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

台湾著名的历史小说家高阳,著有《印心石》一书,讲的是官至两江总督的陶澍的婚姻故事。

陶澍幼时,他父亲的一位刘姓朋友将女儿许配给他。古代订婚在民间习惯法上非常严肃,如订婚男女到了婚娶年龄还活着,一般不能毁约。可陶澍少年时其父亲身故,家庭中落,他第一次乡试没考中举人,刘家不愿意将其千金小姐嫁给陶家受苦,而恰好同县的富户吴家向刘家的千金小姐求亲。刘家父亲于是搞了个瞒天过海,李代桃僵,将自家小姐的婢女认作义女,嫁给了陶澍,亲生女儿则嫁吴家。谁知道若干年后,陶澍飞黄腾达,代小姐出嫁的丫鬟封一品诰命,而嫁进吴家的刘小姐则家族败落,夫死子亡,孤苦伶仃。

陶澍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779年元月17日)出生湖南安化县小淹镇的陶家湾。他的父亲陶必铨是当地有名的学者,却参加多次科考落第,一生以教私塾糊口。陶家日子清苦不假,陶必铨受聘外出设馆授徒时,只能带着长子陶澍在身边读书,而把其他儿女留在家里跟着母亲干农活。

考诸陶澍年表,乾隆六十年(1795年),陶澍参加县学考试,得补邑诸生。嘉庆三年(1798年),陶澍与安化县一都河曲溪人黄德芬(小说家将黄姓改成刘姓也可以理解)结婚。当时陶必铨还健在。嘉庆五年(1800年),陶澍随父赴长沙参加湖南乡试,父亲落第而陶澍高中。嘉庆七年(1802年)春,陶澍在京参加壬戌科会试,中进士。知道嘉庆十年,陶澍在翰林编修的任上,陶必铨才病逝。

虽然陶澍结婚时家境已中落,但父亲是当时安化著名的儒生,也可说是地方名流,女方是不敢悔婚的。那么有没有可能让婢女冒充小姐出嫁呢?以常情度之,很难。黄家也只是小康之家,并非庭院深深的公侯之家,两家在同一个县,应当彼此知根知底,让婢女冒充小姐嫁给已经是秀才的陶澍,纸包不住火,一旦露馅,那麻烦很大。古代两家婚配,以小妾所生的女儿冒充正室所生,都为社会舆论所不容,何况是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