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真的认丁元和董为义父了吗?为什么被张飞嘲讽为三姓的奴才?

从上次继续,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三国演义》第三章的故事起源。原来那一章的题目是:论温明董卓骂丁原,朱槿李肃说吕布。

原小说第三个故事的概要

本章主要讲述了何进不听曹操劝阻,执意要董卓入京除掉太监十侍从的故事。结果,在董卓进京之前,何进先被那十名侍从杀死了。

刀锋死后,北京十常侍的都城洛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刀锋的部下袁绍和曹操都想为杀死刀锋报仇。刀锋随韩绍帝逃亡,被刀锋招至北京的董卓领兵平定。董卓随后进入东汉朝廷,开始连累天下。

何进被杀前后

何进密谋杀害十名常侍,曹操嘲笑何进目光短浅,召洋兵入中枢,无异于国事大乱。根据裴注《三国志》所引的记载,当时曹操确实有此言,但并不像小说中那样针锋相对。

小说中记载,何进被杀时,袁绍和曹操跟随他在宫门外等待何进被保护。而实际历史中何进被杀时袁绍和曹操并不在场,小说中的这种写法无非是为了丰富袁绍和曹操的人物形象。

何进被杀后,十常侍基本和小说中描写的一样。小说里说董卓早就不忠了。事实上,根据后汉董卓的传记,虽然没有明确记载董卓有不忠之心,但董卓确实有妄自尊大、不轨之嫌。

吕布拜丁渊、董卓为义父。

在小说中,董卓和丁原的矛盾被描绘成董卓欲废汉立陈留王的结果。《后汉书·董卓传》中,董卓确实告诉他要召集同僚聚会,但并没有明确的关于废除编制的说法。这个情节肯定是虚构的,废除建制是政治禁忌。董卓只会和心腹商量,怎么可能公之于众?小说之所以这样刻画,是为了突出董卓的傲慢和对大臣们的漠视。

既然历史上董卓在这次聚会中没有谈及废立,历史上的丁原自然不会和董卓有矛盾。历史上的董卓和丁原呢?

原因是董卓想吞并丁原的实力,因为丁原来是并州刺史,后来以的身份进入中央。但丁原领兵进洛阳,他也是刀锋招募的第一批外国军阀之一。本来他打算去洛阳,勾结何进杀了十个服务员。结果刀锋头和猪脑先被杀,丁原却手握兵权留在洛阳。至于丁原的坏野心,就不好说了。

董卓也在领兵进洛阳,那里有两个军阀,董卓心肠不好。手握兵权的丁原必然会对他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董卓想摆脱丁原对丁原的吞并。

除掉丁原,不能直接冲突,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于是董卓就想刺杀丁原,然后吞并其权力,于是就有了李肃重金收买吕布刺杀丁原的故事。

吕布最早确实是丁原的部将,但和小说中的丁原不是义父子关系。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丁原“以布为主书,甚为深情”,实际上是说他的上司丁原非常赏识吕布,待他如亲人,但并没有描述吕布与丁原之间的义父子关系。

李肃是吕布的同乡。为了谋求升迁,李肃主动为董卓收买吕布刺杀丁原,但吕布真的杀了丁原,要丁原投靠董卓。

吕布投靠董卓后,并没有和董卓形成义父子关系,而是在史书上解释说吕布和董卓并没有形成义父子关系,而是解释说如果是父子就相遇了,于是义父子关系就出来了。

小说中为了刻画自私忘义的吕布形象,也为了在以后的小说中证实张飞对吕布“家奴三姓”的虐待,先后安排吕布认丁原、董卓为义父。其实历史上的吕布只是他们的部将,并没有什么义父子关系。

不过吕布在东汉末年确实是一个非常勇猛的战士。“人堆里的吕布,一匹马上的赤兔”这句话,其实是出自曹操的赞美。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很看重吕布的勇猛,所以对人说:“人堆里的吕布,一匹马里面的赤兔。”

正如当年曹操称赞孙权“生子如孙仲谋”。看来当时曹操很会看人。

摘要

总的来说,这一章与历史最大的出入是吕布与董卓、丁原的关系。其他情节基本都是在史实的基础上处理的,没有太大变化,主要是这一章不涉及刘皇叔,所以整体史实都是改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