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旬详细资料大全

印度佛教中所说之魔王,又称魔罗,经典中常作“魔波旬”。此魔王常随逐佛及诸弟子,企图扰乱他们修炼。

魔王波旬的前世杂宝藏经 (八一)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恶魔波旬。将八十亿众。欲来坏佛。至如来所。而作是言。瞿昙汝独一身何能坐此。急可起去。若不去者。我捉汝脚。掷著海外。佛言。我观世间。无能掷我著海外者。汝于前身。但曾作一寺。受一日八戒。施辟支佛一钵之食。故生六天。为大魔王。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波旬 外文名 :梵名:Pa^pi^yas或Pa^pman 拼音 :bō xún 实指 :魔王名 波旬娆佛,佛魔之战,波旬居处,魔王力大,魔的钩子, 波旬娆佛 波旬常常追随佛及其弟子,进行娆乱、留难。其行迹所到之处,遍及王舍城、毗舍离城、波罗柰国、郁鞞罗聚落、娑罗婆罗门聚落、释氏石主释氏聚落、乌暂婆利梵志女林、婆奇瘦鼍山怖林等各处,可以说,凡是佛及其弟子所在的地方,波旬皆可能出现。波旬既出现于佛成道后与入灭前这样的重要时刻,又频频出现于佛陀独处迳行、卧息、禅坐、乞食,以及为比丘或四众说法之时,还常常单独出现于佛弟子跟前。通过其他经典,我们还可知,佛在成道之前亦曾与波旬发生过“交锋”。 逆佛乱僧时,波旬会借用多种变化手段。如化身年少、大龙、少壮婆罗门像、大牛、壮士大身,或施以碎石、蒙蔽阿难等魔法;在《中阿含经》的降魔经中,波旬是化为细形而潜入大目犍连尊者腹中的;有时波旬会直接以魔力动乱梵志心意。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九中,波旬的三个女儿爱欲、爱念和爱乐也来到佛面前进行娆乱。从策略上讲,波旬对佛及其弟子可谓软硬兼施,极尽威吓利诱、诓瞒误导之能事。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九波旬“执大团石,两手调弄,到于佛前,碎成微尘”,及“化作大龙,绕佛身七匝,举头临佛顶上,身如大船,眼如铜炉,舌如曳电,出息入息若雷雹声”等,这是使用威吓的策略。再如波旬对佛说“大修苦行处,能令得清净,而今反弃舍,于此何所求?欲于此求净,净亦无由得”,这是以极端苦行来误导正修行。而有时波旬看似来称赞佛,实是威逼不成,而改为打“糖衣炮弹”:“如是,世尊!如是,善逝!今可作王,不杀生,不教人杀,一向行法,不行非法。世尊!今可作王,必得如意。” 波旬为何如此,因为佛法根绝爱欲,从而出离魔境欲界,令波旬忧愁烦恼。 魔答女言: "彼已离恩爱,非欲所能招 。已出于魔境,是故我忧愁。——《杂阿含经》 尔时魔罗天子曰:“悉达太子欲出我之领域,我能忍受其出耶?”——《小部》 魔波旬作是念:......有弟子瞿低迦......彼作是念:我已六反退而复还得,莫令我第七退转,我宁以刀自杀,莫令第七退转。若彼比丘以刀自杀者,莫令自杀,出我境界去,我今当往告彼大师。尔时、波旬执琉璃柄琵琶,诣世尊所.——《杂阿含经》 佛魔之战 摩罗心想:悉达多王子来到菩提树下准备证悟佛果,脱离我的控制,我不能让他以任何方式脱离我的控制。 想罢,他回到了天界,并召集了他的大军,对他们说:“战士们,变形成各种恐怖的样子,带上各式武器,冲到悉达多王子前面,像洪水摧毁一切那般摧毁他。” 摩罗自己,则坐着11.2公里大的Girimekhala战象的背上,跟在大军的后面;并变化出一千只手,每只手都握著一件不同的武器。 摩罗的的大军,有134.4公里那么长,左右各有134.4公里宽,上面高出101公里,下面直到世界的底部。那大军令人战栗的喧嚣,在11200公里之外都能听到,像巨大的山体滑坡。 手持武器、各种形状的大军和摩罗,来到释迦菩萨面前,想要征服并摧毁他。当摩罗的大军朝着菩提树前进的时候,那些随着沙迦天帝前来礼敬菩萨的天人们四散奔逃,作鸟兽散。 帝释天本人带着战螺躲到了世界的边缘,大梵天扔下白伞回到了梵天界。龙王顾不上龙女舞者直接钻入了土中,回到龙宫以手遮脸;没有一个天神或者梵天敢继续站在菩提树下。 只有释迦菩萨一个人,独自地安坐在菩提树下,如一个伟大的婆罗门独居在无人的宫殿里。巴利经典记载,当摩罗到来时,会有一些明确的恶兆预告。 比如:惊人的流星雨落下;黑雾带来的黑暗;海洋与大地振动;海水倒流;山崩;树倒;狂风巨响;日月无光,等等。 即便如此,菩萨毫不畏惧的坐在宝座上,像Garuda鸟王在群鸟之中,也如Kesaraja狮王在众兽之间。在恶兆出现的同时,摩罗到达了,但是他不能进入菩提树的附近。 同样的,他的欲魔大军也不敢靠近菩提树,只是把菩提树和菩萨包围了起来。摩罗看到他的大军逡巡不前,发声命令道:“冲啊,抓住他!” 但是,摩罗本人却无法靠近菩提树的范围,正如一只苍蝇无法靠近烧红的铁块一样。他只能对他的随从说:“诸位,没有一个人可以和悉达多王子相比,我们不能从正面攻击他,我们应该从后面攻击。” 释迦菩萨看看前方和左右两面,只剩下众多天神、梵天逃走之后的空荡荡的空间。接着,他看到摩罗的大军从北方涌来。 他想:“如此数不清的大军,仅仅是为了攻击我一个人而来;而我的父母、亲友们,没有一个人在这里可以帮助到我,只有我的十种巴拉密,是我击败摩罗大军的武器。” 随即,菩萨开始思维他积累十巴拉密的过程。当菩萨思维他的十种巴拉密时,摩罗计画著:“我将释放九种攻击手段,让悉达多王子离开座位而逃跑。” 首先,他释放了狂暴的旋风。立刻的,东、西、南、北四面的风强力的升起,这大风可以卷起方圆半由旬、一由旬、二由旬等山的山顶,也可以连根拔起树木。可以摧毁周围的村庄、市镇。 但是,在菩萨的善业功德面前,这风接近菩萨时就变得无力,甚至不能吹动菩萨袈裟的边沿。摩罗看着狂风,心想:悉达多王子此刻恐怕已经被风吹得粉碎了吧。 然而,当他看到菩萨安然无恙的坐在那里的时候,心里十分纠结,于是暗想:“我将用洪水来淹死他!”他召唤来雨和乌云,倾盆大雨随即倾泻下来,整个大地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当大水漫过树木和山丘,在接近释迦菩萨的时候,水就改变方向流到其他地方,根本连菩萨袈裟衣的边角,都不能够润湿到。 看到此种情景,摩罗心想:“我将用石块将悉达多王子击成粉末。”接着,大如山的石块如雨一样落下,却在接近菩萨的时候,变成天花编织的花环与花球落下。 摩罗想:“我要砍死悉达多王子!”想罢,各种武器下雨一般地飞向菩萨,但却在接近菩萨的时候,都变成了茉莉花,散落在菩提树的周围。 摩罗再一次惊呆了,当他看到菩萨安然无恙的坐着,金刚不动。他不甘心,于是又召唤出冒着浓烟的柴火,然而,这些柴火同样变成了茉莉花落下。 摩罗又召唤出火热的热灰,然而,这些热灰在接近菩萨时变成了花粉落下。摩罗又招呼出热沙,然而,这些热沙接近菩萨时变成了天花。他又召唤出热泥,这些热泥变成了带有天花香味的粉末。 摩罗又计画用无边的黑暗,来吓走悉达多王子。这种黑暗如同月初之夜(月亮被太阳完全遮蔽的日子),又如乌云满天,又如在深夜时分的一片森林的深处。 然而,黑暗在接近菩萨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是被光明驱散了一样。 摩罗尝试的九种攻击方法全部失败了,他继续降下持续不断的流星,使得一万个轮围世界都笼罩在火与烟之中,晴空不时出现惊人的霹雳,即使这猛烈的手段也无法伤害到菩萨。 于是,摩罗改变了进攻的方法,他准备放出物理武器,心想:“悉达多王子,我将用武器杀死你。”这种物理武器有如下的威力: 如果将它插入地面,十二年之内这大地不能生长任何植物;如果将这武器扔上天空,这个地方将大旱十二年;如果插入meru山,该山会裂成两半。 摩罗将将这武器掷向菩萨,武器在天空中如雷霆一般地飞驰,却如同用线头圈成的刮脚刀一样落在菩萨的脚下,这令摩罗伤透了自尊。 无计可施的摩罗被激怒了,他朝着手下喊道:“你们站在那里干什么?不要给悉达多王子成佛的机会,去抓住他、杀了他,不要让他跑掉。” 他自己坐在战象的背上,露出恐怖之相,不断地接近菩萨,手中挥舞著弓箭,吓唬著对菩萨说:“悉达多王子,赶快离开那个金刚宝座!” 此时,摩罗的部众们也变成各种吓人的形状,摆出各种恐怖、吓人的姿势,企图将菩萨吓走。然而这一切都毫无用处,菩萨依然安详地坐在金刚宝座上。 波旬居处 波旬居于他化自在天,《佛祖统纪》二曰:‘诸经云:魔波旬在六欲顶,别有宫殿。今因果经乃为自在天王,如此则当第六天。 如是魔臣。***思惟已。势力劣弱。本念破坏。失大威德。飞升虚空。于须臾顷。还至他化自在天宫魔波旬所到已。——《正法念处经》 于他化自在天.梵加夷天中间。有魔天宫。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重。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长阿含经》 魔王力大 譬如欲界诸神力,天魔波旬为第一。 ——《杂阿含经》 魔的钩子 “有六魔钩。云何为六?眼味着色,是则魔钩;耳味着声,是则魔钩;鼻味着香,是则魔钩;舌味着味,是则魔钩;身味着触,是则魔钩;意味着法,是则魔钩。若沙门、婆罗门眼味着色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魔钩钩其咽,于魔不得自在。” 佛陀的比喻十分形象,魔罗的魔爪握住六条锁链随时潜伏在我们的六根门头,伺机勒住我们的喉咙。只要你对六尘产生一点贪爱,你的脖子上就会挂上一条铁链。 如何摆脱魔爪,获得自在,下面有段佛与魔罗的对话,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一天,魔波旬打扮成一个蓬头垢面的放牛人,寻找走失的牛来到世尊前问:“瞿昙!见我牛不?” 世尊作是念: 此是恶魔,欲来乱我。即告魔言:“恶魔!何处有牛?何用牛为?” 魔作是念:沙门瞿昙知我是魔。而白佛言:“瞿昙!眼触入处,是我所乘;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是我所乘。” 复问:“瞿昙!欲何所之?” 佛告恶魔: “汝有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若彼无眼触入处,无耳、鼻、舌、身、意触入处,汝所不到,我往到彼。” 尔时,天魔波旬即说偈言: 若常有我者,彼悉是我所;一切悉属我,瞿昙何所之?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若言有我者,彼说我则非;是故知波旬,即自堕负处。 魔复说偈言: 若说言知道,安隐向涅槃;汝自独游往,何烦教他为? 世尊复说偈答言: 若有离魔者,问度彼岸道,为彼平等说,真实永无余;时习不放逸,永离魔自在。 魔复说偈言: 有石似段肉,饿鸟来欲食; 彼作软美想,欲以补饥虚; 竟不得其味,折嘴而腾虚; 我今犹如鸟,瞿昙如石生; 不入愧而去,犹鸟陵虚逝。 内心怀愁毒,即彼没不现。’ 带着怨恨离开佛陀的魔罗,他会甘心饿著肚子吗?或许,你我将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