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中的身体写作∨小说(3)

心香/文学

第三个内容,如何调动感觉器官,写出自己有深度的作品?

写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沿着提出的方向一步步前进。

这个方向就是写出好作品。对于小说家来说,不仅要写出生活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剖析人性,从而达到物质与精神的融合。

当然,对于身体写作和感官写作来说,对于初学者和业余写作者来说,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也是困难的,但是意识到这个方向,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大胆尝试,还是可以写出好作品的。

在你对身体写作和感官写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

什么是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品?

语言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哲学。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说我获奖不是政治胜利,而是文学胜利。他对写作的理解不是一面描述社会现实的镜子,而是一个净化自我体验、反思精神苦难的容器。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巅峰代表。他的产品描述了那个时代的斗争。他的视野比别人开阔。他把人放在《原野》中,让人思考,让人探索。

比如《野草》里,鲁迅让人不停地提问,不停地演戏。即使知道无路可走,老人说前面有坟,孩子说前面有花,但他还得继续走,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荒野的张力。

再比如张爱玲,她对世俗生活的细节有着独特的偏爱,优雅精致。她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千疮百孔的感情;短的是人生,长的是苦难,可见她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莫言先生的作品写出了这个世界上一个时代不同阶层声音的呐喊,并把这些声音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读者跟随他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体验精神的洗涤和救赎。

好的作品一定是有灵魂的,有人性的。

正统的文学观教导作家要有是非善恶,态度鲜明,立场鲜明。

用贾平凹的话来说,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统中,有一句话叫天下有,有铁肩膀担道义,有天做徒弟,提倡关心社会,关心现实。

所以,关心社会,关心生命,关心精神,是文学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文学的大道。

也就是说,文字因为作品而有意义,意义上升到精神,精神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嘈杂混乱的世界里,我们写下的文字,不仅仅是突如其来的剧情和暴力冲突,还有这些表面表象之下。我们要写出黑暗中的光明,邪恶中的善意,绝望中的希望,痛苦中的喜悦,告诉世人,生命和希望一直都在。

但同时,写作中的人性和主题也不能仅仅停留和局限于此。

写作要超越国家、民族、人生、命运,把眼光放大到宇宙,追问人性的精神性的东西,以人类文学来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贡献中国经验。

好了,有了这些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大师作品中的精神,探索作品的写作方法。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贾平凹的小说《有灯》。

贾平凹擅长写细节。他现实能力很强,人物性格也很鲜明。比如《有灯》,主要是用灯光聚焦女主角的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用多种多样的语音对话,写出了人的复杂和深刻。

拿着灯说:折磨好。

竹子说,折磨好不好?

轻说一句,你见过截虫吗?

它在挣扎,因为疼,它挣扎,挣扎,可能会减轻痛苦。

在文章的最后,有一段话展示了希望的象征。”这时,萤火虫飞了过来,带着灯光落在头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萤火虫飞了过来,都带着灯光落在了头上、肩上、衣服上。竹子看着像一尊带灯的佛,全身发晕。”

戴灯就是精神上戴灯。这盏灯,有的弱,有的小,照不到别人,却照亮了自己。

这盏灯象征着人类的想象力和境界,所以穿透了世俗的枷锁,文字获得了存在的意义,所以精神空间变得丰富而深刻。

《野骡子》里有个罗小彤。他是一个非常喜欢吃肉的孩子。

起初,他对肉的依恋和渴望只与他的身体有关。

但在《四十一炮》中,罗小彤对肉的渴望和占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味觉和感官上。

请看这篇文章。

世界上有几百万种肉,但幸运的是,懂肉爱肉的罗小彤吃的太少了。

所以,我也理解肉的兴奋。在把肉往嘴里搬的短短过程中,肉晶莹的泪珠从generate里流了出来,肉的眼睛明亮地盯着我。肉肉的眼睛里充满了激情。我知道因为我爱肉,肉也爱我。世界上的爱情是注定的。肉,你也感动了我。你伤了我的心。说实话。

作品的最后,大家读到的是罗晓彤的绝望。

当他发现自己的妹妹吃肉后死了,有这样一段话描述。

我对肉充满了厌恶和憎恨。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吃肉了。我宁愿在街上吃泥土,也不愿吃肉。我宁愿在马棚里吃饭,也不愿吃肉。我宁愿饿死也不吃肉。

从这两段的对比可以看出,罗小彤的成长史是从爱肉到恨肉,再到对欲望世界的反思和自觉,作品中也写出了欲望从膨胀到崩溃的例子。

一个是来自本能欲望的推演,一个是内心对欲望的理解。

这也是感情的描写,但文学作品的内涵得到了升华。

比如《檀香刑》里,有这样一段话。大家一起欣赏吧。

我父亲看到孙武的刀像木头一样在我叔叔的耳朵上锯着,罗汉叔叔惨叫一声,一股褐色的尿从他的两腿间喷出来。父亲的腿在颤抖。

从一个端着白瓷盘子的日本兵身边走过,他站在孙武身边,孙武把罗汉大爷胖乎乎的老实耳朵放在白瓷盘子里。

孙武割下罗汉大爷的另一只耳朵,放在瓷盘里。父亲看到那两只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地跳动着,瓷盘叮当作响。

听了这段话的描述,有的眼睛看到了锯耳朵像木头一样的景象,有的锯耳朵在瓷盘里跳动,造成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是不是也调动了我们的五官和内心的想象力和牵引力?

同样的,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大家想一想。

这些话让你觉得残忍吗?残忍?同时,会不会有一种荒诞、野蛮、原始的快感?

你可以很好的体会到文字不仅仅是表面的记录,它还会带给我们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些更深层次的含义,作品的思想就是通过这种描写传达出来的。

我们继续学习一段。

师父说凌迟是美妓的那天,在北京菜市口刑场被踩死踩死的看客有20多个。

师傅说,面对这么美的身体,不全心全意的努力,是一种罪,是一种罪过。

如果你做得不好,愤怒的观众会把你咬死。北京的观众是世界上最难相处的观众。那天的工作做得好不好,那个女的有没有配合你,这其实就是一出大戏,刽子手和犯人一起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罪犯过度嚎叫是不自然的,但什么都不说也不好。最好是节奏适中的哀号,既能激发看客虚伪的同情,又能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

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有没有写出几个人的感受,犯人的哀号,看客的邪恶亢奋,刽子手的杀人娱乐,让大家觉得不一般,有意义?

大家跟我来。继续听。

师傅说他教了几十年,杀了几千人,才悟出一个道理。

所有人都是双面兽,一个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个是男盗女娼,嗜血肉欲。

面对着被刀割的美女尸体,前来观看刑罚的人,无论是绅士还是贤惠的女眷,都被邪恶的利益所激动。

在大师的心目中,那种奇妙的美是先被分割成碎片,再一块一块复员的。

在循环的过程中,主人的耳边,一刻也不停地缭绕着女人的歌声和哭声。

主人的鼻子无时无刻不可以闻到,女人身体被割得很厉害时散发出来的迷人气味。

这是一种心理描写,也是最生动的写法。

这种恰到好处的描写,把各种人性刻画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感受到恐惧、同情、邪恶、痛苦等等,揭示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间扮演折磨者、受害者或观察者的角色,这将文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

所以莫言说他的小说《檀香刑》是一部悲悯之书。

好的作品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还原,更是灵魂的探索。往往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

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

什么是身体写作?

身体写作,简单地说,就是把身体作为写作的对象和手段。今天主要交流的是,一个作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要调动他所有的感觉器官,你的视觉,你的听觉,你的触觉,或者其他超越上述感觉的神奇的感觉,这样你的小说才有可能有生命的气息。不再是一堆没有生命的文字,而是一种气味,声音,温度,形状。

2.调动感觉器官进行写作的技巧。

直观的描述,欣赏和冲击,塑造你作品中描绘的场景,这是技巧之一;适当夸张、夸大描写,这是第二个技巧;善于运用那些如画生动的句子和描写,是第三种技巧;用好数字,抓住关键细节的描述,这是第四个技巧。

3.我们列举了国内外名家的作品,如泰戈尔、贾平凹、鲁迅,当然还有很多莫言先生的例子,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使文字有了意义,精神更加丰富。

通过场景的描写,写出心和根;通过感情的描写,文字有了内涵;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性等,文章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

莫言先生的语言效果往往令人震撼。他的作品里有方言,有方言,有俚语,有古语,非常具有震撼力和破坏力,但不管你喜不喜欢。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能有同学说我不喜欢某个人的作品,就不看他的作品了。这可以理解。如果只是泛泛而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读。但学写作,想写出好作品,就要广泛阅读,虚心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信大家对今天的身体写作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可以用在以后的写作中。祝大家都能写出好作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