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中的你、我、他——关于《青瓷》的思考
2018-01-21 ?万能的?通用短文
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坏人之分。每个人内心都有光明和黑暗。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选择和了解我们到底是谁。
-小天狼星
如果不是被推荐,我也不会看这样一部名字像科教片的电影。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商战小说《青瓷》,主要讲述了拍卖行业背后的利益交换,以及在一个混乱复杂的社会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多才多艺”。作者浮石曾是一家拍卖行的老板,后来被判入狱。这部现实主义小说是他在看守所里写的。
至于为什么要取这样的名字,浮石给出了答案:他把社会比作烧制瓷器的“窑”——在那个看不见的地方,瓷胎中可能会发生超出人类控制的情况,而这种“窑变”让器物变得独特而华丽。所以,珍贵的青瓷,有时候来源于一个错误;青瓷也是易碎的,比喻今天的人际关系,就像“青瓷”,一碰就碎。
权益交换
“青瓷”可谓商场。不管是有钱的房地产经理,还是穷法官,甚至是被鄙视的包工头,只要他有你想要的东西,你就会放下身段,哭丧着脸,想尽办法讨好、巴结他,以换取某种“特权”。比如剧中反复出现的【青瓷茶社】,表面上是茶馆,实际上是颜若水和张忠平秘密交易的地方,青瓷是他们交易的幌子——这也是该剧被称为青瓷的第三个原因。全剧以青瓷为引子,引出种种雅贿:张忠平花1万余元买下明知是赝品的“青瓷莲花像”,换取颜若水胜利楼拍卖推荐信;许奕不顾劝阻执意借款800万买青瓷茶社兑换香水河拍卖推荐信...
青瓷可以是无价的,也可以是一文不值的。原因在于人民的愿望。而人的欲望往往是无止境的:商人拿了一个大的就想拿一个更大的,就像徐毅刚拿了梦寐以求的5000万单胜利大厦,开始觊觎2亿的香水河;当政客没有权力时,他们想要权力。当他们有权力的时候,他们太小了,想要更大的。正如祁同伟在去年热播的国剧《人民的名义》中所说:“改变我命运的是力量,不是知识。就算我拿自己的命,也要打胜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不停地追求金钱和权力...
放纵与克制的斗争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也许是对张忠平和曾珍被阻隔的感情最好的诠释。一个是拍卖公司的老板,一个是电视台记者。原本不见面的两个人在胜利大厦相遇是因为左大的一个电话,是因为许奕的“中间关系”有了更多的交集,是因为“擎天柱遇险事件”的暧昧而升级...
他们放纵,张忠平在妻子唐雯出差的时候,邀请曾珍到家里做客;曾珍把闺房钥匙给了张忠平。他们克制自己。擎天柱遇险的那个晚上,张忠平经过激烈的挣扎,终于睡在了自己的车里。张忠平生日那天,曾震前一秒声嘶力竭地喊道:“为什么我们不能?!"下一秒,他理智而坚定地说:“但我们必须控制自己。”
一方面是放纵的私欲,一方面是克制的道德观念。一方面是感性的,一方面是理性的。就像曾震,他知道自己不行,但还是动了。其中,她的一句台词道出了她内心的痛苦:“你肩上总有那么多责任,总有那么多人需要你,离不开你。如果我只是稍微闭上眼睛,别人就会把你带走。我对你的感情像风,像云,像镜中月,像水中花。我知道它很美,但我想我永远也抓不到它。然而,我知道我抓不住它,但我放不下它。我该怎么办?你说我该怎么办?”戏的最后,曾珍离开了这个曾经让她快乐,现在却让她悲伤的城市。“不是逃避,是另一种解放。”
天使和魔鬼之间的内讧
曾经看到一个短评说,与其说是青瓷,不如说是谎言,因为主人公“不是在说谎,就是准备说谎”。虽然我不能认同这个观点,但也不否认。看完这部剧,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社会。人们出于各种需要,有意无意地散布各种谎言:害怕妻子接到曾珍的电话会怀疑自己是商务客人;害怕失去商业资源和特权,却又担心准岳父的人身安全...谎言数不胜数,让我想起前年王主演的另一部电视剧《手机》,也是各种谎言。陈的一句台词发人深省:“做一个好人不难,难的是做一个不说谎的人!”
那么,为什么要撒谎呢?大多数骗子的动机是以下心理因素:1。虚荣心起了作用。2.一种自我保护。3.去满足别人的期望。4.遇到尴尬或者不愿意说的事。而语言的出现,很容易骗人。如果把撒谎、嫉妒、仇恨等行为或心态比作内心的恶魔,把真诚、勇敢、善良比作内心的天使,那么人的多才多艺就可以得到解释。成长是内心天使和魔鬼不断斗争的过程。《最好的我们》曾说:“人的身体里生活着许多小野兽。他们雄心勃勃,虚荣,有事业心和爱心...他们的力量在我们成长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控制我们做正确或错误的事情。”
但对错似乎太绝对了。毕竟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恶,复杂的人性也不是非黑即白。奥斯卡·辛德勒在一个充满杀戮和硝烟的时代保护了大约1100犹太人的生命,但他却沉迷于酒精和情欲。前段时间爆出的新闻:勇救溺水男子的男子就是盗窃案的嫌疑人...所以人的素质永远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就像张忠平,在伪装了一大半剧情的伪君子之后,突然醒悟,及时阻止了颜若水伤害自己的侄子,切断了他的不正当利益。这是他对侄子和自己的救赎。其实我们为什么不在堕落和救赎中奋斗,在堕落和救赎中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