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究竟对中国帮助有多大?

“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国人十分熟悉的旋律,除了旋律优美,这首歌在国内传唱度这么高,还与当时的中苏关系有关,因为那个时候,苏联被中国人亲切的称为“苏联老大哥”。

虽然中苏关系经历了“蜜月期”到“断交期”,但苏联老大哥实实在在为中国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历史书上的话,最好的诠释了中国和苏联关系的渊源。

苏联当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龙头老大,一度与美国形成了抗衡之势,在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自然就与国土毗邻,政体一样的苏联走的很近。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苏联开始了对中国的帮助。当年苏联到底对中国帮助有多大?砸钱近百亿,核心技术直接白送。

雪中送炭

人人都知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无疑是雪中送炭。清朝时期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以致于沦落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地步。晚清签订的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让本就积重难返的中国更加的雪上加霜。

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惨痛的代价,还是在苏联、美国等国家的支援下,中国的抗日战争才结束。本就落后的国家经过十几年的战乱,即便是新中国成立了,百废待兴一词都不足以形容当时中国发展的迫切性。

苏联当时对中国的援助有多及时呢,可以用一个歇后语来形容,那就是正在瞌睡的时候送来了枕头。战争后的新中国满目疮痍,给钱给物是最直观也是见效最快的援助方式。

苏联以极低的利息向中国提供贷款3亿美元,还是5年的期限,这几乎是相当于白送的。这3亿美元相当于9亿元的人民币,占了中国政府的总投资中占了14.3%。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一个国家的基础发展资金居然有这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国外。

在金钱上,苏联都毫不犹豫的援助了中国,在其他方面就更大方了。发展经济,基础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煤炭生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苏联就援建煤炭项目;电力不足,苏联就援建水电项目;化工原料不足,苏联就援建化工项目。总之一句话,中国需要什么,苏联就援建什么。

有个著名的“156项”工程,就是依据苏联对中国援建项目数量命名的,其中斯大林任职期间列了141项重点项目,赫鲁晓夫又追加了15项,总***156项,总价值近百亿,后来在实际执行中,落实了150项。这150项工程涉及新中国基础建设的方方面面,苏联不仅提供机械设备,核心技术直接白送。

授人以渔

有一组数字,足以看出苏联当年在帮助中国时投入了多少成本。据中国的档案文献记载,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苏联专家总计至少应超过2万人,并且每年为中国培养20万人的人才。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真的解决了发展的瓶颈。

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各个行业都出现了技术人才荒,而科学技术人才又是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苏联的这一举措无疑给中国提供了长远发展的动力和底气。

就在“156项”重大工程建设中,还有44项是军工企业,能帮助中国到这个程度上的,也就只有苏联了。

最关键的是,苏联人当时是真心实意的帮助中国,不但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从来没有担心过中国人学会技术会对他们不利。

后来苏联从中国撤走了全部的人才,拿走了方案和技术资料,中国确实一时之间陷入了困顿之中,但苏联人在很多领域已经把中国人领进门了了,即便他们撤人撤资,中国人也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逐步的摸索了。

不仅在基础设施上,苏联提供了无偿的帮助,就是在关系一个国家长治久的军事企业上,苏联也把核心技术直接白送,中国的氢弹、原子弹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制成功,苏联对中国的在技术上的帮助也不可忽视。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苏联在这方面的建设存有控制中国的潜在居心,但中国又岂会如此不懂设防。

1957年,苏联和中国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这个协定给中国的核武器和导弹等核心军事技术的研发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不知赫鲁晓夫处于什么目的,让他当时不顾军队领导的反对,坚持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生产技术,要知道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掌握了原子弹技术不但意味着可以立国,还意味着拥有了对外反击的资本。

苏联与中国国土毗邻,历史上也发生了很多次边界战争,但赫鲁晓夫没有考虑这些。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的核工业建设进入了正轨,从此中国有了保家卫国的最核心武器。

深远影响

如果没有苏联当初对中国的帮助,我们的核弹,氢弹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研制成功。如果没有苏联对中国的帮助,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的进程不会那么快。如果没有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我国战后的经济不会复苏那么快,基础设施建设也不会恢复那么快。

还有一点,如果不是有苏联罩着,中国或许不会获得和平的环境去发展经济。炮击金门也好,对越自卫反击战也好,甚至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的背后一直有苏联物资和武器的支持。这些影响甚至当时的中国老百姓都知道。

笔者依稀记得当初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一个顺口溜,如今在网上一搜,还真的能找到。“苏联老大哥,挣钱挣得多。买辆摩托车,骑到莫斯科。苏联老大嫂,挣钱挣得少。买块旧手表,乐的满街跑”。这个充满了口语气息的顺口溜足以说明苏联当时在中国的声誉和影响。

后来中苏关系决裂了,中国人也编了一个顺口溜。“苏联老大哥,挣钱挣得多,买辆摩托车,骑到莫斯科,莫斯科地雷多,炸得老大哥直哆嗦;苏联老大嫂,挣钱挣得少,买块破手表,一年走一秒”。中国人的爱恨分明从顺口溜的变化中就能可见一斑。

至于苏联为什么要帮助中国,很多政客众说纷纭,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苏联帮助中国自然有它的目的,但不管它的目的是什么,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好处。吃水不忘挖井人,而今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我们却不能忘记。

小结:

世界格局瞬息万变,当年能与美国势均力敌的苏联轰然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中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成员。苏联的解体有很多因素,给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以警示。

作为曾经的老大哥,苏联多中国的帮助无疑是雪中送炭,而且还以授之以渔的姿态给中国培养了专家学者,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能成为今日之中国,苏联当初的贡献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