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毅玉山
龚宇彝山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哲学基础
“愚公一山”寓言和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寓言一样,记录了远古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寄托了美好的祝愿,阐述了精妙的人生哲理。中国有许多古老的神话和寓言,如女神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行走在邯郸、叶公龙浩等,其中许多都具有深刻的哲理。然而,在众多的神话和寓言中,只有愚公彝山能够从一个寓言升华为一种民族精神。
《列子·唐雯》中记载了愚公彝山。列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原名列御寇。《列子》(现在普遍认为《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但无论真伪,其思想价值都不会受到影响)以哲学随笔、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形式阐述了道的属性和物质运动的思想,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碎片和理性思考。《唐雯》是《列子》八篇中的第五篇。其主要内容是以《商汤与夏哥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述了许多寓言,从探讨世间万物是否一直存在,天地是否有尽头开始。
愚公依山以其浪漫的思想和生动的语言而闻名。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可以算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文言小说。但在思想内涵上,论述了事物的相对性规律,催生了对立统一的意识,涵盖了远古先民朴素的哲学思想。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愚公易山》至少包含了以下对立统一的独到观点:
首先是愚蠢和智慧的关系。寓言的主人公是愚公,同时还有一种相反的智慧。这从文学的角度构造了一个矛盾,从哲学的角度讲述了“愚蠢与智慧”的关系。龚宇看似愚蠢的移山壮举,背后支撑着“到达豫南,到达汉阴”的宏伟理想。尽管年老体弱,他还是毅然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以至于最终感动了上帝。然而,智叟目光短浅,安于现状,对龚宇的行为嗤之以鼻。结果,龚宇凭着毅力获得了成功,而智叟被人们嘲笑,因为他看起来很聪明。这就完成了愚蠢和智慧的转化,即“大愚蠢就是大智慧。”
二是群众关系,即少数与多数的关系。90岁的龚宇发起了移山的倡议,这是个人的想法,但他通过家庭会议、率先垂范等多种方式动员家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这样的影响力带动了邻居们的参与,使得移山的任务变成了儿孙们永无止境的行为。这就是个人力量和群众力量的关系。从现代领导的角度讲,讲的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发起者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宏大的目标可以由一个人或者一级组织提出,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动员群众参与。所谓人心向背,泰山压顶,团结就是力量,所向披靡。
第三是内外关系。从地理上讲,太行山和吴王山挡住了龚宇的去路,构成了龚宇的内部生存环境。移山就是打通这个内部环境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这反映了人们对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总体关系的认识,反映了人们战胜困难、走向广阔天地的强烈愿望。如果再进一步,阻挡“龚宇”的山,可以是有形的太行山、吴王山,也可以是无形的阻挡人们思想的山。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龚宇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开放的精神。
第四是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愚公的职业生涯是开创性的。他知道这个任务不是一两代人能完成的,但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完成,并要求他的子孙们无止境地完成这个伟大的事业。这是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体现了人类文化传承的精神。虽然现在和未来不在同一个时空,但只要有一个统一的理想目标,这个目标就会跨越时空界限,成为世世代代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
第五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还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改造自然,是古代思想家争论的焦点之一。“愚公一山”的故事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可以改变环境,改造自然,化不利为有利,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正是有了这种思想,愚公一山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前所述,“愚公一山”不是一般的寓言,而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观点和政治论述。寓言本身所揭示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人对自然的态度,为后来愚公彝山升华为民族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龚宇移山精神的魅力和价值
让人羡慕你的不是你的权力,而是你的气质;
让人佩服你的不是你的身高,而是你的境界;
让人怕你的不是你的技术,而是你的精神。
当龚宇决定移动这座山时,他遭到了智叟的质疑。所以愚公说了一句至理名言:“我死了之后,会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死了之后,会有我的孙子,我的孙子死了之后,会有他的儿子,会有无穷无尽的子孙。”河曲知豆无言以对。蛇神听到愚公说的话,很害怕。他向天帝报告并移走了这座山。然而,蛇神怕什么?可以说,在中国人的精神中,上帝一直占据着相当的地位。所以,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推测对蛇神的恐惧是没有意义的,也未必没有意义。从古至今,中国总有很多人想要像神仙一样获得财富,长命百岁。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方法,在上帝看来,可能与人的生命和上帝的本质背道而驰。而他们成为神的动机和目的,很可能与神的真谛相悖。所以上帝一般不会出来干涉这些人的梦想以及为此所做的各种努力。
愚公与这些人不同。他没有什么奢求,只是因为想出去,所以想把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搬走。他的梦想很简单,他的方法也很简单。更有趣的是,他马上就开始做了。这可能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原来只有神仙才能用神仙的方法移山。没有人怀疑这是唯一的办法。愚公终有一死,其法终有一死。以普通人的智慧来看,除了未知的时间,这个项目是一定会成功的。愚公的决心解决了时间问题。奇迹是否会发生已经不是问题了。只要项目坚持下去,预期的好结果必然会出现。
愚蠢的老人和他的家人可能没有想到,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只有上帝才能做到。他们不同于神仙和希望成为神的凡人。愚蠢的人不想成为神,也不想享受神的待遇和拥有神的力量。他们只是想靠自己把山搬走。他们的逻辑无可辩驳。他们的方法直接而有效。他们的目的简单而平凡,他们的毅力和决心强大而持久。简而言之,他们对上帝提出了挑战。
蛇神怕的不是搬几座山。在神的世界里,山被移走是常有的事。他们害怕的不是山会被移走。我觉得他们怕的是山会被不是神仙的人搬走。他们害怕的是,开山这件事本身就是开山必然引发的一系列深远后果。
如果蛇神不干涉,龚宇和他的后代会坚持下去,他们的开山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旷日持久的工程。以中国普通人的同情心和人格魅力,龚宇家族的决心和勇气会在中国普通人中引起轰动。这个项目的可操作性,项目思路的简单、大胆、可行,都会让人心动,成为挖山志愿者。许多人肯定会加入帮助,一些人会提出建议筹集资金和捐款,因此政府可能会免除龚宇家族的税收和劳动力。很多敬业的女性会主动嫁给龚宇的后代,保证龚宇家的儿孙不绝,可以专心开山。如果坚持下去,龚宇本人或其后代或国内其他有学问的人一定会出来研究改进开山和运输的方法,龚宇工程院院士会改进项目的操作方法,龚宇所下属的各种科研机构会发明或改进工具。他们的发明可能很精彩。龚宇工程机械厂将不断生产各种高效工具。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的智商,这是绝对肯定的。因为从古至今,所有划时代的发明大概都来自于无数次枯燥的重复,所有的灵感都来自于对简单快捷的渴望。因此,愚公和他的后代一定会发现一些移山的秘密和窍门。而且,从这到那,他们会发现更多关于其他方面的秘密。这样,以前被上帝垄断的天地之间的秘密,比如如何比南山长寿,如何像东海一样快乐,如何在虚空中遨游三千里,如何在银河尽头泛舟看日出,或者如何炼丹,如何在天空中度过无尽的岁月,如何弹指一挥间呼风唤雨,都会被一群普通人知晓。
而且一旦他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们会激励其他没有参与挖山的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挖山本身就可以窥视到上帝掌握的天地间的秘密,那么做其他事情的秘密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被发现。一旦这个革命性和开创性的想法出现,根据中国人民的智慧,将会有一个比龚宇移山更伟大的想法和同样脚踏实地的方法。从现在开始,人们将改变追求不朽的方式,转而采用类似愚公的实用方法。将不再使用与神的真谛背道而驰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关于神的传说中,都是关于一个凡人如何成仙的,但从来没有一群凡人同时成仙的。如果愚公为世界树立了榜样,将会出现一个全国人民竞相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的高潮。从此大家一起探索天地奥秘,一群人同时成仙,仙界的历史必然被改写。
这一切,是掌握和保守天地秘密的神不愿意看到的。他们知道人与神之间的界限不是不可逾越的,只有他们知道如何跨越。当愚公以自己的方式朝着神的方向迈出决定性的第一步时,蛇神害怕了,他们绝对不允许愚公向世界展示。他们立即采取了行动。应该说蛇神是个尽职尽责的神,天帝的认可也是迅速的。他们的行动卓有成效。从此,愚公消失了。龚宇在大山消失的地方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他梦想了90年的平凡之事,终于因为平平淡淡的出现,有了付诸实践的机会。所以他没有提出什么值得记录的伟大想法,把蛇神吓坏了。
有了愚公这样一个愚蠢的人,蛇神们从此更加小心翼翼,不让类似的情况出现,以免激发普通人试图掌握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和勇气,从而彻底改变神与人的世界格局。这就是龚宇依山的魅力和价值。
第四,关于“愚公一山”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龚宇依山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谈论它,它是崇尚它的精神。众所周知,中国* * *产党中央领导对其评价很高。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老三章”——《愚公忆山》,今天四十多岁的人还能背诵。然而,所有与“愚公一山”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也特别受人们的欢迎。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一、傅斯年的著名评论《愚公易山仑》发表在《时尚》杂志6月号1911。今天,人们认为毛泽东总统是第一个关注“愚公一山”寓言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平心而论,早在“五四”时期,关注“龚宇一山”寓言故事的第一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傅斯年先生。这是他在中国第一次旗帜鲜明、思想开放地提出“龚宇一山”理论。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五四时期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之一,也是一位健笔人。他的许多文章,像陈独秀、胡适、钱、鲁迅、周作人等文化先驱的文章一样,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他是北京大学和台湾省立大学的校长。2005年,前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并在北京大学演讲时,多次提到傅斯年先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虽然他还是北大的学生,但他主编的《新潮》杂志却和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齐名,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舆论阵地。胡适先生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一文中说:“新潮杂志在内容和见解上,比他们君子办的《新青年》成熟得多,内容丰富得多,见解也成熟得多。”
191811、傅斯年在他主编的时尚杂志第一卷里写了一篇大文章——《人生问题的开始》。在这篇宏观的文章中,傅斯年批判了人生观、生育观、唯物主义和遗传伦理观等四种“左”倾思想,谈了许多人生道理。为了不多言而使人明白,他完全截取了《列子·唐雯》中“愚公一山”的寓言,用“愚公一山”的寓言来表现他的思想,把他的思想和主张称为“愚公一山论”。
什么是“龚宇移山论”?傅斯年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他超越了寓言《愚公一山》的相对性,注重三个方面:为公、为民、艰苦奋斗。
首先是“为公”。他的人生观是:“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为了公众的福利”。“所谓的公益,就是每个人都有的,是大众所寻求的福利。”这是傅斯年先生对人生的思考,也是对愚公不断开山的诠释。
第二是“人”。在封建社会,人们谈论君主,关注国王,但傅斯年将注意力转向了主人公愚公和愚公这样的“人民”。提出要自由发展个人,尊重每个人的发展权,尤其是指非常现代的“大众权力”概念,他认为这是不朽的。不朽的群众力量可以战胜自然。他的群众意识实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飞跃,成为愚公彝山现代性的象征。
第三是“努力”。艰苦奋斗是寓言“愚公一山”中所包含的精神,这种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傅斯年深入挖掘了“努力”的含义。他提出:“人类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文化和福利,是因为自古以来,人类不自觉地移动了山上的石头和土块,人类并没有灭绝,所以才逐渐趋于平缓。这是努力的结果,”并说,“但如果群众能永远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样,服务大众的理念、大众意识、群众力量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构成了傅斯年先生“愚公义山论”的核心。
傅斯年的文章,《新潮》发表后,在全国思想理论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傅斯年的“龚宇义山论”和“龚宇人生观”成为当时新思潮的重要代表之一,“龚宇义山”寓言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成为人们争鸣的对象。那时,正值壮年的毛泽东正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可以想象,作为一个关心中华民族现状、前途、未来和命运的有识之士,毛泽东是不会不读这篇文章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毛泽东日后更加重视愚公彝山,世界文明“老三篇”应运而生。
第二幅是徐悲鸿的中国画《愚公依山》。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40年,他创作了中国画《愚公依山》,是徐悲鸿绘画的代表作。该画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技法,创造了他“中西合璧”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个特殊事件。作品已经出版几十年了,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国宝级油画,在65年的传奇流传中,海外华人展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牺牲,最终将这件国宝带回了祖国。2006年6月底,以3300万元创下中国油画拍卖世界纪录。我们无意在这里欣赏这幅画的艺术性,而更注重这幅画的思想性。他用生动的艺术语言创作了这幅画,以表达抗日人民的决心和毅力,激励他们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坚信一定会胜利。这幅画在当时影响很大。民族的艰难和对胜利的渴望,使得潜伏在人们血液中的拼搏精神和对牺牲的恐惧开始沸腾。
第三首是韩永久作词,卞作曲的流行歌曲《一山》。几年前,一首悠扬的歌曲《愚公一山》在祖国的城乡传唱,传遍全国,响彻大地。歌手江涛,一名军旅歌手,一举成名,成为一名受人喜爱的明星。朗朗上口的歌词:“仰望天空,行走在马平川脚下”引起了许多生活在当今幸福时代的年轻人的嗡嗡声!
综上所述,如果说傅斯年先生的《龚宇一山论》阐述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么徐悲鸿先生的《龚宇一山论》则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龚宇一山精神的向往。当然,《龚宇一山》这首歌是用音乐来表达中国人对龚宇一山精神的崇拜。这些作品无疑散发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人们仍然喜欢与“龚宇一山”相关的文学作品,说明“龚宇一山”精神不会过时,也不可能过时。此外,作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龚宇彝山精神在今天乃至未来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将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