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小故事
导读:名人身上总有一些品质值得学习,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关于名人创业的小故事呢?接下来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一个关于名人创业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名人创业小故事:李开复1977我第一次参加美国青年成就(JA)组织的“高中生创业尝试”课程。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学生将成立一家学生公司,出售股票,召开股东大会,竞选经理,生产和销售产品,注册财务,进行评估和清算公司。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学习商业运作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构及其带来的好处。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担任员工并选举一名总裁,总裁将确定公司名称、产品发布和目标客户。当时,我被选为主管营销的副总裁,负责销售。
那时候每个周末,厂里很多同学都在做雕刻。在推广的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家长购买,虽然不是真的需要。最后,虽然公司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内部消化的差不多了。?有了这种亲身参与,15岁的我突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人买的,一定是有市场需求的。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着你的手求你,而我们的企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求亲戚给面子买,这显然不是成功的尝试。但是,这已经为接下来的成功打下了充分的基础。
1979中间,我对建立公司的整个流程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写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仅包括收益表、资产负债表,还包括清算报告。我第一次知道公司运营需要一个顺畅的现金流。我们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向田纳西州以外的公司销售商品时,田纳西州的税率并不适用。在写财报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获得了64.90美元的回报,创造了我们高中历史上回报率最高的公司。更让我自豪的是,这家公司经过评比,从65438到0978获得了全美初级成绩第一名,成为当年的“年度公司”。
这个小小的成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我能成功的信念。
一个关于名人创业的小故事:李嘉诚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 (1940)岁,中国战乱期间,随父母远走,逃到香港投靠小康之家的叔父庄静安。不幸的是,他的父亲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作为长子,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不依赖他人,决定辍学。他先在一家钟表公司工作,然后在一家塑料厂做销售。由于勤奋和出色的表现,他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仅两年就被提升为总经理。当时他才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决心创业。他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港币,用自己所有的7000元积蓄,在筲箕湾租了一个厂房,正式成立了“长江塑胶厂”。
但李嘉诚预计塑胶花的生意不会永远好,他相信物极必反。所以我退休了,转而生产塑料玩具。果不其然,两年后,塑料花产品严重滞销,但“长江”已经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出口额654.38+00万美元,位列香港塑料玩具出口行业第一。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和市民卖掉了他们的财产,离开了香港。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房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爆发反英骚乱,进一步让房地产市场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但李嘉诚对香港工商业的未来非常乐观,认为香港这个充满商机的殖民地不会乱太久。他反其道而行之,在人们低价出售房产时,购买大量土地和旧建筑。三年之内,风波平息,香港社会回归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开香港的商家陆续回归,楼价随即飙升。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的物业高价出售牟利,购买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和土地。20世纪70年代初,他拥有63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
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怡和、太古、汇丰和和记这四家最大的英资外资公司在“绝对君主”的许多失业企业中都很有影响力。李嘉诚决定利用长江实业雄厚的资本,收购香港一些有实力的上市公司,而第一个目标就直指怡和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采取奇兵,收购了另一家老牌英国公司绿岛英尼,并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然而,李嘉诚最难忘的胜利是成功控制了英国老牌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资产6.93亿港元,控制了价值超50亿港元的英国老牌财团和记黄埔,真是“小蛇吞大象”的奇迹;李嘉诚成为第一个加入英国资助财团的中国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的版图扩张了一系列倍。除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集装箱码头和零售,形成坚不可摧的大型综合性财团,在香港举足轻重。
1990之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信业,成立了Orange Telecom Company,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在Orange超过40%的股份以113亿港元的价格卖给了德国电信集团,创下了香港最赚钱的交易纪录。Orange于1996在英国上市。也就是说,李嘉诚在短短三年内盈利超过1000亿港元,资产翻了一番。
2000年,李嘉诚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983亿港元)登上全球富豪榜,也是首位连续两年上榜的华人。李嘉诚曾多次获得世界各地的杰出企业家,并五次被国际著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李嘉诚经过20多年的开拓,拥有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长江基建四家市值781亿港元的蓝筹公司,占恒生指数的20%。该集团拥有超过36,5438+0,000名员工,是香港第四大雇主。1999年集团利润高达1173亿港元。
晚上睡觉前,李嘉诚一定要看半个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的思想、理论和科技。据他自己说,他看的是文学、历史、哲学、科技、经济方面的书,除了小说。这其实是他保持了几十年的习惯。
名人创业小故事马云的第一次:创办海博翻译社
马云之所以要办翻译社,主要基于三点考虑:1。当时杭州很多外贸公司需要大量专职或兼职的外语翻译;2.他这方面订单太多,真的忙不过来;3.当时杭州还没有专业的翻译机构。
很多人只是有想法,从来不行动。但马云只要一有想法,就立刻行动。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卖内衣、礼品、药品等小商品,像很多业务员一样到处推销。他受到羞辱,被人看不起。三年来,翻译社靠马云推销这些杂货生存。从65438到0995,翻译社开始盈利。
现在,海博翻译机构已经成为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虽然不能和今天的阿里巴巴[18.740.32%]相比,但海博翻译社也为马云的创业经历立下了汗马功劳。海博翻译社给马云最大的启发是:永不放弃。没有钱,只要你永不放弃,你就能成功。
第二次:创办中国黄页中国黄页是国内第一家网站,虽然极其粗糙。
网站的建立是因为马云在美国的一次经历。1995年初,马云在西雅图拜访了一个朋友的互联网公司,亲眼看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他立刻意识到互联网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立刻决定回国做互联网。马云创业之初,钱还很少,所有家当加起来只有6000元。于是他卖掉了海博翻译社的办公家具,向亲戚朋友借钱,凑足了8万元。再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个* * *才65438+万元。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才654.38+万,真的寒酸。
很多人说你玩不过几百万的互联网公司。还有人说,今天的环境和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当时654.38+万元还可以,现在肯定不行。对于中国黄页来说,成立初期,资金确实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开支大,业务少,最差的时候,公司银行账户里只有200元现金。但马云凭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从零变成了几百万。
当然,中国黄页后来被杭州电信收购了。但是我觉得中国黄页在马云手里还是成功的。
第三次:创立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奇迹,是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的时候,钱不多,50万,是18个人拼凑的。50万,都是他们的钱。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打造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跻身全球十大网站!
1999期间,中国互联网进入白热化状态。国外的风险投资家纷纷投钱给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也疯狂烧钱。50万元对于新浪、搜狐、网易这样的大型门户网站来说,只是一笔不小的广告费。阿里巴巴的起步相当艰难。大家工资才500块,公司开支恨不得用一半。
八年过去了。2007年6月6日,165438+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