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寻找远征军的女人
人们熟悉的是小舒2004年出版的畅销书《金三角的女人》。书中描写了两个一起走进金三角的都市女性的生、死、性、爱。激烈、毒品、血腥、暴力、罂粟花下的杀戮、金钱背后的邪恶,让这部30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备受关注。
2005年春天,她再次踏上金三角的土地,为《金三角的女人》续集寻找灵感。然而缅北的一次奇遇让她与远征军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这位曾经因为《金三角的女人》而引起关注的女作家,一头扎进了那堆旧报纸里,关注起了早已被人们遗忘的“最后的老兵”。
冒险
小树,原名李小树,60年代出生于云南昆明,是根正洪妙的革命后代。80年代初,小舒到昆明市中医院西药房上班,10年后,去海南当经济日报记者。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理想主义在我的生活中无可救药地蔓延”。1993年,为了追求一份爱情,她只身前往俄罗斯,开始了两年多欧洲、东南亚等国的流浪写作生活。2001年春天,为了完成《金三角的女人》这本书,小树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5次穿越缅北。
在她的客厅里,有俄罗斯挂毯、金三角咖啡、巴黎闹钟、意大利饰品等。这些都是小舒旅行时购买的。小舒是个异国情调的人。她经常对朋友声称,即使60岁了,走在街上也会转头。在朋友眼里,她的衣服不全是名牌,但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去参加前任的葬礼,她也从未忘记在头上别一朵白色的栀子花。
好友刘霞也对小舒关注抗战老兵的癖好感到好奇。直到听了《缅北历险记》,才明白她的意思。
那次冒险发生在2005年的早春。小树扮成边境农民,从边境口岸城镇甘巴里进入缅甸。通过熟人,她从当地一位华侨那里租了一辆皮卡车,沿着美丽的伊洛瓦底江驶向缅甸北部边境小镇密支那。
当车子驶进山区时,下午天气突变,一阵狂风暴雨袭来,山上的石头也随着暴雨滚下了山路。司机去老家帮忙搬路上的巨石。小舒看到路边一棵龙眼树的树干上有一块铁皮红色的牌子——弯弯曲曲的缅甸树下有一排醒目的中文字“林波机械修理”,箭头指向一条背阴的小路。
在小路的尽头,有一座房子,背靠着一座小山,屋顶是生锈的铁皮。一个满身油污的中年人正拿着老虎钳忙碌着。他抬头看见小舒,说:“找我爸爸?他在房子后面。”在屋后的灌木丛里,小树看到一个独臂老人,瘦瘦的,气得冒火,脸上的神情特别像风干的老木头。“姑娘,中国来的,嗯?”浓重响亮的四川口音。
老人用右手和小舒握手,有力度,手背上的伤疤很醒目。他身后矗立着两座长满苔藓和白色野花的坟墓。青石墓碑上镌刻着醒目的楚色官字――勇者出故土,勇照山河,战友金光雷,战友刘宇翔。
老人介绍自己叫林国伟,89岁,四川宜宾人。15黄埔军校毕业,曾是机械化师迫击炮连战士。1942年,26岁的他随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浴血奋战。战败后从野人山撤退,进入印度,编入驻印远征军。1944年,印军反攻缅北。在一次与日军的封锁战中,林国伟受伤留在了缅甸。后来为了生存在金三角生活,在当地一个武装部队当教官。
后来,他娶了一个当地的女人,生了孩子。凭着炮兵营的机械知识和技能,他开了一个小小的机械修理车间。这位60多年前出国参战的老兵,在积蓄不多的情况下,终于找到了战死在缅北荒山的战友金光磊和刘玉祥的遗体,并在自家屋后为他们立了墓。
晚上,小舒在司机催促上路的汽车喇叭声中与老人告别。老人临走时说:“宝贝,回国后方便问个问题。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去国外为我们的国家而战。现在,老骨头能想回家吗?”
老人稀疏的白发和热切的眼神让小舒很担心。
寻求
“1500伤兵无法随部队长途跋涉到野人山。他们住在莫村坎迪佛塔旁边的医疗站。为了避免被日本俘虏羞辱,他们集体自焚...在场的官兵都掩面而泣,在黑暗中跪不起。”回国后的几个月里,小树总是看到远征军突破野人山前伤兵集体自焚的场景。她从来不敢也不愿意相信林国伟的描述。
匆匆结束密支那之行回国后,小舒陷入了二战史料和远征幸存者回忆录的汪洋大海。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被日军切断。杜司令下令销毁一切现代化武器装备,率部进入被当地人称为“绝地”的野人山。
2006年4月4日中午,小树站在腾冲和顺乡滇缅抗战博物馆展板前。一条黑色厚重的文字如雷贯耳,击中了她:70年前,日军在卢沟桥打响了第一枪。无数青年学生加入了远征军,包括十几岁的学生。鲜为人知的是,撤回野人山的远征军女兵约有200人,多从事翻译、电报、医疗等文职工作。最后只有五个女兵走出了野人山。
这些40年代风华正茂的女兵,入伍前可能都是姑娘、妻子、母亲。他们本该享受家庭、学习、友情、爱情、婚姻的和平生活,却不幸遭遇战争。小树决定去看看这些女兵的故事。
2006年初,凤凰卫视播出了野人山幸存女兵刘桂英的故事。小树通过合肥电视台《晚间纪事》栏目组找到了刘桂英在合肥的住址。那年中秋节,她终于来到合肥,和88岁的刘桂英一起哭了。央视《半边天》栏目的记者记录了这个过程。
随着刘桂英的故事在媒体上的播出,更多的抗战老兵和他们的家人开始接触到小树。为了追随老兵的脚步,她去了南洋的槟城、太平洋的塞班岛、泰国北部、缅甸北部、云南西部的腾冲、龙陵、松山...并看望了20多位旅居海内外的远征军老兵。
对于60多年前“二战”的记忆,小树决定将这些老兵的影像以纪录片的形式保留下来。2008年冬天,在昆明中美友好二战园组委会的支持下,她开始策划撰写《最后的老兵》的拍摄计划,并邀请志愿者参与。
摄制组由作家、画家、业余电影导演、军事专家、大学教师和其他爱心志愿者组成,他们自己筹集资金和设备。纪录片预计制作六集,分为《英雄魂归》、《魂归嵩山》、《美丽魂》、《勇敢魂》、《异国孤魂》、《大国魂》。
女人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