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的有爱吗?

有爱的人生更完美

人类自从站立起来后,就与动物有了质的差异,当人不再以简单的协作作为生存的唯一手段时,社会的形成就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里程碑.特别是当文明成为传承文化的一部分时,人类更是统领了地球的前进方向.是的,人类不但能够轻易的生存下来,而且还在思想的范畴上对自身的活动加以约束和扩充,并对于其他物种进行驯化,一切为人类社会服务.即使人类还没有脱离出动物的直接本能,但最为重要的是,人类对于本身的本能行为能够以社会的传统习俗,道德和法律加以规范化,以保护整个群体利益作为首要目标,有目的的引导和改良人类自身的动物本能缺陷,而且还采取了相应对策来防范本身动物本能超出社会价值的许可范围之外.

动物本能是在动物本身经过几千几万乃至几十万年进化时所形成的并且从外在的形为已经转化为内在的遗传密码,当动物从获得生命时就具有形为意识.动物为了扩大自己的种群或者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或者对某种病菌的免疫力等等,如果动物一旦失去这种随时改变的能力时,那么这个种群就很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例如远古时代的恐龙,根据现在的研究证明,当时恐龙因为食物的匮乏而本身不能改变体形应对环境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这物种的灭绝;而现在的老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被人类垦荒以致食物链的被破坏,老虎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另外也由于其生殖方面的缓慢和不能及时调整以获得更多食物时,老虎的种群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如果不是人类及时对自身的过失作出补偿性的措施时,极有可能老虎已经成为了教科书中的一种历史物种罢了.

那么人类本身的本能是不是促使人类本身进化到文明社会的关键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人类在进化到文明以前,也就说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明白了完全依赖从大自然中获得食物是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例如,从简单的捕猎中只能是借助强劲的体魄和技巧,或者单纯只以采食植物的行为,都成为了其制约的条件,转而进行对动物的驯养,对植物的种植来弥补从大自然界获得的食物不足……,而使用劳动工具成为了另一个进化的里程碑,这也是有别动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语言的出现和代与代之间的传教,社会的雏形和分工的形成都是人类本身克服自身缺陷的有力措施.随之而来的社会道德形成是明显带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在氏族公社中,头领就是以其强健的体魄和能力令氏族成员信服,然后头领以其个人威望和行为作为其整个氏族的道德蓝本,成为一种不成文的约束力量,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头领和整个氏族成员对已经形成的道德遵从和扩充就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道德体系.但这种个人威望的模范作用我们还可以从现在的动物种群里发现,例如狼群在头狼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对猎物进行攻击等等.而人类现在本身的形为模式中也一直还存在着这样的社会规范: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就是以其个人的行为和能力率领一个小组或者一个单位的全体成员达到某种目标或者完成某种任务.

动物本能的形成是动物赖以生存的,是动物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如果一个物种不能从大自然中获得食物,那么这个物种就会衰败直至灭绝,所以说生存技能对于每一个物种都是至关重要的.毋庸置疑,人类也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其本身的社会雏形就是一种相互生存依赖关系的确定,这种关系的确定必须有各个方面的相辅相成,包括分工协作,语言交流,技能的学习与传递等等.思想,作为一个社会构成的关键部分,其起源必定与当时所处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当食物匮乏时,人们所首先关注的是如何从大自然得到足够多的食物来满足整个群体的需要;当季节变换而不能御寒时,人们会自动将如何抵御寒冷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处理.动物的本能作为一种直接与大自然接触而产生的并内化为天生所具有的技能时,思想必定会是本能的一种最直接的反映.如果从今天的角度为衡量时,这种以本能所直接反映出来的’思想’,我们只能称其为思想的前身而非思想的本身,因为现代的思想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包罗万象的体系;是通过与人类本身进化相互依存的,且不断发生改变的属性.

思想,作为人类对于维持本身整体利益和文明的无形手段,占据着人类文明的至高点.当然,思想具有多种属性.社会属性,这是思想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属性,但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思想也在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而改变.在远古时代,思想是具有明显公有制的色彩,这与当时人类所面临的生存有关,这时,人们总是以平等地相处作为首要目标.而在阶级社会里,思想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被统治阶级控制和利用,带有明显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属性.同时,思想还具有继承的属性,也就是说,思想在一代与一代的传承中继承了其大部分;另外还有思想的学习属性,是人类继承上一代思想时的去芜存菁等等.当思想一旦脱离了生存本能的范畴时,思想就不再保留本能的原始特性了,思想就从意识的形态上来规范具体的行为模式,并对个体的开为进行详细的指导,对个体进行统驭.

在社会分工后,思想作为社会联系的纵向与横向纽带,对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也开始了细化,一部分作为道德规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习俗之中,具体指导人们对于某种事情,可以这样行为但不可以那样行为;一部分作为初始的法律规范,以氏族***同遵守具体形式存在或者以国家强制形式存在于整个群体,强制人们必须遵守,如果违反则有惩罚性的特性;一部分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保留,具体体现为思想的阶级属性,只为统治阶级所拥有,在目前就是政治信仰;一部分则抽象为精神的统驭性,也就是神化了的思想,以传说的形式或者神的形式来指导整个群体的行为及价值取向即我们现在所谓的宗教信仰.那么在社会的进步中,思想与本能的距离被人为的拉开了,作为思想,从本能直接反映出来的那一刻起,就独立存在于个体的精神层面;而本能,作为最为原始的生存手段,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隐化,并被思想的具体形式化所束缚.例如道德的规范,法律的强制性等等.

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本能,这两者会彼此产生对立吗?这就需要从思想的社会属性和本能的最终目的来分析.思想,从诞生起,就是为了整个群体利益或者某个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要求个体绝对服从于群体或者统治阶级的利益.从食物分配,社会分工,关系协调,行为规范,法律制度,国家利益,文化的继承,价值形态等各个方面来具体规范.努力使整个群体内部关系,生存环境,外部协调以及整体群体的发展朝着一个永不停止的方向延续下去.而本能在个体方面尤其侧重于竞争性,种群间的竞争,同物种的个体相互之间的竞争,都成为了本能的范围之内.有理由相信,这只是我们简单的从本能外在特征来讨论的结果,而本能的内在要求与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本能的最终作用就是对于整个特定的物种来说就是达到种群的优势发展.

从表面的对立到内部的实质统一,思想与本能的进化的过程中是相互统一协调的,只是在具体形式所反映的方式不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的载体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动物本能所能承载的,而思想起源于本能但又独立于本能甚至对立于本能,特别是思想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恰恰符合了人类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思想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唯一载体.从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到制造劳动工具,到组成社会,形成劳动分工,物质的交换,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思想作为其人类社会核心的整体利益,是任何其他事物所不能替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渐渐地被另外的一个名词所替代,即社会本能.人类社会在满足其生存需求后,所要求的则是社会本能:即单独个体所具有的社会职能.我们必须承担独自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养老携幼,还包括法律所规定的个体所必须遵守的义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