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阿里系弃子易果生鲜破产 CEO称已确定重组方

从2014年兴起的生鲜电商热,依然风生水起。众所周知,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即便是生鲜电商开创者易果生鲜(以下简称“易果”),也没有例外。

图源:图虫创意

10月15日,易果生鲜CEO张晔在接受21Tech采访时证实, 该公司的确已经进入破产重整,正在重组过程中,目前已经有确定的重组方 。但是,对于具体的细节他并没有透露更多。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易果生鲜(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云象供应链(上海云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安鲜达(上海安鲜达物流 科技 有限公司) 已于7月30日进入自愿破产重组。

公开资料显示,易果生鲜成立于 2007 年,是一家致力于向都市中高端家庭提供生鲜食材的生鲜电商。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为其大股东,持股16.56%,张晔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3.94%。此外,阿里巴巴香港公司持股11.8264%,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股9.6245%, 以此计算,阿里系持股超过38%。

在行业人士看来,易果的破产与阿里巴巴对于生鲜品类的策略调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此,阿里巴巴官方并没有回应。据悉,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经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为倪丽静、冯向东,开庭时间为2020年11月3日。

从台前消失在幕后

公开信息显示,易果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向都市中高端家庭提供生鲜食材。曾先后获得阿里、苏宁、KKR投资等知名企业的7轮融资,在生鲜电商领域一时间风生水起。

图源:天眼查

2013年,易果获得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A轮战略投资;2014年,阿里巴巴联合云峰基金进行B轮投资;2016年,易果再获阿里巴巴领投的C轮投资;2017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出资3亿美元投资易果。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先后参与易果四轮融资,后者也获得了天猫超市生鲜的独家运营权。

易果成立之初,是一家向普通消费者提供新鲜食材的企业,随着阿里的几轮投资,易果逐渐从台前走向了幕后。从面向C端的生鲜电商,逐渐转型为供应链企业,专注为包括盒马、大润发、饿了么等阿里平台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也因此进一步加深了对阿里的依赖。

易果集团联合创始人金光磊曾透露,2017年易果集团GMV达100亿,较2016财年披露的36亿元增长178%,预计将在2018年实现盈利。根据2017年的数据,易果生鲜的订单有九成来自天猫超市,呈现出高度的依赖性。此外,易果实现批发、分销、零售、线上线下餐饮全渠道覆盖。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18年12月的报道称, 来自阿里巴巴的订单,占据了易果集团收入的50%。

转折同样发生在2018年12月,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将此前易果负责的天猫超生鲜运营转交给盒马鲜生,并与盒马深化合作,以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加速建设和升级生鲜供应链体系,推进阿里生鲜全链能力。

对此,一名资深电商行业人士在接受21Tech采访时认为,盒马从成立之初,管理层多次表态要搭建独立的供应链体系,从产业的上游到末端,形成整个数字农业的体系。在此背景下, 易果在整个阿里生态圈内,能够拓展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据悉,在销售渠道方面,除了运营天猫超市生鲜区、苏宁生鲜、易果生鲜,易果旗下的云象还有B2C、O2O、大卖场、标超、便利店等各类渠道。但是,仓配成本仍处于较高水平,持续烧钱、亏损严重。

“易果经营的品类中,进口水果只是小部分,主流的品类是进口海鲜、鱼肉等产品。但是,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这块消费骤降,海鲜进口商的业务遭到重创,很大程度上也让易果雪上加霜。”前述电商行业人士进一步补充。

阿里战略下的“阴影”

时间回溯到阿里巴巴投资易果时的2013年,彼时的市场中并没有太多生鲜电商可选项。对于巨头来说,这是一个盈利很难但是又不能失去的市场。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百度分别投资了每日优鲜、易果、天天果园和中粮我买网。上述四家平台融资额度累计达174亿,占据了75%以上的市场份额。不过,目前这四家平台依然处于亏损中。

某电商公司离职高管曾告诉21Tech,平台类生鲜电商处境很难,毛利率低,物流成本高企,看似红火,背后其实都是资本在推动,行业并不是良性发展的。

“综合性的电商平台,除了阿里巴巴其他都很难盈利,基本每单都是亏钱的。 因为获客的流量成本太高。”在他看来,从线下渠道向线上交易转移,远比从线上向线下扩张的成功率高。

“易果的运营亏损率至少在30%,甚至更高。这种烧钱 游戏 ,必须有强大的资本支撑。”资深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曾透露。事实的确如此,近几年来,陆续倒下的生鲜电商公司包括呆萝卜、妙生活、吉及鲜、我厨等平台,行业洗牌在持续加剧。

在美团、叮咚买菜等新玩家陆续进场时,易果生鲜的上一轮融资还停留在2017年。同时,易果生鲜对于阿里的资本注入,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7年8月,天猫事业部给予易果的3亿元D轮融资,原本想让其用在旗下物流品牌安鲜达的建设上,加强天猫超市三公里半径的即时冷链配送能力,但易果生鲜却将融资挪用至全球生鲜采购的云象供应链中。这也与后面三年新零售的发展趋势相去甚远。

据悉,易果生鲜大多采取中心仓模式运营,也就是将产品从自家的仓库,直接配送至最终客户手中。而盒马从线下门店起家,采用的是前置仓模式,辐射社区3公里范围。就配送模式来看,后者在配送时间和成本方面更有优势,也与阿里巴巴的平台基因更加契合。

资本支撑的收缩

在失去了阿里巴巴的资金与业务支持后,难以自我造血的易果最终黯然退场。但是,战场上永远不缺新鲜的血液。

目前,生鲜电商行业包括多种商业模式,有以京东生鲜、天猫生鲜、拼多多为代表的综合平台模式,也有以每日优鲜、京东到家、叮咚买菜为代表的O2O生鲜电商模式。此外,以盒马鲜生、7Fresh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也逐渐向“三公里”生活圈内渗透。

抢滩战还在继续,但亏损并没有消失。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入局者,仅4%盈亏平衡,亏损占到88%,有7%是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资本显然已经不再有当初的耐心。据网经社“电数宝”监测数据显示,生鲜电商融资事件从2013年的3次到2014年的26次,同比增长766.66%。直至2015年,融资达到70次,同比增长169.23%。在此后的3年间(2016-2018年),融资事件数量有所回落,分别达到55次、24次、36次。截止2019年12月11日,融资数量为22次,同比下降38.89%。

2019年12月6日,生鲜电商“吉及鲜”宣布公司融资失败,规模盈利不达预期,公司要大规模裁员、关仓。“下半年资本市场非常寒冷,融资不到去年20%,所以资本市场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盈利的要求。”该公司CEO台璐阳在内部大会中表示,吉及鲜没做到规模化盈利,因此融资不是特别顺利,再加上呆萝卜倒闭事件,让“资本市场基本不再看好生鲜的投资了。”

事实上,我国生鲜电商行业产业链较长,一般包括上游供货方、中游供应方、电商平台、物流,要经历4-5个环节,才能到终端消费者。由于生鲜产品不易保存,生鲜电商如果缺乏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冗长的供应链会降低商品的流通效率,加大损耗,其在供应链端无任何优势存在。

即使部分生鲜电商从供应链出发,通过直采、自建冷链等方式构建壁垒,同样面临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等问题。这对于靠融资续命的生鲜电商来说,其压力可想而知。

同时,生鲜电商平台商品种类雷同度较高,比如认养一头牛纯牛奶、徐溪黑猪肉、新疆西周哈密瓜、卡式鲜酪乳、越南巴沙鱼柳等产品在京东生鲜、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平台均有销售,价格差异也不大。对顾客来说,平台优惠和配送速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难以形成长期的顾客黏性。

网经社高级电商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21Tech采访时认为,综合生鲜电商的发展来看,前置仓是离消费者越来越近的一种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送到消费者手中成为刚需。但是,前置仓的痛点在于其后台成本以及配送成本,比较符合一线城市快节奏生活下消费者的需求,要突破的话需要走到更多的城市去,那就需要形成高密度的订单,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生鲜市场会呈现菜市场、超市和社区生鲜等多种业态***存的局面。

综合多方观点来看,传统的生鲜电商网站,受制于时效性,将逐渐失去自己的竞争力,转型迫在眉睫。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