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阅读答案

(1)我从小就受到先父和学长的严格管教。从开悟开始,我必须在书房静坐,面前烧香,看着我的鼻子,看着我的心,好好学习。把十颗生豆放在桌子上,读一读,把一颗豆移到另一边。读十遍之后,你就当着老师的面背了。有的人看三五遍就能背得很流利,有的人看十遍还倒背如流。老师生气了,我越来越心不在焉。饿了,我干脆偷偷吃了生豆,宁愿跪在蒲团上受罚。看着那袅袅的香烟,我在心里发誓,这辈子绝不做学问,何况长工阿荣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作为一个大男人,他只知道几个不卑不亢的词(在家乡方言里很少描述,不重要)。他不是过着幸福的生活吗?

(2)但是后来我看到五叔不会记账,她连存折里的数字都不知道。她的侄子主动花光了所有的血汗钱,只有哭。看到妈妈颤抖的手给爸爸写信,我总是抱怨自己写的字不尽如人意,很辛苦。父亲的信写得潦草,我让老师或者我读给她听。我妈妈建议我努力学习。我怒读书,我要做“才女”为妈妈争口气。

(3)古书读的有些铿锵,有些别扭严肃,想看小说是因为认识的字多。小说是老师不允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偷看。不言而喻,读一本小说比读一本严肃的书好千万倍。我把书柜里的小说都偷出来,一本一本,躲在远离正房的谷仓后面看。这里很孤独,有阳光有风。天冷了,我发现楼上厢房里走廊的角落比较隐蔽。阿荣波用旧木板给我在角落里隔出一个小房间,里面有桌子和椅子。小屋有三块木板,一块正对着栏杆,坐在里面,可以看着蓝天白云和碧绿的田野。晚上伺候油灯,看西游记看得入迷忘了睡觉。我妈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杆外的绿色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靠着墙抽烟好多了。我没有变成四眼蛙,所以我很幸运有这个绿调。

(4)小书房被父亲发现,被阿荣伯下令拆除,但我找到了更隐蔽更安全的地方。那是一顶放在花厅后廊多年的轿子。三面都是绿色的花呢,前面是可以卷起来的绿色竹帘。我手里拿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里面,没有人会发现。如果听到脚步声,就放下竹帘,竹帘让你感觉与世隔绝。

⑤我经常带着邻居的小伙伴,轮流挤两三个人上轿子,听我讲过去的故事。轿子原本是我父亲进城时用的。后来有了小蒸汽轮,轿子就没用了,一直放在花厅走廊的角落里,成了我们的天堂。朋友们想听我讲大书,就说:“我们进城吧。”是上轿子的暗号。

在那个轿子书房真的看了很多小说。直到现在,我都不想宽敞,也不想讲究我读书的地方。再简陋狭窄的房子,我手里拿着一卷也能心安理得。或许是童年的心理影响吧。

……

⑦清代著名学者张信斋说:“读书如隔空观月。中年读书,犹如庭上观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比较三种不同的境界是很有意思的。在缝隙中偷看月亮充满了好奇,渴望欣赏月亮下世界的整体景象。庭中观月,胸中自有秤,与中天岳明有一种知己的感觉。看着舞台上的月亮,由内而外,用客观的心,明澈的眼,透视人生的场景。无论是赞叹还是欣赏,都是一种平和的享受。

(选自琦君散文,有删减)

13.文章第①、②段作者的阅读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

答:

14.阅读第③至⑥段。作者童年时在哪两个地方学习?这段阅读经历对作者后来的生活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4分)

答:

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少年读书,如隙窥月”的理解。(4分)

答:

16.琦君善于用微妙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以上面第一段为例具体分析。(4分)

答:

17.请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4分。想象合理,描写生动,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加2分。不超过60个单词。如果你回答了两个问题,只标记第一个问题(4分)

(1)“我”看西游记忘我的时候忘了睡觉,会是什么表情?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我”在读得入迷时的表情。

答:

(2)“我也经常带着邻居的小玩伴,轮流挤两三个人上轿子,听我讲过去的故事。“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我”评书,谈谈古代的动作和语言。

答:

13.(4分)从“在心里发誓这辈子都不做秀才”到“带着怒气读”(2分),我在五叔、五婶不识字、被骗、母亲的信不如意、母亲看不懂父亲的信中受到了教育。我要为妈妈争口气(2分)。

14.(4分)在《厢房楼上长廊一角》和《花房后面廊下放置多年的轿子》(2分)。一是保护视力,二是读书不需要宽敞精致的条件(2分)。

15.(4分)少年时充满好奇心,渴望欣赏月下世界的整体景象(1分)。他们对世界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越是看不见、得不到的东西,越能激发这种学习的欲望,为了学习能克服很多困难(2分)。所以,兴趣是青春期最好的老师(1)。

16.(4分)我饿了,干脆偷偷吃了生豆,宁愿跪在蒲团上受罚(1分)。描述“偷偷”吃豆子,生动展现了一个孩子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的调皮和幼稚(2分),“宁愿被惩罚”就是这种童心的真实写照(1分)。

17.(4分)要想锤炼语言,就要有意义有内涵才能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