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潭印月到百草堂

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

作者:鲁迅

摘自原文:

我家后面有一个大花园,相传叫百草园。现在已经和房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后人了。就连最后一次见面也隔了七八年了,似乎也只有一些杂草。但那是我的天堂。

绿色的菜地就不用说了,光滑的石井,高大的相思树,紫色的桑树;不用说,知了在树叶中歌唱,胖黄蜂蹲在菜花上,对天子(百灵鸟)的迅捷呼唤,突然从草丛中冲向天空。就在短短的泥墙周围,有着无限的趣味。

油蝇在这里歌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着碎砖,有时遇到蜈蚣;还有就是斑蝥。如果你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柱,它就会拍手,从背后喷出一股烟来。何首乌和木莲的藤蔓缠绕在一起,木莲有莲花楼的果实,何首乌有浮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的根是人形的,吃了能成仙,所以我就经常拔根,而且我也参与过不断拔根,也因为这个破了泥墙,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人一样的根。如果不怕刺,也可以采覆盆子,像小珊瑚珠,酸酸甜甜的,色泽和口感都远胜桑葚。

扩展数据

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是一首关于童年的优美音乐。在这篇家喻户晓的散文中,作者用诗意的笔触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童心的世界。

世界是由两个不同颜色,不同心情的景点组成的。第一,百草园,顾名思义,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就像作品里说的,“好像里面只有一些杂草”,但“那是我当时的天堂”。“草园”变成了“天堂”,其间充满了童趣,作品就是围绕这一点进行构图的。

孩子最大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自然的形态,自然的情调,自然的声音,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引起无尽的联想。蝉的“鸣”,油鸟的“鸣”,蛐蛐的“弹”,都是孩子们对昆虫“语言”的好奇想象。鲁迅在《百草园》中描述的是自然环境中儿童的乐园。

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色彩和声音的生命世界,甚至在绿色的野草中,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声音和情感,但它金光闪闪,风飒飒,鬼最窄,有很多邪恶的精神,它是可怕的和生动的。

有人认为这就像闲书。其实看似用笔打断,其实很巧妙。众所周知,这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鲁迅饶有兴致地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从结构上看,这个故事是由园中草丛中“有一条大红蛇”的传说引发的,充满了文艺精神,毫无超脱感。

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孩子的心理,挖掘了隐藏在他们心中的奥秘。可以想象,孩子们对美丽的蛇的故事又爱又怕。从技术上来说,这种中断是将叙事转化为描述,为作品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百草园一渗透人情,就变得更有魅力,真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百草园的另一个景观是冬天。作品只关注雪天捕鸟,如何设置机构,鸟如何入境,润土之父如何传授方法,自己又如何做不到。虽然笔墨不多,但相当传神。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动画。你可以简单地看到孩子们跳来跳去,并听到它发出快乐的笑声。

写夏天的时候用浓墨重彩,写冬天的时候轻描淡写。这种路径的转换也很讨喜。将这两块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百草园的全景,可见“无穷趣味”。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乐园,可以尽情欢笑。

三潭印月的情况完全不同。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对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有许多猜测。有人认为鲁迅勾勒的三潭印月是一座封建监狱,禁锢了孩子的身心,所以作者有意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另一些人则认为三潭印月,如百草园,显示了儿童的乐趣。

是与非,只有正视作品的现实,进行现实的分析,才能得到更恰当的答案。三潭印月是一所私塾,正如作品所说,“是全城最严厉的学校”。它的外观很古老,什么是“三味”?它实际上是一本经典、历史、哲学的书,而“三潭印月”这个名字清楚地表明了这所私塾的教育目的和内容。

鲁迅在他的作品中生动地描述了三潭印月的陈腐味道。学生入校首先向孔子牌位敬礼,其次是白老师。他们平时只能专心学习儒家经典,不允许过问其他知识。

每天的课程安排也是非常死板的。每天只能学习经典,“中午学汉字,晚上上课”。逐渐增加书的数量,逐渐给班级增加单词,“从三个单词到五个单词,最后到七个单词”。书屋打人有尺子,跪着也有规矩。

总之,三潭印月绝不是百草园那样的儿童乐园。是名副其实的“最严厉的书店”,孩子们在这里被规则束缚,没有自由。

但鲁迅并没有把《房子》这本书写成儿童的监狱,这不是他的本意。看完这部作品,大家会真切地感受到,枯燥的三潭印月里流淌着亲切的气息,这是儿童式的幽默。

有三张美图,值得注意。一个是“园戏图”。书店后面有一个小花园,学生们有时会溜出教室在里面玩耍。然后是“读书图”,老师和学生都张开喉咙读,但是读完之后,学生的声音逐渐降低,甚至安静下来,只有老师摇头,大声朗读。这一幕真的很有意思。

最后是“上课玩”。课间休息的时候,王老师一个人“专心读书”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调皮捣蛋。这三张幽默的图片,看似与“最严峻的书店”有点不相称,但却恰恰揭示了鲁迅的创作意图,展现了“严峻”环境下孩子们不可抗拒的天性和本能。

《百草园》和《三潭印月》的结构确实形成鲜明对比,但书店虽然是典型的封建私塾,鲁迅的本意并不是批判。这篇散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点出了创作的初衷和内容,即描写自己从“乐趣无穷”的“天堂”到全城“最严厉的书店”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百度百科-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