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煖作为大秦赋中的一代名将,为何在林泉隐居到了八十岁?

《大秦赋》中有一位鬓髪皆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气度非凡、威风凛凛的老将军。他就是赵国名将庞煖,其善兵法重实战,曾与赵武灵王论兵。再现于《大秦赋》剧中的庞煖已年逾八十。在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将军身上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曾推行胡服骑射,使骑兵在赵国异军突起,迅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催生了庞煖、赵奢、廉颇、李牧等著名的军事将领。然而,赵武灵王为了专心研究军事,掠胡地、灭中山,酝酿避开黄河天险和函谷关,出奇兵从云中郡、九原郡直插秦国首都咸阳,一举击败秦国的惊世战略,竟然传位于自己的小儿子赵何,自己则号称主父。赵武灵王废长立幼,15岁就随父亲征战并战功赫赫的长子赵章心中不服,而赵武灵王又给赵章派去田不礼做他的相,赵章和田不礼皆骄横,加之他们党羽众多,贪欲极大,注定会肘腋生变。在赵国的朝会之时,赵武灵王因为看到长子赵章对幼子赵何行君臣之礼,又产生怜悯之心,竟然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赵章做代王,赵何做赵王。

赵武灵王因在政治上不守底线,一错再错,终致内乱,骨肉相残。据《史记》记载;惠文王四年,公子章“作乱”,先杀肥义,公子李成、李兑起兵靖难,败公子章。公子章兵败后投奔主父,主父收容了他。公子成、李兑围攻主父所居的沙丘宫,杀死公子章。他们害怕主父秋后算帐,就将主父围困在宫中。“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小麻雀)而食之,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三个月后,公子成、李兑等人确认赵武灵王已死,才向天下诸侯发布赵武灵王驾崩的消息。

赵武灵王死后,庞煖隐居林泉,潜心修学,直到半个世纪以后,庞煖才被赵悼襄王请出山,但庞煖已年过八十。

公元前245 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此时赵国兵权掌握在老将廉颇手中,悼襄王试图废去廉颇的兵权,而起用长期担任廉颇副手的乐乘为将。廉颇不服,拒绝交出兵权,赶走了乐乘,后来自己也畏罪逃奔魏国。不久,赵国剧辛又投降燕国。剧辛是兵家的代表,著有著名的《剧子》,亦称《处子》九篇。作为一个军事理论家,也可能拙于战场厮杀,但是对丰富一国的军事思想,研究军事战略,谋划指导战争,还是应该有所裨益的。

此时的赵国,内外皆忧。在内部,除了边关良将李牧外,别无出色的战将。在外部,燕、赵矛盾很大,燕国常常趁赵国内外交困之机,向赵国进攻;北方匈奴也不断入侵中原,赵国不仅要修筑长城防御,而且还得派大将李牧驻守北疆;秦国如日中天,气势正旺,对赵国亦是虎视眈眈。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悼襄王不得不请老将庞煖出山。赵悼襄王向庞煖讨教治国安邦之道,庞煖虽已老迈,但思维敏捷,思想深邃,其政治主张和军事谋略得到了悼襄王的高度认同,遂被任命为统帅。

公元前242年,燕王欲趁赵国换帅之际进攻赵国,捞取战争好处。燕王征求老将剧辛的意见。剧辛是庞煖的好友,也已经七十多岁了,凭借着自己当年与庞煖***事的印象,认为庞煖“易与”,也就是容易对付。于是,燕国即以老剧辛为帅,开始攻打赵国。赵悼襄王则派庞煖率军反攻,歼灭二万燕军,生擒剧辛。

庞煖宝刀不老,雄风不减,堪当大任。公元前241年,庞煖统率赵、魏、韩、楚、卫五国联军伐秦。五国联军在庞煖的指挥下,迅速收复秦国门户寿陵(在当时恒山一带),按照以往的打法,是继续向西挺进,进攻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今天灵宝市区北十五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的肴山至潼关段,此处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肴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十五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庞暖认为,攻秦之师屡向西进攻,均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被阻,不如绕道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河水(黄河),迂回至函谷关后,可以出奇不意。五国联军分路出蒲阪,进展顺利,至蕞(今陕西临潼北)时与吕不韦所率迎击秦军相遇,这已经是咸阳的大门口了。秦国是军事强国,以吕不韦为首的执政集团也是坚强有力的,不会被联军轻易击垮。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军,秦国政要决定,重点打击楚军,因为楚军远道而来,属疲惫之师,且楚为大国,影响力大,一旦击败楚军,其他联军就会不战自溃。吕不韦亲率秦军迎战联军,并集中精锐突袭楚营。楚军溃败,联军纷纷退兵,列国最后一次合纵伐秦以失败而告终。庞煖虽有速、奇、变之军事谋略,但五国伐秦各揣心腹事,各打各的小算盘,都想保存实力而让他国去牺牲,庞煖指挥联军很难如臂使指,军事失败不可避免。

公元前236年,赵国派遣庞煖攻燕,克狸(河北任丘北)、阳城(河北清苑西南)。秦国趁赵国与燕国交战之际,派遣王翦、桓齮、杨端和攻赵,王翦一路秦军顺利攻克赵国阏与(陕西和顺)、橑阳(山西左权),桓齮、杨端和一路秦军攻克赵国河间六城(今河北、山东间),接着又占领邺(河北磁县东)、安阳(河北安阳)。庞煖攻燕虽有战果,但上党郡和河间地区却完全被秦军占领,庞煖被迫撤兵,自己解甲归田。

庞煖隐居期间,赵国经历了许多战争,尤其是规模空前的长平之战,但庞煖都未被起用,空怀报国之志;晚年出山,秦并天下其势已成,赵国颓势无可挽回,庞煖只能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