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三类病态的思维模式
当你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过激时,其实是被三种病态的思维方式导致:
一是恐怖化的思维方式:你把什么都看成了灾难,非常害怕,你的思维模式就是“万一……怎么办”?
比如孩子参加中考,你可能会想到:万一孩子考不好怎么办?万一孩子考不上高中怎么办?…………你越想越多,你就越恐慌,你精神高度紧张,未战而败。把事情恐怖化是让你陷入狼狈境地的绝妙办法。当然我们不是让你应该冷漠寡情,没心没肺,像个机器人,这是过激反应的另一个极端。这也是另一种过激反应。
二是应该化的思维方式。就是“我必须……”,“我一定……”,“我非……不可”……。这种“必须”、“应该”的思维可能从你的孩提时代就开始了,你的父母对你说:你应该对弟弟好一点;你的老师说:你应该五讲四美。一旦具有了应该的思维,就会使得你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把自己弄得很惨,从而别人也非常容易利用你,掌控你。而当你达到了“我应该”的标准时,你就开始了对别人的“你应该”,对别人要求严苛。
三是合理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就是觉得什么都合理,不可思议地将不道德或不得体的行为合理化,骗自己接受这种行为,简单地说就是逆来顺受。典型的表现就是:谁会关心?天还没塌呢?那又怎样? 这种思维方式会把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也认为是合理的,比如没有得到晋升,求爱遭到拒绝,没有朋友,没有达到理想的收入水平。
合理化思维是一种软弱的应对方式。有人对心脏病发作中幸存下来的男人进行调查,当问到:你何时意识到了心脏病发作,你采取了什么措施?超过1/3的人回答他们感觉不爽的时候,他们是开始做运动来应对气闷,认为运动后出出汗就好了,何其愚蠢可笑!
那么,家长怎样应对这三类病态的思维方式呢?
1.第四种思维模式
把事情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是三大逼迫我们就范的方式,要我们不去这么想的方法就是第四种思考模式:更好的选择,就是你要看看在这三种思维模式之外有什么是更好的,比如“我想要……”,“我更喜欢……”,“如果……就更好了”。
它不是必须时刻要积极,也并不表明你一定会成功,而是说要去试一试,即使可能会失败、被拒绝。
比如你是个演讲新手,但最近你有一场重要的演讲,你很可能会把前面三类病态思维都用用一下:“万一我搞砸了,没人听,大家聊天会怎么办?(恐怖化)我应该能够做好公***演讲,我都是成年人,我用不着害怕。(应该化)其实,这有多大的事,就是搞砸了也没人在乎。(合理化)”这样一来你就会一会害怕,一会自责,一会无所谓,就跟伤寒一样,一会想这一会想那。精神极度的焦虑紧张,但如果你能更好的选择思维方式:嗯,我想要做好演讲,但也不是非做好不可,现在还有一点时间,我可以在脑子里再过一次提纲;其实我更喜欢演讲的过程,我想我肯定能从中学到什么;……这样你就不会背负一个心理包袱。
比如你有一个凶巴巴的上司:只会挑毛病,提要求,批评人。那么:
恐怖化的思维:万一我没干好怎么办,他会不会把我给开了,他是不是就是针对我?结果:高度紧张、害怕。
应该化的思维:他作为一个领导,他应该明白,我们努力工作,需要得到鼓励,他应该尊重人,这个令人讨厌的家伙!我应该辞职,让他吃瘪!结果:对上司阴奉阳违,背地里闲话不断,工作毫无热情。
合理化的思维方式:天下乌鸦一般黑,上司都这个德行,我只要做完我的事就行了,我才不在乎呢。结果:混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更好的选择:我想要让他欣赏我的努力,当然也不意味着他就该这样,我很在意这些,我可以找他谈谈,不发牢骚,不说难听的话。结果:继续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以适当的态度与领导对话,但无论他是否改进,你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事情,不要让这个人来烦你!
2.如何让“更好的选择”成为习惯
改变想法需要觉悟,还有就是一定要勤学苦练,需要用大量的练习建立起第四种思维模式的习惯“更好的选择”。有四个步骤:
步骤1:反思自己的C(感觉和行为):我的感觉和行为是不是合适?
步骤2:认真审视自己的B是怎么把自己弄成了C的样子(过分的焦虑、愤怒、抑郁、内疚)。
(a)关于自己;
(b)关于他人;
(c)关于这种情形。
步骤3:如何反击和对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步骤4:用什么样的更好选择来替代非理性思维?
用“我想要……”;“我喜欢……”,如果……就更好了”。
案例:一位已婚多年的女士——乔安娜认为自己的丈夫迈克尔不像以往那样关爱她。
步骤1:乔安娜的C:最近一段时间,非常沮丧、易怒、焦躁和高度敏感。
步骤2:乔安娜的B:经过认真思考,乔安娜说出了她的想法:为什么迈克尔不再把我当回事?他是不是觉得我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万一他出轨怎么办?是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事他才这样的?
步骤3:如何反击:我的丈夫对我的这些行为非常糟糕可怕吗?不,除非我自己把它变得恐怖可怕,假如他真的是不如以前那样爱我,我可以和他好好谈谈。
步骤4:我想要丈夫非常爱我、尊重我,如果能这样,那就太好了;但如果达不到,也没什么可怕的,我能够通过谈话搞清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按着这个步骤一步一步去做,你就能达到中庸状态,更不会让孩子左右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