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航起义人员的结局的下场

1949年11月12日,毛主席电贺刘敬宜、陈卓林和两航员工,赞扬其“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残余,投入人民祖国怀抱,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希望他们团结一致,为建设人民航空事业,并为保卫留在香港的祖国财产而奋斗。

同日,周总理致函两航员工,宣布两公司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任命刘敬宜、陈卓林分别任两公司总经理。新华社、人民日报发表了《欢迎两航空公司起义》的社论,“对于将在两公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民航空事业,表示无限的信心。”

周总理、李克农副外长特电嘉勉参与策动两航起义的何凤元、陆元斌、陈耀寰、朱汉明等同志。11月15日,周总理在北京饭店会见并宴请两航起义北飞全体人员,他说:“我们欢迎两公司的起义,因为这是具有无限前途的中国人民民航事业的起点。”

他号召“两公司的全体人员努力克服前进途中的困难,坚持自力更生,而不要对帝国主义者存任何幻想”。

两航起义北飞的12架飞机和后来由两航机务人员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6架(C-46型14架、C-47型2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初期的机群主体。

内运的器材设备,成为新中国民航初期维修飞机所需的主要航空器材来源,并组建了太原飞机修理厂、天津电讯修理厂,尔后成为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和电讯研制工业的技术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