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在思想性格上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看法。

类别:文化/艺术> & gt文学> & gt小说

分析:

李白(701~762)太白了。据考证,李白很可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镇。五岁时,他搬到了钟书,并在绵州和任侠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开元十二年(724),李白到了中国,辞掉亲戚,远行。南穷东涉海(商安配昌史),后两次赴长安,最终于天宝元年(742)入京拜翰林。但很快,他就被开除了,以“还钱”的名义离开了长安。从此四处漫游,东至齐鲁,南至吴越,北至蓟门。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举家逃亡,隐居庐山。永历帝李林,任江陵太守,出兵东南,过九江,三征李白。李白认为报国的时候到了,于是慷慨从军。但此时苏宗已经以武术家的身份即位,攻击李林谋反。李白被冤狱,仕途漫长。路上被原谅了再放回去。上元二年(761),李光弼去东南,李白毅然从军,却在半路生病。次年死于当涂,享年62岁。

杜甫(712~770),字美,京兆凌渡人。他年轻的时候,恰逢开元盛世。他有过三次十年的南北漂泊,人生经历轻浮。“站在道上,通向君主尧舜”的理想,使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失败后,来到天宝五年(746年)的长安,开始了屈辱而苦涩的十年求仕之路。“财主早晨拘,肥马黄昏尘,杯留寒,愁苦处处藏”(《呈魏作成》)玄宗惊为献三礼傅,拟作蓟县书院。但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十月,一个右后卫带领府兵曹参军。安史之乱随即爆发,杜甫降长安。次年春,他偷偷溜出长安,到了杭宰,在那里得了左补遗。因为帮忙救房子,被降职参军当化州书记。甘源二年(759年)秋,杜甫弃官,辗转周琴、铜鼓,抵达成都,晚年开始西南流浪。中间在子洲、阆中有过避乱阶段,曾在严武门下做过幕官。后来迁居夔州,出峡漂流到蒋巷。五年冬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终年59岁。

李白诗歌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

第一,李白的思想性格及其诗歌的精神内涵

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前。初唐盛世的繁华和培育保存的时代精神感染了李白。所以,浪漫,自信,自信在他的性格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当李白表达“有智慧,愿当辅佐,使寰区大,海贤郡清”的儒家志向时,他的计划充满了一种战国军事家的味道:他把自己放在了“帝王之师”的位置上,在他的想象中,他仿佛是姜尚、傅说、李赤起。(这种浪漫传奇的经历在唐朝是有根源的,因为马周和姚崇就是明显的例子,但唐朝不是战国的延续,姚崇很会自保,被认为很会玩政治。)李白过于理想化的设计,只能被严酷的现实击碎。然而,幸运的是,他是幸运的,他的经历在我们看来是传奇的。天宝元年,携诏进京拜翰林,一时风流。这种自满虽然是短暂的,但它与司马和何的赞美一起,成为李白一生自负、独立、豪放的人格基础。

李白的悲痛和痛苦主要来自:一生自负的李白处处受到排挤,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蜀道难的寓意。

二、李白诗歌的风格选择

嵇两种风格都有,但他还是有自己的风格偏好。他不擅长七律,七律被格律束缚得很厉害,所以很少写。他最喜欢的诗体是七首古诗和五首七言绝句。前者便于他驰骋,展开想象,表达激越。后者最适合他表现他的自然魅力。此外,他的五律,天生高洁,是本身的本来面目;五古,古朴苍劲,颇有汉魏之气。

下一首歌。古风(西岳莲花山)。

第三,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进酒》《难去》《宣州谢济楼送别校书云叔》。

1.诗意的场景宏大而有力。

2.突出矛盾,结构崩塌。

3.主要精神是高大、强壮、有力。

4.大胆优雅的风格。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一,杜甫诗歌的深刻内容和思想内涵。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实际上是指杜甫的诗具有史书的一般认知价值。

1.他继承了汉乐府"感忧喜、因事而生"的传统,创作了大量因重大"时事"而生、直接反映重大社会政治内容的大型诗歌。读这样的诗,我们仿佛在观看盛唐巨变的历史画卷,我们走进了历史隧道,为之惊叹,为之叹息。

(1)一般描述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的画面。他一般不表达个人在战争中的经历、感受和忧虑,而是把笔触伸向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下层社会,表现底层人民所忍受的社会苦难。这就是三官三离别两伤心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诗人对底层人民疾苦的描写也不是单纯出于同情,而是在社会灾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二丧”是悼念皇族和皇族,但他们都是社会困难的接受者,这是诗人同情的地方。诗人不仅同情,而且热切地呼吁早日结束战争。为此,他鼓励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反叛乱战争。

(2)杜甫诗歌对社会疾苦的描写并不停留在一般的事件和粗略的勾勒上,而是表现出广阔而微妙的生动景象。悲伤的陈涛。

(3)细节的真实。回忆起那次飞行,他忘不了与他同时受苦的妻子和孩子。《北伐》和《彭亚星》里都有非常具体生动的细节。读起来让人觉得酸酸的。

2.我没有直接写重大时事,但因为触及社会心理,深入人心,所以间接反映了时代的巨变。这类作品数量众多,其中最典型、最成功的是《三羌村》。杜甫在后期的诗歌中,往往直接写自己的处境和经历,而不是主要的社会内容。然而,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写外部世界就意味着写精神形象。如《秋兴》八。

3.杜甫的诗既注重客观描写,又细致入微地写下生活的原始状态。同时,他们往往通过议论成诗、记叙议论或直接议论国事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态度和立场,这意味着绘画的远见卓识非常直接;或者上下,古今,纵横谈,但总是指现实政治。比如剑门关。

二,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乐府诗的现实主义倾向。

婚礼告别,辞旧迎新。

2.韵律诗的忧郁和沮丧

(1)抑郁是指情绪肌理的深浅和深刻,情绪停滞的长、深、厚。“悲慷慨滞”是对其存在的描述。

(2)中止是指语义和表现上的间歇性停顿和转折性变化。如果有停顿,那不是愤怒;转,就不是直接拉肚子了。古人所说的“盘旋徐”是一种失意的状态。这是对杜律尴尬身体的看法。

(3)抑郁和挫折是相关的。情绪很深很压抑,但我不希望它滚下来。我得在心里盘旋几圈再慢慢发出来。古人把这种表现称为“潜气内转”,这是很直观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