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现代作家夏衍创造了哪两个词?

“搞”和“塌”,但光这么说不一定对。

看看这篇文章:

近年来,人们不止一次、不止一次地写道,“engage”这个词是夏衍创造的。今年上半年至少看过两次:韩的《现代文人自己的话》(书屋2007年第3期第79页)和的《搞汉字》(今晚晚报副刊2007年5月13)都持这种观点。文立说:“《说文解字》里没有字,是后人发明的。发明者是夏衍。从1939到1941,是他在桂林编辑《王久日报》时发明的。”两篇文章都引用了夏衍的“懒惰地寻找旧梦”作为证据。书中说:“我承认这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的,但没过多久,这两个新词(另一个是‘崩溃’这个词)就被其他报纸接受了。”事情有意思,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很多;爱情不是真理,“engage”这个词的演变有自己的轨迹可寻,不能说是夏衍创造的。

其实,同一个晚报,用同一个副刊版面,刊登了孟昭连九年前(1998年2月24日)的文章《“搞”这个词的来源》,对此进行了澄清。

孟昭连的文章是基于包教授对《金瓶梅》词的溯源,指出《郭芹论》、《金瓶梅》、《毛·engage》中的“Engage”一词(与“叩”同义)正好把他收拾了,是唤醒世人的传说。但足以证明“搞”这个词自古就有,远不是后人“创造”出来的。至于“搞”这个词的现代意义,并不是始于抗战时期,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证据是,光绪年间出版的《门窗都卖了》、《水到处都是》、《胆子越来越大》等刘省三公案小说集,多次使用“搞”字...它的音、义、用法和今天一样。所以可见“搞”是“搞”,不是搞夏(颜)。

至于的“搞”字,原因有二:一是名人效应,夏名义上的“搞”字出自其手,大家都信以为真,津津乐道为佳话。“搞”这个词的产生和使用,比夏宫早了几十年。《夏宫》中的“搞”字只是发扬光大,并没有另起炉灶。第二,鲍教授的研究成果没有在工具书中得到体现,从而造成了“从事”一词音义演变的断层。有一次权威词典加了上述“季春台”的例子,夏衍早说“搞”字就破了。可惜现在的《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中的“搞”字都是引用当代作家的作品为例,“搞”字的演变过程无助于还原其本来面目,纠正误传,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