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土星环是怎样的硬核科幻?为什么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
中国科幻盛宴
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
颁奖典礼在网上举行。
上届银河奖最佳小说空缺后,科幻作家谢云宁的小说《穿越土星环》不负众望,摘得桂冠。消息传来,国内再次掀起科幻小说阅读热潮,没有读过这部获奖作品的读者也充满了好奇。
这部作品“以现实的视角贴近想象的边界,以丰富扎实的科技理论和天文知识充实故事,反思生命的意义,探询宇宙的生命形态,更重要的是帮助创作者超越自我。”
《穿越土星环》讲了一个故事:花花公子有一个疯狂的星际梦,他想追逐一颗彗星。没想到,他的飞船出了事故,他被弹射出舱,漫无目的地在土星环中漂流。生活中的意外接踵而至,他成了被人类遗忘的人类小行星,没有人帮助他,生活物资也快用完了。
没想到,在土星探测器主控制器A.I. Doris的帮助下,这条注定要灭亡的路以极低的概率逐渐活了下来。为了获得一线生机,卢逐渐离开土卫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基因片段,制造新的鱼苗,在海洋广阔的土卫二上养鱼,勉强存活。与此同时,多丽丝和航天公司正在制定营救计划。路已经被冷落很久了,已经接近生存极限了。他只能等待救援船的到来。
为什么穿越土星环获得了中国科幻最高奖?作为一名电子工程师,谢云宁是如何一步步踏上科幻写作之路的?
在新书的序言中,作者这样告诉自己:“这是一部以古典风格的太空探索为主题的小说,也是我一直想尝试的那种科幻小说。毕竟,正是这种科幻,在很多年前吸引我进入科幻的广阔世界,并在那里停留了很久。今天,我仍然记得那种纯粹的兴奋。在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中,人类星舰穿越遥远的光年,抵达一颗陌生的星球,在一片未知而充满敌意的土地上展开了一系列的冒险。这类星球有着与地球不同的引力,奇形怪状的地质奇观,奇形怪状的外星怪物,有意识的海洋,时空漩涡的迷宫,不同形态的外星智慧种族。这个神奇的星球,就像是科幻小说作者以卓越的想象力构建的科学与思想的试验场,让我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该书的出版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哑蝉说:“《穿越土星环》是一部既硬核又极其浪漫的小说。遥远的星际梦以一种非常意外的方式完成,主人公也完成了一次艰巨的蜕变。
据出版商介绍,在谈到写这本书的初衷时,谢云宁说:“穿越土星环的灵感来自于我在2015无意中听到的一则消息,土星探测器卡西尼号最后一次飞越土卫二北极。北极喷泉中有丰富的矿物质,可能孕育生命,这引发了我写作穿越土星环的想法。
关于科幻创作,作者介绍,因为对科幻题材的热爱,他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大量的科幻文学作品,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尝试科幻文学写作,但真正的科幻创作是在他进入川大之后。当时他加入了“科幻协会”,创办了校刊《临界点》。2004年,他的处女作《回顾》发表在2004年第七期《科幻世界》上,这鼓励了他毕业后坚持科幻创作。作者说:“当你有灵感的时候,你早上六点起床开始写小说,早上八点上班。一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这样写的。
记者了解到,随着科幻创作的繁荣,今年银河奖最佳小说奖竞争激烈。* * *科幻代表作有四部,包括姜波的《机器之魂》、谢云宁的《穿越土星环》、鲁的《未来病》、邓思远的《触星》。其中,《未来疾病》和《触摸星星》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展现了新一代科幻小说。
对于获奖作品《穿越土星环》,谢云宁告诉记者,“这次能够获得星云奖,说明大家对这类题材充满期待,我可能会继续在这个方向深挖。我属于科幻创作中的‘硬’派。我的小说都来源于科技,而不是故事。这可能与我童年的科幻之路受到80年代中国科幻前辈的启蒙有关。我还是坚持要有足够的新奇想法再写作。在写作中,我会尽量让文学为科学创意服务,用词尽量简洁准确,不卖弄技巧。
至于《穿越土星环》,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指出,作者以奇幻的想象力和饱满的感情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科幻世界》副主编姚海军说:“穿越土星环展现了科幻小说最本质的美和震撼力。通过这部新作,谢云宁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自我超越。
文/广州日报新华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华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华城市编辑:李俏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