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作品《活着》的主旨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了无尽的苦难浪潮,表现了对死亡过程的一种可能态度。活着本身就很艰难,要努力活着才能延续生命。正因为极其艰难,活着才有了深刻的意义。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难。
这部作品讲述了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生活和家庭不断遭受苦难的故事。最后,他所有的亲人都相继离开了他,只留下了老人和一头老牛。
徐福贵原本是地主家的主人。年轻时不懂事,赌博嫖娼。后来,他设了一个赌博游戏,骗走了他的财产。失去家产后,由于妻子的坚持,他也决定发大财。然而,当他去为生病的母亲请医生时,他被逮捕并加入了国家军队。被解放军俘虏后,给了他钱回国和家人团聚。
我本以为这样之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了,却不得不经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变化。更让他悲凉的是,儿子有庆因为跑去给县长夫人献血,在医院被活活打死。他本想和县长硬碰硬,后来连报复都没想到,因为县长恰好是他当壮丁抓起来时的战友春生。
后来他的女儿因为生孩子时大出血死在了这家医院。他的妻子贾珍死于痛苦的命运,女婿也因为工地事故去世,只剩下他和孙子。但没想到的是,因为吃了豆子,连他的孙子都活了下来。
扩展数据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运动、自然灾害时期,作者经历了从富可敌国到一贫如洗的物质生活巨变,经历了诸多运动给他带来的尴尬和不幸,目睹了妻儿一次又一次在他面前死去。
后来笔者听到一首美国民谣《老奴隶》,歌中老奴隶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离他而去,但他依然善良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怨言。
这首歌深深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这样写一部小说,于是有了1992《活着》。写人对苦难的包容,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东西。
百度百科-活着(余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