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炎总结的新感觉派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第一,创作主题

从题材上看,新感觉派小说展现了半殖民地大都市的各种日常现象、事件和人情,关注了都市生活的畸形和病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种类型的都市文学。与《矛盾论》和楼世一等作家创作的城市文学站在先进阶级的立场,从政治经济的角度理性地描写多彩的城市黄昏不同,中国新感觉派的小说家喜欢感性地描写富有现代都市气息的人物:从舞女、水手、投机者、银行职员到少爷小妾;作者为这些任务和活动安排的场所,是电影院、赛马场、夜总会、舞会、酒馆等异常繁华的都市环境。在描写这种变态环境中的人物时,也突出了他们的病态行为和变态心理:卖淫、乱伦、暗杀和性放纵、没落的疯癫、双重人格分裂等等。至于象征繁华与堕落、连接社会上下层的舞者,新感觉派尤其擅长描写,造成了“上海文学”的甜与俗。这种由新感觉派作家创作的都市文学类型为20世纪30年代都市文学的兴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半殖民地城市的真实图景,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及其对人性的伤害。

二、艺术特色

1.在艺术表现上,引进了许多现代主义手法,在新颖的结构、形式、方法和技巧上有所创新。新感觉派“刻意捕捉那些新奇的感受和印象”,将主题感受抛向对象,将感受外化,创造出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新现实”。有时,感情是复合的,所以“通感”现象经常出现在新感觉派的小说中。新感觉派也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来构建作品。

2.在人物塑造上,新感觉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注重发掘和吸收潜意识和变态心理。在这个小说流派的作家中,施蛰存对人的“精神内涵”的探索最为深刻。

严家炎的《中国小说流派史》和《新感觉派小说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