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娇吧
情真意切逢君时,转头榻前已无颜。
西汉景帝刘启的姐姐是有名的馆陶公主,儿子刘彻是后来的一代名君汉武帝,而汉武帝的表妹,即馆陶公主的女儿是陈阿娇。
汉武帝一生中盛宠过三个女人,第一个便是陈阿娇,自幼时即立誓成年后娶得陈阿娇必金屋藏之。
此文便来说说陈阿娇与刘彻的爱情故事,具体来说应该是悲剧爱情故事。
景帝在位时,太子未立,而刘彻也并非最佳的储君人选。此时馆陶公主在朝廷中又把握重要权利,任何人能得馆陶公主帮助,太子之位即是手到擒来。
馆陶公主很是爱惜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对女儿的人生大事也是非常慎重。
一天女儿陈阿娇与刘彻嬉戏玩闹时,馆陶公主玩笑道:“若是把阿娇嫁与你,如何?”那时的刘彻将阿娇当做可人,欢喜得很。虽年纪尚小,却语言坚毅,回答说:“若得阿娇,必金屋藏之”。馆陶公主对这个答案很是肯定,也因为此话,馆陶公主决定帮助刘彻夺得太子之位。
在馆陶公主的帷幄之下,刘彻顺利成为太子,景帝逝世后,登基成君。刘彻也守诺十里红妆,江山为聘迎娶陈阿娇。建华美宫殿给陈阿娇居住,对陈阿娇盛宠一时,像极了美好爱情故事里的情节。
年少青梅竹马的誓言,换来金屋藏娇的恩爱情谊。
可是,自古君王多薄情。
自卫子夫入宫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刘彻不再专宠陈阿娇,甚至逐渐冷落她。随着红颜渐逝,权利旁落,君王的心也是一去不复还。
唯一留给陈阿娇的只剩金屋和皇后的名分了。
意气风发的汉武帝刘彻,文学上,极为喜爱辞赋。
当是时,因皇帝对赋的偏爱,致使许多文人的创作风格和体式收到了影响。
就文学史角度,汉赋大家也是在武帝时最为活跃,许多名篇留世,使汉赋的创作达到了顶峰。
众汉赋大家中,武帝最为偏爱的有东方朔,班固,枚皋等。
司马相如以《子虚赋》《上林赋》声名鹊起,谋得汉武帝的青睐,也对其个人十分赞赏,并授其官职,可谓是荣宠一时。
陈阿娇失宠后一直希望可以重新与刘彻恩爱如初,便遍寻各方。
在得知司马相如的赋深得刘彻喜爱后,便决定请司马相如写赋,称赞自己,以求得刘彻回心转意。
当时司马相如生活穷困,与卓文君当垆卖酒度日。
陈阿娇以百斤黄金请司马相如提笔,而在当时,百斤黄金相当于百分之十的国家财政收入,是一笔巨产,生活落魄的司马相如自然愿意。何况写赋挽情也是成人之美的仁事一桩,受托之人还是当朝皇后,自然而然就顺势应下。
陈阿娇的决定在当时的确是正确的。
汉武帝刘彻看了司马相如为陈阿娇写的《长门赋》以后,很是感念。想起自己的确不对,于是又重新宠幸陈阿娇。
《长门赋》的内容是写对佳人寡居的哀叹,全篇辞藻华丽,文风绮艺,是为赋中佳作。
前几段主要描写了陈阿娇所居住的宫殿 长门宫是如何的富丽堂皇,精美华丽,从墙梁到装饰都是极尽细致,甚至可以说是奢侈之作。
而赋的最后一段为: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一篇夸耀的宫殿的赋怎会劝得汉武帝重拾爱心,绝不可能是因为觉得宫殿建的好,被宫殿的富丽堂皇吸引了的吧!
能触动人心的永远是情,帝王心也是为情所动的。
最后一段,写美人独居时的模样是,
梦中二人恩爱绵绵,醒来却是一人伏榻;以为窗外天已明,却是月光偷入户;以为睡梦久长时,却是失眠复又醒;仰视天上明星耀,点点滴滴满入眼;收眸院中亭前落,霜降满地不觉寒;停身一时远近看,月落西山将破晓……
一个孤独的思念的着心上人的佳人,跃然于纸上。看了这样的场景,试问谁不心悸?
可是啊!好景不长,有些事始终无法改变,有些人终究挽回不了。
感动得来的恩赐必不长久,《长门赋》的作用过去以后,陈阿娇也从此永远成了窗前的眺望人。
作者按:文中在写陈阿娇角度时,称他为刘彻。写司马相如或其他人角度时,称他为汉武帝。对于陈阿娇而言,无论他是何身份,普通皇子,太子,又或者皇帝,都是她的心上人,的丈夫,是她心心想念的刘彻,而对他的爱也如称呼一般,自始至终曾未改变。
从她和刘彻的爱情故事角度,陈阿娇是个可怜人,可是这可怜的原因有是什么呢?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