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六出祁山九出中原的战略思想是什么?

呵呵,这个问题是史学界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关系到诸葛亮、姜维北伐是穷兵黩武,浪费国力,还是主动制敌,徐图进军,收复中原。我个人认为进攻型防守是以积极的进攻行动击败进攻的敌人的防守,也称主动防守和决战防守。其实诸葛亮和姜维的这个策略是非常正确的。我认为进攻防守的优势在于:

1,进攻防守是一种防守为主的战术,中心是防守。所以我是主兵,敌人是客兵(孙子兵法说:主兵是客兵的一半,还有胜算)。

2.很容易在政治上获得优势。韩曙集团认为曹魏是篡汉的汉贼。打曹魏就是打奸臣,恢复汉朝天下。这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应验了。最好的证明就是天水、安定军民共同响应了诸葛亮的北伐。

3.如果敌人攻击我们失败,肯定会调整战略方向,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和短期的混乱,官兵无法适应突发情况。就像孙子说的,不知道打仗的地点和打仗的日子,那么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我觉得诸葛亮北伐的功绩是非常大的,有效的震慑了曹魏集团。司马懿面对诸葛亮屡战屡败,是‘畏蜀如虎’。看诸葛亮的军事行动很有效果。

4.在双方情况不明的情况下,防守方有利。防守者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可以用时间去弥补;进攻方不知道防守方的弱点在哪里,但又不敢贸然进攻,只好试探进攻,在试探中浪费时间,给防守方弥补弱点的时间。综合诸葛亮和姜维的几次北伐,总体上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战略效果。对曹魏的军事打击卓有成效。但我觉得诸葛亮比姜维更高明。曹真、司马懿、张颌、新美乐股份公司等名将都败在了诸葛亮的面前。姜伟的战绩不尽如人意。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很高兴和你讨论三国。嗯。多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