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再怎么努力也只是个努力的人渣”?
有人可能会说,照搬学霸的制度大概会有效果——其实很多高中老师都是这么想的,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学习经验总结”和“学习指导”的活动。但是,信息采集、处理、整合、应用系统这些东西,其实和第一蜜、第二砒霜是一样的。每个人的信息接收偏好不同,所以效率也会不同。并不是说“看了我看过的书,做了我做过的题,想了我想过的事,你就能成为我”。如果连这个系统都不想认真开发完善,光靠劳动密集型的“努力”是没用的。就像追飞机一样,即使你跑得像博尔特一样快,耐力像王一样好,也是白搭。最后,对于剧毒案件还是固定时间。最后认真学习的是硕士学位,句法,讨论格,动词修饰,词序和移动。我之前学过德语,所以这些内容不是问题。看完课本我就全知道了。但如果有人问我是怎么理解的,我真的很难告诉他,因为我的信息处理系统当时已经整合使用了六七年,已经达到了高度的内化,所以当我看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可以很快地把它和我之前看到的所有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我甚至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也就是“我就是知道”的直觉判断。当然,我之前也说过,这真的是努力的结果。我大概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天赋”的东西。当时一直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妹子,也就是一个特别喜欢自称人渣的女生,一直在纠结要不要理解这些内容。每次见面,她的开场白基本都是“昨晚看了一本书,看到凌晨2点,好困”,然后抱怨课程真他妈的难,最后开始一个个的向我抛问题。她列出的问题都是非常基础的问题,只需要比定义多思考一点点;有些问题书上已经解释了,有些没有,但离推论只有一步之遥。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书中的例子来回答。我终于忍不住了——她说她看过那本书,认真查过字典,上课也确实做了笔记。每次上课打印ppt,她甚至还会问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就跟她说“你要是看过x章Y页的一个例子xxx就好了,你说看过书怎么还问我?”她的回答是:“书里有吗?”。我没看见。“然后我把她的课本拿来,给她翻到那一页,指着那个例子,解释说看完这一段就够了。她看了很久,不止一次,然后抬头用真诚的眼神看着我说:“我觉得这两个不是一回事。“克里斯·夏,22岁,去世了。你不能说她不努力。她记得的笔记比我多。老师上课说的每一句话都恨不得抄在纸上。中午我午睡的时候,她听教室录音。晚上,我回宿舍看动画。有时候会从她那里得到消息,问我书上的内容,还有课本上不知道的其他作业。她不玩社交网络,不喜欢和别人出去。她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大约是我的两到三倍。但这样“努力”的人渣,也只会是题主问的那种“努力”的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