有意义...
有时候我很后悔看这种书,因为越看越清晰,越难得到快乐。总有一种无力感从心底蔓延,紧紧扼住喉咙。对于这种无力感,我非常抵触,也极其不愿意接受。现在有点不敢打开《平凡的世界》,害怕再次从中读出这种无力感。
这本书被列为人文关怀的经典典范。既然是读后感,我就试着从亲情、爱情、友情、感恩、奋斗这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
情感纽带
在查理逐渐恢复的记忆中,我们看到的是他痛苦的家庭记忆。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没有这段记忆。想起了一句话:“人之所以常常痛苦,是因为记性好。”也印证了巴尔扎克说过的一句话:“人类的悲剧在于,没有一丝快乐不是来自于无知。”
我们看到的是查理母亲的死和父亲对金钱的重视这种悲伤和恶心的行为。然而,我们想过吗?另一方面,她的母亲为了面子,无论花多少钱,始终坚持要治好查理的病,而他的父亲却理性地面对现实,接受了,始终不同意把查理送到智障儿童学校。他们站在问题的两个角度,一个是尽力解决问题,一个是接受和适应问题。就像一个得了绝症的老人,家人分成两派,不停的吵架。一方要求,不管花多少钱,都要尽最大努力治愈,一天一天继续。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应该尽量不做无谓的挣扎,接受现实,让他平静地离开...我们中有多少人能以“是非”来分辨真相?我们不能。查理的父母一直吵到分道扬镳也就不难理解了。虽然查理的妈妈后来变得更“现实”,救了女儿,牺牲了儿子,但我想只有她能理解和体会这种痛苦的无助和煎熬,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我们真的很难用“道德”来衡量父母做了什么。
这种选择是超越人性和道德范畴的残酷现实。没有什么是错的,但没有什么是对的。
至于查理的妹妹,我更愿意相信她对哥哥的轻视和残忍是因为她童年的自我,单纯的自私和自我保护,这也是每个孩子正常心理的正常体现。如果一个人天生高贵,自我牺牲,那我们还需要教育什么?我们修身养性是为了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来促进良好的人格?所有天生的无私,只有弱智查理才能拥有。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我们要不断地修炼和净化自己的内心,才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找到快乐的源泉。
同时,我也愿意相信,长大后,姐姐对哥哥的惋惜、舍不得、依赖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因为,如果是这样,他和哥哥短暂的交流,应该不是回忆过去,而是展望未来。毕竟血浓于水。人性的恶和人性的善都能被激发出来。刺激恶的方法很多,好的不多。其中之一叫做宽恕。
面对过去和现在的亲人,查理选择了原谅,他理应得到善意的回报和真情的表达。
爱
不知道哪本心理学书上提到:“爱情是人际吸引的最强形式,是身心达到一定成熟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浪漫的高级情感。”
显然,面对这种高级情感,智商处于巅峰的查理也是无所适从,甚至被他心疼折磨!这充分说明,爱情这种最神秘的情感模式,与智商无关。
一个人可以成为任何领域的大师,但没有人可以成为爱情领域的大师。情欲和爱情最基本的区别是,前者是弱智的人和动物所拥有的本能,而爱情是一种神圣、高尚、持久的高级情感。
作为一只聪明的老鼠,阿布吉特·农在遇到母老鼠米妮时也表现出了动物的本能。弱智的查理小时候看到裸体女人会有生理反应。当他是一个大男孩时,聪明的查理寻找它。在回归智障后,查理依然乐于偷看女人洗澡。
作者通过查理与身边两个女人的关系,生动地表达了“爱”与“情”的区别。查理和邻家女孩费伊是热情的,所以他们自然、热情、放松、随心所欲。然而,它来的快,去的也快。费伊在看到查理逐渐“变傻”后决定离开并逃跑,这种行为太过粗暴,但也正是因为他们。追求热烈爱情的人,追求的往往是一种感觉,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人。更何况,很难说高智商的查理和智障的查理真的是一个人。邻家女孩Fay从一开始就是真的,接近查理是真的没有目的,离开查理也是真的坚决。面对这种情况,查理没有难过,反而轻松了,这再次说明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取悦对方的激情之上的。
查理和女教授爱丽丝是更亲密的爱。他们有多重关系,比如医生和病人,导师,朋友和爱人。他们互相吸引却又害羞,确定又朦胧,同时又有激情。虽然查理因为心理问题退缩了,但他也答应了。查理最终拒绝了女教授的好意。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他们之间的这种情感叫做“爱”和“真实”。
但这就是“爱”,我们很难确定“快乐的爱”和“悲伤的爱”,哪个更让人着迷?也许是后者,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一定要让爱情结局悲惨的艺术作品往往更经典,更感人,更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让人理解“爱”的真谛。
爱丽丝再次来到门口,但我说走开。我不想见到你。她开始哭,我也跟着哭,但是我不让她进来,因为我不想让她对我笑。我告诉她,我已经不喜欢她了,现在也不想自作聪明了。这不是真的。我还爱她,想变聪明,但我不得不这么说,让她离开。穆尼夫人告诉我,爱丽丝带来了更多的钱来照顾我和付房租。我不想要。我得找份工作。
我走进教室,坐在教室后面我的旧座位上。她看到我,表情很奇怪,问:查理,你去哪儿了?所以我说,哈罗简小姐,我今天已经准备好上课了,但是我把我们要用的书弄丢了。她开始哭,跑出了教室。大家都转头看我,我发现很多人都不是我以前的同学。然后我突然想起了一些关于惯用手和我变聪明的事情。所以我说,天啊,我这次真的把查理·戈登拼起来了。我在她回到教室之前离开了。
友谊
曾经傻傻的查理,一直以为这些戏弄他的人是他的朋友,乐此不疲,因为他不太明白尊严、羞耻、平等、互助这些词的真正含义和必要性,但他在面包店的所谓“朋友”,却把查理当成了“找乐子”的工具,这是一种表象。其实这些人都是有严重自卑心理的人,工作也不入流。他们拿查理当敲门砖,安抚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查理变得“聪明”后,这些老家伙们不仅不失望,不嫉妒,反而讨厌,完全不能接受。他们曾经的垫脚石被砸在头上,高高在上,这是这些可悲的人无法接受的。他们最后一点可怜的自尊被撕得粉碎。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我们自己有过同样的,甚至是微弱的,短暂的感觉吗?我们在祝福和祝贺别人的时候,有没有一点嫉妒,一点不真诚,一点自卑?
其实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当查理从智障中恢复过来,当后来的店员欺负他的时候,欺负她的、把他赶走的“家伙们”义正言辞、义愤填膺地站出来,把他当成自己的兄弟保护他,站在他面前。这一刻,我知道查理得到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不管他是傻是聪明。他们从信任智力较低的人转变为追求较高的自我素质,这是从弱思维到强思维的转变。我相信他们对待查理的方式会让他们比以前更快乐,更幸福,更有存在感。
后来,金皮把他那只坏脚拖过来说:查理,如果有人惹你生气或者想占你便宜,就告诉我或者乔或者弗兰克,我们会收拾他的。我们希望你记住你在这里有朋友。我说谢谢你,金皮。这让我感觉很棒。
心怀感激
阿尔吉侬是一只白老鼠。实验之所以能在人类查理身上实践,是因为小白鼠作为先驱成功了。他们已经成为同舟共济的战友,他们有着相同的理念——实验。
显然,当智商超高的查理面对这样的侮辱时,他无法接受。他有对人类尊严的基本需求。至少,他希望周边地区和媒体把他当成一个“人”,而不是科技突破的实验品或支撑材料。这其实就是医学上经常提到的“人伦”问题。医学和科技的突破,本来就是为了大众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考证来分析论证,这是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但涉及到具体的生物,老鼠一般人都能接受,但涉及到猫、狗、猴,就出现了有争议的“人道主义”声音,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一步——涉及到人,就出现了很多大的“人伦”问题。不管这个人是无药可救的病人,还是马上被判死刑的犯人,在个体之间进行不可预知的生物实验,不仅违背人性,也是违法的。即使他成功了,也会出现主角进退两难,看起来像个人的尴尬局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他确实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的实验,但个人来说,他自然是一个人,无论是前还是后。然而,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尖锐的矛盾。人怎么可能是实验品?
难怪查理不忍心说出下面的话:“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我说,“不仅是关于查理·戈登,还有关于人和人生,我发现没有人真正关心查理·戈登,不管他是个白痴还是个天才。”“想象一切,但就是不把我当人看。你一再声称我在实验前什么都不是,我知道为什么。因为如果我什么都不是,你可以成为我的上帝和主人。你一直恨我,但信不信由你,我真的很感激。但是,虽然你为我做的很精彩,但是你没有权利把我当实验动物。我现在是一个独立的人,但查理在走进实验室之前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你看起来很惊讶!是的,突然我们发现我一直都是一个人,甚至以前也是,这是对你信念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你认为智商100以下的人不值得被当人看。尼姆教授,我相信当你看着我的时候,你的良心会感到不安的。”
在上面的对话中,还有一个关于“感恩”的问题。我们常说,每个人都应该永远心存感激。但是,这个不能反过来说,就是你身边的人要一直对自己心存感激。前者是美好的品质,后者是造成他们负面情绪的导火索,因为人们常常会苦恼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物质还可以。其实很多关系就是这么断的。在小说中,教授希望得到查理的感激,而不是抱怨。然而,查理觉得自己获得了高智商,却失去了人格、快乐、尊严等。,就像一对夫妇给了一个孩子生命,却在他生前不断折磨他。这种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拥有那颗“感恩的心”?
我们总是心存感激,但是不要对别人要求那么多,这样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最后,在陷入“打回原形”的绝望之后,高智商的查理找到了一种有意义的生存方式——那就是用所剩无几的时间为世界、公众和人类文明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分析论证自己的实验结果,把自己先进的智慧和宝贵的时间奉献给一件永恒而有意义的事情。这一刻,查理的精神和等级都得到了提升。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任何阶层都受到尊重和钦佩。
做到了这一点的查理,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但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以前智障的查理是清洁工,现在智障的查理是为世界科技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清洁工。与此相比,这期间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得失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查理最后告诉尼姆,要教他在别人嘲笑他的时候不要那么暴躁,这样他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让别人对你微笑,你会发现拥有朋友比尖叫更容易。在我想去的地方,我会有很多朋友。还有:如果有机会,请在后院阿尔吉农的坟前放些花。"
我不知道,如果查理“走”在他的好伙伴阿尔吉·农面前,阿尔吉·农会记得,甚至会给查理献上一束花,但他肯定不会做出和查理一样的决定——用自己宝贵的有限时间为他的伙伴和未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努力
虽然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我更愿意接受不断突破自我,寻求进步,奋斗的查理。
查理说,我害怕。不怕生,也不怕死,也不怕虚无,只怕虚度一生,仿佛我从未存在过。
但是我不会放弃...不管他们怎么想。不管有多无聊多孤独,我都会保留他们给我的一切,为这个世界,为我,也为很多像你一样的人,做一些伟大的事情。
我就要有所突破了。我能感觉到。大家都觉得我的工作节奏和自杀差不多,但他们不明白的是,我正处于清醒的奇妙巅峰,这是我从未有过的体验。各种想法像烟花一样在脑海中迸发,没有什么比找到问题的答案更美妙的了。这种沸腾的能量,足以充盈万物的活力,不会因为什么而被剥夺。
范外
整个故事也很符合荀少称赞的《平凡之路》这首歌。就像歌里说的“我曾经越过山海,我也越过了人海。我曾经拥有的一切,一眨眼就烟消云散了。我曾经毁了一切,只想永远离开。我曾经陷入无边的黑暗中挣扎。我很失望,失去了所有的方向,直到我看到普通…”
在故事中,查理找到了他的母亲罗斯。他的妹妹诺玛看到查理时,激动地趴在查理的肩膀上哭,抱怨这些年和妈妈一起生活不容易。查理安慰道:“别哭,过了桥就过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温雅的教条“当你过桥时,你就会穿过它”……我以前一直认为这种想法是非常消极的。谁能保证你过桥的时候一定会过桥?
查理写道:“我读过一本关于一个自以为是骑士的人的书。他骑着一匹老马,和朋友们一起出去了。但无论他做什么,最后总是被打败受伤,就像他把风车当龙一样。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本很蠢的书,因为只要他不是疯子,他绝对不会把风车当成龙,世界上也没有巫师和魔法城堡。然后,我记得书里还有别的意思……”这种感觉就像我看露露的《失去的时间之海》一样。“有些故事没有明说,只是模糊暗示。但我不知道它是什么。这让我很生气,因为我觉得我之前就知道了。但我每天继续阅读和学习新的东西,我知道这对我有帮助。”
正如本书扉页引用的柏拉图《理想国》所说:有些有常识的人会记得,眼睛的困惑有两种,它们也来自两种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脱离了光,不管是人体的眼睛还是灵魂的眼睛。记得这件事的人,看到别人迷茫无力的眼神,不会随意嘲笑,会先问这个人的灵魂是不是刚从更光明的生活中走出来,因为不适应黑暗而看不到周围;或者他只是从黑暗走入光明,被太多的光弄得眼花缭乱。他会认为一个人的处境和心情是幸福的,会对另一个人感到怜悯。或者,他可能想嘲笑从幽冥走向光明的灵魂,但这比嘲笑从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