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的分类介绍
从《老娘舅与他的儿孙们》开始,“老娘舅”在剧集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全局的中心转而集中到阿庆、阿德夫妇和杜禄冠等人在幸福小区的生活。这个设置一直延续到了剧集的最后。以下篇目分类介绍:
弄堂篇
1995年9月创办海派喜剧集锦《百家心·老娘舅系列》。该剧以石库门居民区为背景,以上海市民生活的变化和矛盾为创作素材,以“老娘舅”这个在江南地区倍受人们尊敬和热爱的人物为偶像载体,实景拍摄,两周一集。播出后,收视率直线上升,超过了同期许多优秀的电视剧。
家庭篇
为扩大节目影响,在上海本地形成一个能与北派《我爱我家》等情景剧抗衡的上海方言喜剧,1998年7月,一个直接以“老娘舅”命名,以其家里老中青三代人为主体的海派室内喜剧《老娘舅》应运而生,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在上海荧屏上形成一股小旋风,收视率更是创下了23.61%的纪录。
新人篇
老娘舅自95年9月开播以来深受上海及周边城市的欢迎,为此节目组又进行了一次改版,引进来大批新人,阿庆、阿美、珍尼、香彩、常生等等大批老娘舅新人都是在此引进的,斌斌和佳佳也长大成人,接收了阿德原来的温馨咖吧更名为百隆咖吧,内容也更为丰富,更受市民的喜爱。
邻居篇
本世纪初,改革开放使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谓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大批新颖的社区拔地而起。为了反映上海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老娘舅》与时俱进,改名为《老娘舅和邻居们》,2000年7月改版播出,收视率名列前茅。
儿孙篇
2002年10月,进入新世纪的上海更呈现出勃勃生机,播出八年的《老娘舅》由于观众的厚爱,毅然再度扩容改版,由每周一集改为每周两集,改版使《老娘舅》更具年青、时尚、新闻、娱乐的特征。于是,一个全新的《老娘舅的儿孙们》的海派室内喜剧即刻呈现在观众面前,依旧得到观众的欢迎并保持了8%(AC尼尔森)的高收视率。
《老娘舅的儿孙们》,重点将落在老娘舅那些长大成人的儿孙们身上。除保留故事原有重要人物外,将吸收大量年轻、有潜力的演员如戏剧学院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沪剧院、越剧院的年轻花旦,力捧他们成为新一代《老娘舅》的偶像,创作重点也不仅仅在邻里间的家长里短,而是更多的关注年轻一代的工作、生活以及与外界的交流。
可以这么说,《老娘舅》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上海在前进,反映了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带给上海人民的改变。与时俱进使《老娘舅》这个节目成为海派室内喜剧中的常青树。
牌栏目。 栏目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宣传主题,以室内喜剧为载体,以贴近生活、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为创作定位,以和社会同步为发展目标。节目制作认真、艺术性强。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
2006年,应广大电视观众的要求,《老娘舅》进行了扩版,由每周两集增加到每周五集。在保持原有特点同时,进一步强调节目的年轻化与国际化。具体表现在节目名称改为《老娘舅的儿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