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的作者是谁?

郁达夫。

《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先例,不仅因为以它命名的小说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还因为郁达夫大胆地写出了自己的性隐私。郁达夫《沉沦》中的这种东西,无疑是受到了卢梭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卢梭是郁达夫最崇拜的外国作家。他在自传《自白》中毫不掩饰自己的隐私。在第一章中,他向神呼求:“叫他们各人在你的宝座前,以同样的真诚显露他们的心,看谁敢对你说:‘我比这人更好’!”

这就是承认人性中有不可忍受的地方,没什么好羞愧的。受卢梭的影响,郁达夫大胆地暴露了自己。

如果说卢梭对郁达夫的影响更多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那么日本“私小说”对他的影响则是意识形态和技术两方面的。“私小说”,又称“自我小说”,通常是以第一人称“我”直接暴露自己的小说。小说中的“我”几乎可以完全等同于作者,写的是个人隐私。

郁达夫的《沉沦》不是以第一人称,而是以自传体传记的形式,写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性苦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性隐私是难以启齿的。郁达夫在《沉沦》中恬不知耻地展示自己的羞耻,不可避免地引发争议。

《私小说》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小说,因为这种小说的情节性不强,从外表上看,几乎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冲突,主要是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在《沉沦》的开头,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外地读书却无法融入当地的“孤独得可怜”的年轻人。他独自拿着一本诗集,走在荒芜的平原上,被大自然感动得落泪。他觉得只有大自然在靠近他,大自然是他的避难所,让他可以暂时远离那些“轻浮男女”。

就像鲁迅《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总是怀疑别人的眼光一样,《沉沦》里的主人公也一样,总是怀疑日本人对他另眼相看,甚至到了紧张的地步。

在学校的时候,他总觉得别人在看他,越是回避,就越觉得同学的目光充满敌意。听到笑声,总觉得是在嘲笑自己。看到说话时有几个人不小心瞟了他一眼,他怀疑自己说的是自己。

在人群中,他感到比独自一人更孤独。其实没有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只能敬而远之。

于是他更恨他们:“他们都是我的敌人,总有一天我要报仇。”但他想,因为他们是敌人,他们自然不会同情自己,他们讨厌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渴望同情。可见他的内心是非常敏感和矛盾的。

有一次,他和三个日本男同学在同一条路上,迎面碰上了两个女同学。日本同学互相打招呼,开玩笑,他不好意思开口,但心跳加快,好像跟他们说过话,然后就觉得太无力了。

他回忆了一下那两个女生的眼神,很有意思,但他以为是给日本同学看的,然后他怀疑她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他渴望得到一个灵魂和肉体都属于他的女人,但身在异国,敏感的他当然得不到。结果他的性压抑特别强烈。他在消解自己的性压抑时,内心感到不道德,导致灵与肉的冲突,开始沉沦。

他的堕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种是“在床上犯下的罪”,并为此自责,但也没办法。二是偷看房东女儿洗澡。三是在野外偷听别人幽会。最后我去酒馆嫖娼,却连抬头说一句话都不敢。总觉得对方在贬低自己是中国人。

最后,他投海自尽了。在跳海之前,他说:

“祖国!祖国!我的死是你的错!”

“你快发财了!要坚强!”

“你还有很多孩子在那里受苦呢!”

孤独、自卑和性压抑是沉沦的两大核心,它们相互作用,造就了主人公敏感而病态的性心理,最终导致主人公的沉沦。

有人认为《沉沦》把主角性压抑的原因和国家地位联系起来,有点硬朗,别扭,不自然。虽然两者没有逻辑上的直接联系,但在《沉沦》中不难理解。

主人公的性压抑是由孤独和自卑造成的,而他的孤独和自卑是由他的弱国身份而生的。所以,他性苦闷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弱国人民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