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利的小说。
01
你死了,全世界突然都爱你了?
2019韩国时间2065 438+09年6月65438+10月14日下午4点,前f(x)成员、现为韩国女艺人的Sulli的尸体被其经纪人在其公寓内发现。
这个25岁,如花似玉的女孩,选择了上吊。
一时间网上到处都是震惊,因为对于路人和粉丝来说太突然了。
粉丝无法接受自己眼中的美少女会选择这么突然的离开。
作为一个不太了解韩国娱乐圈的人,我对苏丽尔的印象大概和很多普通路人一样:之前的很多热搜(说实话,之前的热搜基本都是关于她的奇怪行为),时不时会刷一些关于她的美照。
就连我这个路人也很疑惑:这么“活跃”的艺人是怎么自杀的?
不可否认的是,之前热搜中大量的恶评或者犬儒主义者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了。
就像微博里换了一群用户。所有人都开始使用相同的论点,在评论中复制和粘贴网络暴力和雪花的理论:在雪崩期间,没有雪花是无辜的。她的自杀一定和每一个恶评人有关。
确实,网友的恶评对她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微博上那些喷人超出你想象的评论都让人无法忍受,更何况是在网络的另一边。
但是,我看评论区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些人的情绪,似乎和那些为自己的悲伤难过的人不太一样——他们只是好像抓住了一个机会,爬上了道德制高点,用上了所有和恶评人一样恶毒的语言,走向了那些和他们不是同流合污的普通路人,和那些恶评人暴雪一样言辞如此激动的人。
他们似乎太久没有发泄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尽情发泄的点,大致把网友分为两部分:要么,你一直反对网络暴力,爱她的粉;要么,你就是一个被网上暴力过的冷漠网友。
现实是,我相信有很多和我一样的普通路人,从来不粉她,从来不批评她。
因为我们不懂,也没那么多精力去刻意黑她。包括一些正常的对艺人的批评,都被纳入了他们此时讨伐的“网络暴力”。
苏利自杀后,微博里有一句话:“你死了,全世界都突然爱你”。
其实我们只是为一个25岁的女孩在这场悲剧之后感到一点真诚和理性的遗憾。
那些急着复制粘贴屏幕喷人的,你确定你爱她吗?不,你只是在消耗她的死亡。
与其在我们出生后忙着给我们贴上“爱上她”的标签,在网上瞎转悠,我们还不如悄悄为这个女孩叹息一会儿。
02
就是放下自己?
还是放弃自己?
虽然我不是苏丽尔的粉丝,也不太了解她,但我还是想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了。
据悉,苏利生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但是抑郁症的背后是什么?我在评论,发现了一些声音。
许多人想起了张紫妍事件,并做出一些猜测,试图解释她在社交平台上频繁发布性暗示内容的原因。但由于没有真锤,无法证明上述说法的真实性,这里也没有定论。
但是,苏利的精神状态不一样,大家都看得出来。
以下是知乎对“如何评价现在的苏力?”匿名回答。
而这些都不是博关注的后见之明。不止这个答案,如果你现在来看,你会发现很多人早在之前就有过这样的想法:苏利的“放下自己”,很可能是对外界的一种无奈的信号,一种无奈的自暴自弃。
她表现得好像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是歇斯底里的呼救还是绝望后的破罐子破摔?我们不知道。
当事人已经去世,外人只能从留下的所有东西中推测,试图找出她鲜活的生命痕迹。
可能有人会疑惑,抑郁症的人在春秋两季不快乐、沉默寡言、郁郁寡欢吗?然而,“抑郁症”的症状绝不是那么单一的。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推出的最新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DSM-5,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项:
注意:症状持续至少两周。
但以上内容仅供您了解和使用,不建议自行参考相应座位。如果需要帮助,请去医院或向专业人士求助。)
随着“抑郁症”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我们可能需要从更多的维度去思考。
03
为什么明星和艺人都避免不了抑郁症?
“抑郁症”这个词的再次出现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热搜的关于热依扎的一些事情。
同样,也是因为“抑郁症”。在宣布自己得了抑郁症后,评论里有很多质疑炒作的声音。就在苏利昨天自杀后,有人把它带到了热依扎:
奇怪的是,似乎只要你公开自己有抑郁症,但你还活着,就不可避免地会被嘲讽,被反复质疑。
一个键盘侠说:“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自己得了抑郁症,却很少有人真的死了?”
拜托,你怎么能看到真的选择自杀的人呢?你能看到的,正是因为还有一点活下去的欲望,还有一点被拯救的欲望。
他们在无望地挣扎却还在憧憬希望的时候,怎么会认为你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这样看着他们?
很多人会美化“死亡”,包括与“死亡”相关的“抑郁”。
而那些频繁出现在“抑郁症”相关信息中的,则是一群艺人和明星艺人。
或许是习惯了这种束缚的表象,我们似乎都认同了一个结论:有艺术细胞的人往往容易抑郁;而抑郁症患者往往很有艺术细胞。
这种说法把妖魔化的抑郁症美化成大众可以接受的样子。乍一看似乎是正面引导,但其实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毒的。
想想那些普遍抑郁症的普通人。也许他们没有你想象中的任何“艺术气息”和“浪漫诗人般的气息”,只有情绪不稳定、偏执、抑郁等让你相处起来非常痛苦的特质。
这时,你可能会有两种想法:
哈哈。
正是这种美化给大众带来了不切实际的想象,由此产生的偏见让真正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感到羞耻。
我能理解爱她的人从这个角度看苏利,但我还是想说:
“抑郁不美,却总是被外人美化。”
抑郁是一种负面情绪,长期抑郁导致的抑郁是一种疾病。如果我们不正视,就会一直被无知所偏。
04
抑郁症都快烂了,你还不明白。
刚刚过去的10年6月10日,这一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2019年,即使“抑郁症”因为各种悲剧出现在大众面前,但经过无数次的普及,依然充满了误解和偏见。
也许你会有一种“现在人们对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接受度高了很多”的感觉。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水平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让大众了解这些东西变得更加方便和广泛。
然而,我们不要谈论整个世界。这么说吧,在中国,我相信心理学知识的普及程度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
因为“幸存者偏见”,我们在网络上看到这么多的理解和接纳,或许只是因为在网络上拥有话语权的往往是包容性强、文化程度高、个人素质高的人。这种人接受和理解心理学是很正常的。
但是,在网络上可能有很多人是隐形的,在这个地球上有无数的人。他们并非没有同理心,只是文化水平有限,无法理解“矫情”和“精神病”的区别。
有很多人,他们不是无动于衷,只是谋生占据了他们的全部生活,他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别人。
或者有很多人因为一些不好的个人经历而无法理性面对。
我想起了一句话:“为什么大家都能接受生理疾病,却不能接受心理疾病?”
是的,你骨折的时候会收到很多慰问品和鲜花,但是当你有心理疾病的时候,得到的可能只是不理解和疏远。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是有问题的。
所以,一件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就是压垮他们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些人还是要踩在上面说:“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知道,你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可能不会有同感。因为他们有病!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识别那些东西。
马上就2020年了,这个数字看起来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不知道在哪个时代,对抑郁症以及一切心理和精神障碍的误解和偏见可以消除?
嗯,淘汰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不会有另一个“苏利”,另一个基米和另一个张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