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根据题材和思想内容,明代小说大致可分为五类,即历史题材小说、鬼神题材小说、世情题材小说、英雄传奇题材小说和公案题材小说。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写成的。当初只有24卷240篇。今《通经》一百二十条,为清初毛宗岗所修。这本书生动地描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它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多。有些人物颇具特色,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总的来说,《三国演义》重于描写历史事件而轻于文学创作。人物趋于类型化,语言半文半白,呈现出历史向文学演变的痕迹。

《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或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写的。描述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率领108人逼梁山“替天行道”的壮丽故事。宋江的故事很简短。宋人的故事最初有青兽、花和尚、武士等。《水浒传》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等到宋江等36人聚集在大宋宣和遗风中的梁山湖畔时,《水浒传》的雏形已经成型。在此基础上,水浒传的故事被文人写成了一本书。水浒故事曲折,善于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李悝jy、、林冲、鲁成为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但比《三国演义》有更多的虚构成分。它是中国第一部用通用口语写成的小说,在文学史上和汉语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取材于唐朝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故事。是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相关剧本、戏剧的基础上改写的。本书想象力丰富,手法浪漫,语言幽默,是白话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佳作。书中塑造了两个广受欢迎的文学形象,一个是神奇的孙悟空,另一个是胆小自私的猪八戒。孙悟空形象是人民群众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的艺术总结,也寄托了人民群众战胜恶势力的美好理想。

明代万历年间出版的《金瓶梅花刺》在白话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摆脱传统英雄妖怪题材,转而表现真实日常生活的创举。作者的名字叫兰邵生。以前的人怀疑是王世贞,不可信。近年来,关于屠龙记、李开鲜、贾三金的说法各种各样,但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水浒传》这本书是根据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改编的。它演了几百本长书,却在宋朝的幌子下反映了16世纪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城市的生活和市民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写人情世态,语言辛辣生动。但书中有很多对官僚地主纵欲的自然描写,影响了这本书的价值和传播。此外,著名的明代小说还有熊的《北宋列传》、郭训的《皇朝轻旅记》、徐的《封神演义》、董硕的《西游记》、周的《醒世姻缘传》等,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明代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晚明社会政治腐败的产物。比较著名的有的《海先生传》的《官公案》,佚名的《苏百案演义》,于香斗的《明成祖部公案》等,歌颂了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但大多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粗糙的艺术,迷信的描写,宣扬封建礼教。同时,思想内容中往往夹杂着迷信和封建说教。明代短篇小说以白话短篇小说为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模仿宋元剧本的产物,故称“拟话本”。现存最早的明代选本是《青屏山唐华本》。其中不乏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白话短篇小说,包括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主编的《三言》(余世明言、童眼、兴言)。这三部书都包括两个部分:宋元本和明本。后来,凌濛初模仿“三言”创作了“一刻惊”和“二刻惊”,合称“二拍”。都是仿作。《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比小说更直接、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婚恋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反映了市民们进步的婚恋观,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

有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政治,描写了人民的苦难。还有的描写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戏仿书继承了宋元传统,一般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感情色彩鲜明。其艺术手法更加成熟,尤其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趋于丰富细腻。优秀作品有杜十娘的《怒宝箱》和玉堂春的《遇夫》。除了三言、二拍,还有《石点头》、《醉石》、《西湖两集》等明代的故事。明代文言小说是沿着唐宋传奇的线索发展起来的。比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的《剪灯》、邵的《寻词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在写作上模仿唐宋传奇,缺乏创作独创性,所以成就不高,影响力远不及白话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