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娟的艺术历程

姚锡娟是上海人,初中时,著名电影演员孙道临一次抑扬顿挫的朗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知不觉便为朗诵艺术的魅力所吸引,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代的小姚热衷于背诵诗词和外国著名电影的片断,读高中时参加了上海市课余学生艺术团。1959年,18岁的姚锡娟报考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在主考官面前,她满怀激情地朗诵了《红岩》中江姐遇害前的台词“最后的时刻”,并出色地表演了小品。当时的中国青年报介绍了姚锡娟这份出类拔萃的答卷。三年的学习生活很快结束了,小姚被分配到广州羊城话剧团工作,7年后转到广东话剧团。在20年的舞台生涯中,她扮演过各种不同的角色:《红岩》中的江姐、《三代人》中的铁梅、《年青的一代》中的林岚、《丹心谱》中的方静淑、《于无声处》中的何芸、《白奴》中的卡茜、《泪血樱花》中的樱枝.....这些角色几乎场场都有长篇台词,她都能以真情灌注其中,拨动观众的心弦。

姚锡娟还经常参加电台广播剧的演播和诗歌朗诵会的演出。一次,她在广州南方戏院朗诵李季的名篇《只因为我是一个青年团员》。当报幕员刚刚说出这首诗的名字,有些观众便哄了一下,很显然,他们对这首诗不感兴趣。朗诵开始了,姚锡娟着意渲染、精心处理,当朗诵到“只听喀嚓一声,十个手指头掉在地下”时,她出人意料地使用了最低音并加了长长的停顿,观众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个小英雄---石虎子的形象被姚锡娟用声音嵌进观众的心底。之后,她朗诵的《周总理的一天》、《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成为广州观众所喜爱的节目。

然而,过了“不惑之年”的姚锡娟却没想到和电视剧配音又结良缘。近几年来,她先后为《排球女将》中的小鹿纯子、《海蒂》中的小海蒂、《霍元甲》中的秀芝、《血疑》中的大岛幸子等人物配音。在为幸子配音时,姚锡娟为区分幸子和小鹿纯子这两位年纪相仿的日本少女的声音造型着实动了不少脑筋。通过对比分析她们的家庭环境和经历,她赋予小鹿纯子活泼、热情、奔放的声音特征,而采用比小鹿声音低、厚、柔和的音调表现幸子开始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后来痛苦、忧郁、内心充满矛盾的性格,使幸子的配音与山口百惠含蓄、内在的表演风格相一致。人们也许不知道,这位中年崛起的配音演员与早已享名华夏的电影演员达式常还有过一段同窗之谊呢!22年前,他们曾***同在《第十二夜》中扮演角色,达式常演小丑,姚锡娟演管家玛丽娅,演得风趣诙谐。难怪他们在电视剧授奖大会上再次搭挡朗诵幸子和光夫的一段临别对话时,是那样和谐默契。

和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姚锡娟也是人到中年两肩挑——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的丈夫杜熊文是电影演员,常常外出拍片。下班回家后,姚锡娟要自己动手买菜做饭,辅导两个女儿做功课,还要背诵明天要演出的戏中的台词,她往往累得精疲力尽。然而,姚锡娟没有怨气,她从千百万观众欣赏她参与配译的电视剧时获得的艺术享受中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她感到当一名配音演员是幸福的。不久前,姚锡娟又在南斯拉夫电视剧《卡比拉的篝火》中为性格复杂并患有癜痫病的玛拉和风趣的老太婆芬卡配音。相信她将用自己的声音把个性鲜明的新的人物形象推到全国电视观众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