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有安抚狗,那么你知道猫也可以安抚人类吗?可以分享一下被猫安慰的经历吗?
它会讨饭,不开胃就不了了之。它可以撒娇,也可以无缘无故的突然跑掉。你们之间的亲密程度取决于它的心情,它的心情是完全不可预测的。但一夜之间,猫突然成了治愈城市自闭症的最佳良药。《2018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养猫人数达到2258万,进一步缩小了与养狗人数的差距,年轻人更倾向于养猫。
人们不必一直照看它们,但它们总能从猫身上得到安慰。不管多晚,不管多累,只要你回家,你的猫就在等你——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猫,并且痴迷于吸猫。花哥与猫的缘分,始于八年前。作为一名设计师,他无意间收养了一只小猫,于是迷上了给猫拍照。直到“我每天醒来都在想在哪里拍猫,睡觉前都在想我拍了什么猫,甚至梦到猫”,他才干脆辞职,专心拍猫。
如今,他已经在电脑硬盘上保存了3万多张猫咪的图片。这些“猫片”来自全国20多个城市,上海巷、北京胡同、杭州西湖、广州悦榕庄——哪里有猫,哪里就有华哥的画面和足迹。“猫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能给人类安慰?”——这是花哥在拍猫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他说如果有机会,他希望变成一只橘猫,吃饱了就睡,醒了就吃。以下是华哥的自述和他镜头里的猫——我是一名猫摄影师,专门给猫拍照。在2018正式以此事为职业之前,我已经拍了六年的猫的照片。我走遍了上海的公园、商店、街道、建筑,寻找在路边游荡或落脚的喵喵朋友——这种在街上走来走去的小猫是我拍摄的主要对象。我喜欢在自然状态下自由生长的小猫,感觉它们更有活力。
有些东西逐渐成为习惯。比如每次去一个陌生的新地方,我都会先四处找一只猫。猫真的需要找到。他们有点像藏在巷子里的秘密主人。他们不在固定时间出现,神猫见头不见尾。但是总会有一点规律性,比如车顶,车底,店铺的角落。只要你足够耐心,你总能等到猫来。可能首先是一只毛茸茸的小耳朵。很轻,很慢。从墙后探出头来,可能会有一个匆匆的对视,然后迅速缩了回去。也可能是犹豫不决的小爪子,飘忽不定的尾巴。但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的影子,呼啸着闪进了昏暗的夜色。看了《有鱼的贼》之后,我有点想做一只猫——不是家里养猫粮的宠物猫,而是在上海的小巷里游荡,吃几百顿喝路边水,高兴地跳到对面屋顶,不想动的时候就躺在角落里。“带鱼贼”是一只普通的河狸园猫。我第一次拍它的时候,它才几个月大,还是一只幼猫。我给他们一家三口拍照。这是一张温馨而简单的照片,中间是麝香猫妈妈,左边是她的橘猫鲍晓,右边是带鱼贼。
“带鱼贼”是一家三口
2017结束的时候,我又回到了那条巷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有一点小小的愿望,想看看能否再遇到他们。如果可以,我想记录下他们是如何成长的。那天,我又看到了狸猫。已经不像幼猫了,但是从眉毛上还是能分辨出来的。是我拍的一个老伙计。他们两个在车底的一边,一只猫的嘴上有一条带鱼。
一只偷带鱼的猫
你从哪里得到带鱼的?看到如此生动的一幕,我还没想出答案就按下了快门,这是小猫的一个“罪证”。旁边巷子里的大妈发现了叼着带鱼的小猫,搞怪地往这边走。小橘猫立马跑了。小李花拿起一条鱼,飞上墙,扬长而去,留下大妈站在下面嘲笑,“易捷棍!”"(“太神奇了!)当时我对瞎拍很兴奋,我只抓到了它的半个身体和鱼的尾巴。幸运的是,我捕捉到了它叼着鱼离开的瞬间。这张猫偷吃鱼的照片,从此成了我珍藏的“猫片”之一。每次看到它,我都很羡慕它野性又舒服的力量,我自己也想成为一只猫。其实在我开始拍猫之前,我对猫是没有感情的。我不是特别喜欢,当然也不讨厌。真正为我打开爱猫大门的,是一只名叫白雪公主的猫妈妈。白雪公主这个名字也是我起的,因为都是白色的。第一次看到白雪公主是在2012年的冬天。当时只是一只路过单位办公区门口的流浪猫,毛很脏,眼睛很亮。我正好出去倒垃圾,听到它喵喵叫。当时白雪公主怀了一只小猫。我找到一个酥脆的月饼,把它掰开,放在地上。她真的过来吃了月饼。我给白雪公主找了个纸盒子,做了个窝。我希望天冷的时候它能住进来。几天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白雪公主实际上带回了两只小猫。一个和她妈妈一样白,一个是黑身白爪,像黑猫督察。我给小猫起了名字,找了个纸箱,就正式定下来了。
花哥镜头下的小猫
那时候我的职业是设计师,经常拍一些人物或者风景的照片。三只小猫安顿下来后,我自然经常把镜头对准它们。公园里还有其他流浪猫。有了白雪一家,我和喜欢小猫的同事一起养了很多猫粮,足够它们吃一年。我们喂小猫的时候会在路边铺一排,其他流浪猫会聚在一起吃。把猫放到镜头下之后,你真的会发现它们不是一样的美。不同的小猫就像不同的女孩,有的优雅,有的俏皮。不知不觉中,我的相机卡渐渐被猫片俘获,越来越多的猫拍照。感受到给猫拍照的乐趣,我开始把镜头对准上海胡同的流浪猫。一开始,我一点经验都没有。我只是每天随便走走。有时候走下2万到3万级台阶,只拍到几只猫。但是晚上回到家,看到照片里猫的表情,觉得这一天的路没有白走。
更有成就感的是,我拍的猫的照片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之前我在网上更新了一些图片,大部分都是几个朋友赞的,不温不火。但是有一次我把小猫放在花盆里,给花盆里的猫拍了张照片。第二天回头看,得到了300多个赞。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我更频繁地清扫街道。只要一下班,腿上的寻猫发条就会很快收紧,一直催着我拍猫。渐渐的,我也发现了猫在这个城市游荡的规律。有的猫白天很难见到,晚上就出门;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去同一个地方,会发现不同的猫;拿一根树枝和猫玩,它们可以随时飞起来,做出各种类似迪斯科的动作;如果你随身带着猫粮和猫薄荷,大部分猫都会变得容易亲近。
因为给猫拍照,改变正在我身上慢慢发生。我以前是个宅男,所以和陌生人说话不会太尴尬。但有时为了给猫拍照,我必须征得主人的同意。“阿姨,这只猫好可爱,我可以拍张照吗?”养猫的人一般都会笑着答应下来,也会叫猫一起看镜头。猫成了和人打招呼的最佳媒介。很多水果店和小店都养着不同的猫,我也成了那些地方的常客。
准备全职拍摄猫并不是一个热门的决定。刚做设计师的时候,我总是把下班时间用来看优秀的设计,保存新鲜的素材。设计本身让我快乐。但是自从进了掌掴猫的坑,我好像被掌掴猫附身了。收养白雪公主后,因为她住在公司,我总想加班,多陪陪他们。后来我把猫带回家,就急着想早点回家,怕它们在家等太久。我出去拍猫,很多喜欢亲近人的猫都会靠近我,我可以伸手摸摸它们的小脑袋——于是又多了一个拍摄对象,摸摸它们的头,打死它们。还买了广角镜头拍这些粘粘的小猫。和人相处久了,猫也会带着人的气息。不同地方的猫有不同的风格。公园里的流浪猫大多胆小,店里的老板猫很霸气。上海弄堂的房子很高,猫很悠闲,喜欢待在街上。北京胡同的平房很矮,猫很侠义,喜欢飞檐走壁;广州的猫很活泼。他们在菜市场里东张西望,懂得浪漫。
书店里的猫
很多时候,人们对猫的希望往往是出于自己的想象。比如北京广济寺的小猫,因为在寺里住久了,就披上了佛性。他们和那些焦虑的信徒很不一样,总是悠闲地晒着自己的太阳。有的跳进壁龛睡着了,有的在大堂伸懒腰,慵懒自得。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一只小猫,和大殿里跪拜的人一起“拜佛”。附近的居士觉得很有灵气。“你看,你看,它会给佛磕头的”,但实际上,这只猫只是懒洋洋地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不管是不是真的拜佛,我觉得猫比人更接近佛。他们总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该跑就跑。但是,人类内心想要的东西太多,不如猫专注,享受。
庙里的猫
2017 10,停薪留职半年,开始把时间都花在给猫拍照上。我每天醒来都在想在哪里拍猫,睡觉前都在想我拍了什么猫,甚至梦到猫。辞职的决定变得很自然。我向猫学习,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在我真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给猫拍照之后,我的猫知识也逐渐丰富起来。原来只是普通的中国田园猫就有这么多浪漫的名字。白猫背上的小黑叫将军印;黑猫尾巴上的小白叫黑玉坠;黑猫的蹄子到处都是白色的,走过雪地的是寻梅;如果连肚子都是白的,那就是乌云盖顶雪。除了根据毛色给猫分类,我还给猫贴上不同的标签。庙堂猫、大学猫、办公室猫都是单眼或异形,相爱如一家人或独居猫。这几年来,我积累了两万多只猫。我就是坐在办公室整理修图,经常能忙上一整天。
现在,完全负能量的一天太容易了。猪肉涨价了,房子倒了,明星出轨了,手机上弹出暴力的新闻。看着银行卡的余额,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工作。每个人都过着悲伤的生活,生活的野兽让每个人都喘不过气来。然而,当我走进一条满是猫的小巷,时间的节奏似乎突然慢了下来。巷子里的人和猫似乎不受外面喧嚣世界的影响。人喝茶,猫晒太阳。一切都很容易,仿佛生活就应该是这样。我会突然放松自己。我想这也是近年来养猫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这几年明显感觉到猫的IP变热了。最直观的就是各种电视剧。在商业电影中很难找不到猫的特写镜头。陈凯歌导演的《转山》、《浪漫死亡史》、《妖猫传奇》,主角都是黑猫。至于微博中的白茶、我的皇帝、日食中的酥饼大人等猫的形象,更是俘获了不少人的心。我在微博的粉丝也在增长。我想我可能是幸运的。我只是在一个猫大行其道的时代选对了位置。
在拍摄一只猫的过程中,感动往往来自于不经意。去年夏天,有个记者想采访我,陪我扫街找猫。一群厨师和服务员吃完午饭正在吃饭,一家店里的三花猫跳上凳子和他们一起伸长了脖子。戴着白色厨师帽的大姐看到了,笑着递给它一块肉。小家伙低头准备吃东西的时候,我就拍了一下。这种镜头可遇而不可求。很多时候,需要很多次的等待和失望,才能得到一个好运气。有时候,我带着三个相机,装满猫粮和猫薄荷,走了很久也拍不到好照片,但只要拐到下一个拐角,总会有惊喜。像这样人和猫和谐相处的照片很多。但是有时候,我也会遇到在城市里被抓的猫。我在一个巷子里找猫的时候,一个大妈警惕地看着我手里的相机,问我想干什么。她常年在巷子里喂猫,见过很多拍照踩点的猫贩子。
她把我当成他们那种,我解释了很久才得到信任。后来阿姨告诉我,她丢了几只小猫,喂食的时候发现不见了。她跟着来拍照的人,去他们家吵架,最后居然把她经常喂的小猫带了回来。对她来说,那些小猫就像她的孩子。真的见过笼子里的猫,过几天再去。有人说被吃了。在一些城市,人们真的吃猫。之后我养成了另一个习惯,再也不吃街边小摊的烤肉串了,因为不知道是不是又一只猫不幸被抓了。我开始关注藏猫的位置信息,通常不会告诉陌生人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还会想办法发布一些图片,邀请附近的人领养喂养。能为这么多猫做点什么,就更让人欣慰了。猫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能安慰人类?有时候,这个问题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发的每一部猫片都会吸引一大波粉丝聚在云端。有人留言说忙了一天,太累了,看到猫的眼睛,突然血复活了。有的人刚被老板骂了一顿,觉得人生没有爱,却被我的猫治好了。
有科学证明,猫是靠自己萌萌的头身比来控制人类的,能激起人的母性。也有人说,猫和恋人一样,最能满足人的征服欲。但我觉得猫更像是一个小小的精神避难所,让抑郁的现代人喘口气。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类成为了心甘情愿的铲屎官。现在家里养了两只小猫,都是我收养的中国田园猫。大猫叫炸弹。它离我一点都不近,但我经常要小心他抓伤我。小三花就软多了。她是个话匣子,很喜欢尖叫,喜欢惹炸弹玩。这几年我常年在外拍猫,有两只猫长期托付给父母照顾。有时候我到家了,炸弹并没有跑出来迎接我,只是像陌生人一样看着我,表示我知道我到家了。相反,面对我爸,他总是表现得特别粘人,特别亲密。炸弹有时会猎食。它可以在一个夏天抓到很多壁虎,然后带着它们去卫生间找我妈邀功。当我妈妈把壁虎扫走的时候,它会上蹿下跳寻找战利品。有时候我爸在家坐着看电视,炸弹就会跳起来,坐在他腿上打着呼噜睡着。
华哥的“炸弹”
有了炸弹和小三花的陪伴,爸爸妈妈的生活中有很多温暖的瞬间。每次回家我妈都会告诉我炸弹会自己开门,炸弹里面有只壁虎。炸弹晚上不肯睡觉,所以进窝前必须打开电褥子...我修了外面拍的猫片,炸弹在我家外面探头探脑。它知道有人回家了,这扇永远锁着的门可以再次打开。我们家早就习惯了有猫在身边的生活。他们的距离感恰到好处。当你忽略它的时候,它就会来逗你。当你想拥抱它的时候,它从来不会轻易给它一个拥抱。如果我有选择,我还是想变成一只猫-
做一只橘猫就好了,因为——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